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 年,一代名將粟裕將軍因病永遠離開了我們,他的離去讓無數人悲痛不已。在粟裕大將的追悼會上,一位昔日在眾人眼中與粟裕關系一般的下屬前來吊唁,他便是開國上將宋時輪。而宋時輪說出的一番話,著實讓在場的人深感震驚。
說起粟裕將軍,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建國之前的抗戰中,粟裕將軍立下赫赫戰功;建國后,他更是為新中國嘔心瀝血。宋時輪與粟裕的故事,則要從解放戰爭說起。
在解放戰爭期間,宋時輪擔任華野主力第 10 縱隊司令員,后期升任為第 9 兵團司令員,是粟裕攻打臺軍的第一梯隊核心。宋時輪的能力有目共睹,連陳老總都稱贊他為臺灣警備司令,可見三野首長對他寄予厚望。
在很多人看來,宋時輪作為粟裕的下屬,以其能力和才華,理應是粟裕的心腹愛將,兩人關系應十分融洽。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宋時輪與粟裕的關系遠沒有普通將領與上級那般和諧,這背后有著怎樣鮮為人知的隱情呢?原來,他們之間的矛盾和誤解并非因私人問題,大多與具體作戰部署有關。
1946 年,華東野戰軍尚未成立,當時由陳老總指揮山東野戰軍,宋時輪擔任陳老總的參謀長,與粟裕幾乎沒有交集。1947 年,兩大野戰軍正式合并為華東野戰軍后,軍事主導權主要掌握在粟裕將軍手中。如此一來,陳老總與宋時輪在軍事部署方面的權力都有所削弱,宋時輪被安排到第十縱隊指揮作戰。
粟裕手中有四支實力強悍的縱隊,自然會優先使用。而宋時輪的部隊則多被派去打阻擊戰。打阻擊戰傷亡大、戰果小,在很多人看來是吃力不討好的差事。因此,宋時輪對自己的安排頗有微詞,在粟裕進行作戰部署時,他總是不滿意,甚至出現過與粟裕拍桌子不歡而散的情況。
在軍中,以下犯上是絕對不允許的。宋時輪的作風很快傳到毛主席那里,毛主席十分生氣,要下令將宋時輪撤職,卻被粟裕攔了下來。盡管粟裕與宋時輪表面不和,但粟裕從未刻意針對他。在華野十縱隊私渡黃河事件中,中央對宋時輪的擅自行動很不滿,粟裕了解情況后積極為他斡旋,使其未被追責。后來在濟南戰役中,宋時輪抗命不遵,毛主席再次下令將其撤職,又是粟裕出面調解讓他戴罪立功。
建國后,粟裕將軍第三次力保宋時輪,這讓宋時輪終于意識到粟裕一直在包容和保護自己。粟裕不計私人恩怨、一心為大局著想的做法,讓宋時輪感動不已,兩人晚年的關系也得到極大改善。
在粟裕大將的追悼會上,宋時輪表示當年在他身處困境的時候,粟裕將軍三次力保他,他始終對粟裕將軍心懷感激。這一句話,讓人意想不到,也讓人們看到了兩位將軍之間復雜而深厚的情誼。
這不禁讓人想起歷史上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廉頗起初對藺相如頗為不滿,認為他僅憑口舌之功便位高于己。但藺相如以國家大局為重,對廉頗的挑釁不予計較。后來廉頗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負荊請罪,兩人成為生死之交,共同為國家效力。粟裕與宋時輪的關系,雖與廉藺有所不同,但他們在經歷矛盾與誤解后,最終也以大局為重,化解了隔閡。
在 1987 年的一次高級干部會議上,宋時輪公開提出希望組織能夠解決在 1958 年反教條主義時對粟裕大將的錯誤結論,恢復粟裕大將應有的名譽。彼時粟裕將軍去世已經三年,宋時輪是第一個在公開場合提出要為粟裕平反的高級將領。正是因為宋時輪的提議和不斷據理力爭,最終粟裕在 1994 年獲得平反。粟裕與宋時輪的故事,展現了兩位將軍的高尚品質和寬廣胸懷,也為后人留下了一段令人感慨萬千的歷史佳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