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晚, 貴陽路邊音樂會現(xiàn)場 突然下起大雨,當不斷變大的雨點成為音樂會的聚光燈, 舞臺上,歌唱家們冒雨唱歌, 舞臺下,觀眾撐著傘不肯離去。雨中的堅守,是演出者對觀眾的負責,也是觀眾對演出者的尊重。
這不是第一次貴陽的街頭被音樂與雨水共同浸潤。但當我們凝視這場雨中的堅守,會發(fā)現(xiàn)它之所以動人,恰恰在于它打破了所有關(guān)于“演出”的既定框架—— 沒有大劇院的穹頂,沒有VIP座位的區(qū)隔,甚至沒有像樣的避雨棚,當演出者們在下雨的舞臺上繼續(xù)歌唱,當觀眾們在雨傘下踮腳張望,這動人的一幕, 是 一場由演出者與觀眾共同書寫的雙向奔赴,在城市街頭奏響最溫暖的樂章。
當“高大上”走進廣場街角
2023年11月24日,黔籍著名音樂人張超將自己的新歌《林城謠》的首發(fā)地點,選擇在了貴陽路邊音樂會·文昌閣的現(xiàn)場。張超說,希望貴陽路邊音樂會成為貴州原創(chuàng)音樂的一個首發(fā)平臺,從這里誕生更多的原創(chuàng)好歌曲。“臺上臺下都在唱,音樂將人與人的距離都拉近了?!?/p>
比起商業(yè)演出的流程化,這里的每一次演出都充滿了不確定性:觀眾突然的掌聲、即興的和聲、甚至前排遞來的一份脆哨,都讓表演有了呼吸感。
中國歌劇舞劇院青年男高音歌唱家張英席曾在路邊音樂會的演出過程中,收到了來自前排熱情阿姨的貴州特產(chǎn)“投喂”。對于演出來說,這是小插曲,對于張英席來說,這卻是小驚喜:“走出室內(nèi)的舞臺,走到城市街角,和市民一起歌唱,零距離互動,這才是為人民服務(wù)、與人民共享的音樂活動。我們覺得貴陽特別了不起,把路邊音樂會在中國開創(chuàng)了一個公益舞臺的先河,所以我們也感覺特別特別開心。”
與張 英席“零距離”合唱的“美聲大爺”秦賢志感動地說:“和偶像張英席一起唱歌,以前想都不敢想。”
去年3月,著名歌唱家殷秀梅在櫻花園里,為現(xiàn)場觀眾帶來了《彩云追月》《長江之歌》等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曲目,現(xiàn)場觀眾自發(fā)跟著大合唱,氣氛十分熱烈。“很感動能看到張英席和殷秀梅兩位老師的現(xiàn)場演出,我們是他們的忠實粉絲。”觀眾席中有兩位阿姨,為了見到喜愛多年的偶像,當天早上9點就早早地來到現(xiàn)場。
在花溪黃金大道上,由70多名各國演奏家組成的貴陽交響樂團,在國家一級指揮于海的指揮下,奏響了美妙的交響樂章。上千名市民游客共同沉浸在這場戶外交響樂盛宴中。許多聽 眾激動地表示:“這是最‘高大上’的路邊音樂會!”
這樣的舞臺不再屬于某個表演者,而是屬于所有愿意在這里敞開心扉的人。正如網(wǎng)友感慨:“這里沒有明星與素人的區(qū)別,只有對音樂純粹的熱愛?!彼浴敖拥貧狻钡姆绞剑尭枋帧⒀輪T與觀眾緊密相連,讓人民藝術(shù)家們在此找到“為人民歌唱”的初心,創(chuàng)造出一種前所未有的“零距離”互動體驗。
給平凡人的溫柔擁抱
為什么貴陽路邊音樂會總能讓人停下腳步?或許要從城市生活的褶皺里尋找答案。在寫字樓格子間困守一天的年輕人,會在傍晚的吉他聲里想起大學時在宿舍彈唱的時光;接孫子放學的老人,會被一首老歌勾出對青春的回憶;甚至連路過的外賣小哥,也會把電動車停在路邊,跟著節(jié)奏輕輕晃動頭盔——街頭舞臺的魔力,在于它把“藝術(shù)”從精致的相框里取下來,掛在每個普通人都能觸及的巷口。
這里沒有票價的門檻,沒有“必須安靜”的禮儀束縛,連表演形式都充滿了煙火氣,快遞小哥、盲人樂隊、亞運冠軍、消防員……無數(shù)普通市民曾在此登臺。在這里,沒人在乎他們穿得好不好看、表演專不專業(yè),觀眾的眼里只有音樂和熱愛。
折耳根樂隊,正如其名所示,如同生長在田間地頭的折耳根,帶著一份淳樸與堅韌,為大家?guī)韯e樣的音樂體驗。樂隊除了貝斯手彭萬海外,其余3位成員都是視力障礙者。“在路邊音樂會表演時,很多觀眾大喊樂隊的名字,這讓我們感受到了現(xiàn)場的‘熱量’,高興之余更多的是擁有了自信和力量?!闭鄱鶚逢犼犻L陳昌海說。
當裝備整齊的消防員在舞臺上唱起搖滾,當環(huán)衛(wèi)工人跟著旋律輕點掃帚,我突然意識到,這個街頭舞臺早已成為城市的“公共客廳”——它接納所有愿意分享故事的人,也回贈給每個駐足者最樸素的感動。
從貴州到世界的文化交流窗口
這里是貴州的“文化窗口”,讓時間緊張的游客、工作繁忙的市民,僅用花一個晚上就能體驗多彩貴州的民族文化。苗族歌手蝶當久用他那極具穿透力的嗓音,唱起《對歌對到日落坡》,苗族音樂的獨特韻味與現(xiàn)代流行音樂巧妙融合,讓現(xiàn)場的每一位聽眾都沉浸在苗族風情的獨特魅力之中 。身著盛裝的侗族姑娘,用天籟般的侗族大歌,將古老的民族故事娓娓道來,歌聲穿越時空,訴說著侗族人民的歷史與傳承。還有岜沙苗寨的漢子盛裝持槍,以最熱情豪邁的方式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賓客,讓人們真切感受到貴州少數(shù)民族的熱情與豪爽。一場場表演,讓民族文化在現(xiàn)代都市的街頭熠熠生輝。
但貴陽路邊音樂會的舞臺,從來不只屬于貴州。它以海納百川的胸懷,熱情地擁抱來自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朋友。
5月1日,“打起手鼓唱起歌”首屆中國新疆民間藝術(shù)季優(yōu)秀節(jié)目巡演 (貴陽站)激情奏響。新疆舞者身著色彩斑斕的服飾,頭戴精美的頭飾,旋轉(zhuǎn)、跳躍間盡顯西域風情。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文化館館長唐志春表示:“新疆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方,這次我們來到貴州以后跟本地的民族進行民族舞蹈、民族音樂的交流,希望通過這個舞臺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與交融,能夠讓我們文化得到更多的繁榮和發(fā)展。”
去年4月,由60名熱愛中國文化的法國人組成的文化交流團來到青云市集,“偶遇”了一場路邊音樂會,在美妙的音符中,法國朋友們被這氛圍所打動,從原本的聽眾搖身一變,上臺演唱法語歌曲,《玫瑰人生》《情感教育》等熟悉的旋律在貴陽的夜空中飄蕩,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們,在音樂的世界里沒有了隔閡,共同享受著這場音樂的狂歡。
目前,已經(jīng)有來自俄羅斯、意大利、葡萄牙、澳大利亞、南非、塔吉克斯坦、新加坡、越南、老撾等20多個國家和我國港澳臺地區(qū)的藝術(shù)家、音樂愛好者、留學生,在路邊音樂會現(xiàn)場表演,進行文化和音樂的交流碰撞。港澳臺及外國領(lǐng)事館代表因音樂會到訪貴陽并簽約合作,真正實現(xiàn)“音樂架橋,文化破圈”。
英國駐重慶總領(lǐng)事李遙表示:“在貴州,在英國,我們很喜歡音樂,都很喜歡參加音樂會,所以我們可以在這個方面加強我們的聯(lián)系?!?/p>
城市需要這樣的“心跳聲”
貴陽路邊音樂會的意義,早已超越了一場場具體的演出。它是城市文化的毛細血管,讓藝術(shù)不再是櫥窗里的展品,而是流淌在街巷中的活水。
2024年的5月3日,突然的陣雨打斷了火熱的表演,但觀眾沒有因為下雨而離開,待到雨勢漸退,筑城廣場上繼續(xù)唱響的《稻香》,唱出大家共同守護的關(guān)于“美好”的約定:在這里,你可以卸下偽裝的鎧甲,讓真實的情感自然流淌;你可以成為別人的聽眾,也可以成為別人的光。這種樸素的默契,讓街頭舞臺成為城市壓力的“減壓閥”,也成為陌生人之間信任的起點——畢竟,愿意在雨中為彼此停留的人,心里都揣著熱愛。
觀眾或隨歌起舞,或輕聲合唱,或席地而坐,路邊音樂會從來沒有既定模式,主打一個怎么chill怎么來?!岸际猩顗毫Υ螅屓藗兏释陂e暇之余能夠得到釋放,音樂正是很好的引擎。”貴州大學傳媒學院博士吳妍說,路邊音樂會用最直接、最質(zhì)樸的方式,讓現(xiàn)場的觀眾在互動型沉浸式體驗的傳播環(huán)境里有了“情緒吶喊”的空間?!袄哿四茏聛砺犑赘瑁苷{(diào)也有人鼓掌。”在這里,似乎貴陽的幸福被具像化了。
過去一年,貴陽路邊音樂會全年共舉辦217場,現(xiàn)場觀眾超180萬人次。當城市愿意把文化釀成街頭的米酒,把藝術(shù)熬成巷尾的酸湯,幸福就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觸手可及的溫度——是賣洋芋粑的阿姨隨歌聲晃動的銀鐲子,是吉他手磨出老繭的指尖,是每個路人眼中閃爍的星光。這樣的舞臺,何止是文化的毛細血管,分明是城市與市民共同跳動的心臟,讓每個日子都有了值得哼唱的理由。
這里沒有商業(yè)捆綁的喧囂
只有平等共享的歡唱
沒有文化的高墻
只有開放包容的擁抱
它用音樂喚醒城市記憶
用舞臺凝聚人間煙火
更用“零門檻”的快樂
詮釋了公共文化的真諦
正如張英席所言
“路邊音樂會的成長
正是貴陽的驕傲?!?/p>
編輯/謝茜 曾昕 責編/陳萌 審核/曾昕 終審/邱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