五一假期,黃山迎來了如織的游客,不少家庭選擇在這大好時光一同登山賞景,然而,在熱鬧的旅途中,卻出現了孩子與家長走散的小插曲。令人欣慰的是,黃山景區工作人員化身 “守護天使”,在 5 月 1 日至 3 日下午 4 時,成功幫助找回了 18 個孩子。
5 月 3 日下午 3 時許,在黃山觀石亭附近,一位來自南京的母親心急如焚地向景區工作人員求助,她十歲的兒子走散了。這焦急的呼喊,揪緊了每一個人的心。工作人員迅速行動,第一時間獲取孩子的照片,并立即發在工作群中。這個工作群可不簡單,里面有幾百名分布在山上各個區域的工作人員,大家如同緊密協作的 “拼圖碎片”,迅速展開搜尋。終于,在光明頂的工作人員發現了孩子。僅僅過了 22 分鐘,也就是下午 3 時 22 分,母子二人得以重逢,這一刻,母親臉上的焦慮化作了劫后余生的欣慰。
據景區工作人員介紹,他們能如此高效地找到走散的孩子,工作群功不可沒。這個涵蓋山上各個區域工作人員的龐大網絡,就像一張嚴密的安全大網,只要有孩子走散的消息發出,大家立刻響應,迅速在各自負責的區域留意尋找。而孩子們走散,很多時候是因為他們精力過于旺盛,在景區里跑跑跳跳,速度太快,不知不覺就與家長拉開了距離。
黃山景區的高效尋人機制背后,是無數工作人員的默默付出與細致服務。除了工作群的快速聯動,景區還配備了智能廣播系統,一旦接到走失求助,重要節點處便會循環播放尋人信息。同時,部分熱門景點增設了“兒童臨時看護點”,佩戴統一標識的工作人員會主動引導落單的孩子前往安全區域等待。
一位參與過多次尋人的保潔員李阿姨說:“我們清掃時也會特別留意角落和岔路,孩子個子小,容易被人群擋住。”景區還利用大數據分析走失高發區域,在迎客松、鰲魚峰等路段加派志愿者舉提示牌,提醒家長牽好孩子的手。
游客張先生分享了自己的經驗:“我給兒子戴了智能定位手表,但景區信號不穩定,最后還是靠工作人員人工排查才找到。”這提醒我們,科技手段需與人力配合才能萬無一失。
黃山的做法也引發了連鎖反應——有網友建議在景區入口發放防走失手環,錄入家長聯系方式;還有家庭自發組成“互助觀察團”,在擁擠路段互相照看孩子。這些溫暖的細節,讓旅途中的意外變成了傳遞善意的契機。
帶孩子出游時,一定要時刻留意孩子的動向,提前做好預防措施,比如給孩子穿顯眼顏色的衣服,教孩子牢記家長聯系方式等。不知道大家在出游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孩子走散的情況呢?又是如何解決的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讓更多家長能從中汲取經驗,避免類似情況發生。
用真實的記錄,筆者要為那些平凡和不凡發聲!我們相信,真實故事,更具說服力,更感動人心。更多資訊請關注:藝飛說!
#時事熱點我來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