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25年五一檔的種子選手,劉偉強執導的《水餃皇后》公映三天票房過億,目前仍在領跑檔期。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時間橫跨上世紀70年代末到21世紀初,再現了一名普通女性白手起家的奮斗故事。這也是近些年來經常在內地拍片的劉偉強導演,再次把鏡頭對準自己的生長之地香港。
5月1日,劉偉強導演在《水餃皇后》中國香港首映禮上留影
自上世紀80年代入行邵氏,1985年正式當上劇組攝影師,1990年開始轉做導演,劉偉強在香港回歸前后執導的《古惑仔》系列令其暴得大名。進入新世紀后,由他和麥兆輝執導的《無間道》三部曲更是將其事業推向巔峰,成為港片黃金時代尾聲那抹最亮麗的余暉。
再看近十年來劉偉強的作品,從《建軍大業》到《中國機長》、《中國醫生》等片,亦顯現出其對內地的文化光譜與社情民意的基調并不生分,甚至頗為熟稔。
《水餃皇后》劇照
正是在對兩地題材影片的執導上皆能駕輕就熟,讓這部《水餃皇后》有著一種獨有的氣韻:一方面,既是導演的“回歸”故土之作,電影在呈現香港市井那熱騰騰的煙火氣,描摹鄰里間互幫互助的人際關系時,可謂“致廣大而盡精微”,堪為獅子山下又一“香江名句”。
另一方面,那股香港人昂然向上,崇尚個人奮斗的精神集中體現在從青島來此的臧姑娘身上,而她正是由來自內地的演員馬麗飾演。除了馬麗領銜主演,片中還有惠英紅、朱亞文、潘斌龍、馮文娟等演員加盟,戲里是一個動人的故事,戲外更是昭示兩地人員互動、文化漸融歷史進程圖景的范本。
電影《水餃皇后》殺青照
近鄉情怯,這從《水餃皇后》里,劉偉強大量選用粵語老歌作為配樂就可見一斑。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記者提出了這個問題,導演立刻表現出莫逆之交的興奮與快慰。他招呼助理呈上一份在片中出現的歌單,“每個問我這個問題的記者,我才會送他一份,這可是我的‘私人歌單’?!?/p>
劉偉強送給記者的“私人歌單”
【對話】
臧姑娘的故事全香港人都知道
澎湃新聞:我注意到《水餃皇后》拍攝過程中,你在片場非常動感情。有場戲是大B哥吳志雄帶著小弟來到臧姑娘的水餃攤收保護費,臧姑娘不堪受辱,揮起菜刀擋在女兒面前要和他們拼命。聽說你在拍這場戲時幾度流淚。
劉偉強:我小時候住在新界元朗大旗嶺村,就是香港的郊區。記得小時候有人要來拆我們家的房子,媽媽就擋在前面,“這是我的家,你們敢過來我就和你拼命!”對我們這些兒女說,“不要怕,有媽媽在。”這件事留給我的印象很深,覺得媽媽真的是位勇敢的女性。
《水餃皇后》劇照
拍你提到這場戲的時候,臧姑娘也是擋在兩個女兒面前,大B哥被她的氣勢震懾,說了一句,“真像我老母?!边@其實也是我的感覺,那一刻我想到了媽媽,想起了小時候。在剪輯這段的時候,我專門找出小時候和媽媽的合影全家福,一張真實的黑白照片放進去。拍這部戲,我真的投入了很多個人情感。
澎湃新聞:所謂近鄉情怯,《水餃皇后》也是你近十年來執導的影片中,頭一次把鏡頭對準故鄉中國香港。你曾說,“我每次拍攝電影都有一個地標?!北热纭豆呕笞小分械你~鑼灣、《無間道》中的上環與中環、《傷城》中的中環、《廟街故事》中的廟街等。這部片子的地標無疑是灣仔碼頭,談談你個人和這里的故事,以及如何在電影中雕刻這一都市空間的質感?
劉偉強:我小時候住在元朗農村,后來我們一家搬到了銅鑼灣禮頓道嘉柏大廈,我的少年時代就在銅鑼灣長大。記得離我們家不遠,走路不到十分鐘就是跑馬地,再往西一點就是碼頭,都是我常常經過的地方。銅鑼灣就在灣仔區,所以這片區域我非常熟悉,你知道現在的銅鑼灣時代廣場(購物中心),早先是香港電車廠,也就是片中張達明飾演的撻辣哥上班的地方,當年那附近就有很多商店、菜市場,我常陪著媽媽去買菜。
《水餃皇后》中的灣仔區街景,對應的基本上是1977年到上世紀80年代的香港,所以很多景都是我們重新搭建出來的。比如紅姐家的板間房,還有那時的碼頭,那些當年的店鋪、廣告牌之類,現在都已經沒有了或者完全變了。這里面有我個人的記憶,也翻看了大量的歷史照片和影像資料,盡力去還原當時的街景樣貌,包括人們的穿著打扮,這在前期花了很多時間。
片場照,劉偉強導演同惠英紅、張達明、馬麗合影
澎湃新聞:能否介紹下餃子這種吃食在香港有什么傳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臧姑娘的水餃在香港崛起,你有沒有吃過她包的餃子?
劉偉強:我知道內地的朋友除夕夜有吃餃子的傳統,北方的朋友還有“上車餃子、下車面”的傳統。但在香港,日常我們多是吃云吞面,不是吃“水餃面”(笑)。
為什么我有興趣要拍這部電影?因為臧姑娘的故事全香港人都知道,她一個人帶著兩個女兒來到香港,在碼頭擺攤賣手工水餃——一開始,大多數香港人其實不知道水餃是什么東西,就是因為她做的水餃好吃,人也非常熱情會做生意,在推車擺攤的時候就已經紅遍了香港,可以說是一代人的記憶。當年,大家真的是排隊去吃她的水餃,我媽媽就去過,我也去過。包括惠英紅,還有這次在片中客串的林珊珊,她是鄭伊健的經紀人,她們當年都光顧過臧姑娘的水餃攤,在片場一看到馬麗,都覺得她太像臧姑娘了。
《水餃皇后》劇照
我們拍《水餃皇后》不僅是再現臧姑娘怎么包水餃、賣水餃,更想去反映她面對生活的困難,那種不服輸的拼搏精神。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孩子,在香港無依無靠,靠一雙手把水餃做成這么大的產業,太厲害了,對當下每個在努力謀生的人都有啟發意義。
再一個,我也想在這部電影里去展現當年的人情味,鄰里之間的互幫互助,這與其說是香港人的傳統,不若說就是我們全體中國人的傳統。我小時候的生活環境就是如此,大家都很窮,鄰家的菜買多了,就會主動分給鄰居們吃——當然社會上也有壞人,但終究是好人多,善良的人多。我在跟馬麗講戲的時候,她也很認同這點,她小時候也見識過鄰里間的這種情誼。
鄰居糖水伯帶著臧姑娘在灣仔碼頭出攤
歌聲響起就無需演員張嘴表達出來
澎湃新聞:臧姑娘的女兒也曾來片場探班,你和她有何交流?
劉偉強:她跟我講了很多媽媽的事情,包括之后她也和編劇多次見面,提供了很多資料。比如她跟我講,一家人剛來到香港長洲島落腳,她有次出門送貨迷路了。臧健和發瘋一樣地去找孩子,見到孩子后非常生氣,把所有的委屈發泄在女兒身上,但看到女兒跌了一跤受傷了,又非常難過,抱著她們說“以后不會讓你們受苦”。這些往事我們都拍進了電影。
還有很多細節,比如蓓蓓、蓬蓬小時候幫媽媽包水餃,蓓蓓1分鐘最多可以包好60個水餃,臧姑娘差不多1分鐘就能包100個。再比如,因為那時候香港不流行吃水餃,一開始臧姑娘搟的餃子皮太厚,有食客就告訴她餡雖然好吃,但這么做不講究。她研究了三天三夜,發現之前餃子皮是搟10下,而搟15下皮是最薄的,剛剛好。但這樣煮的時候又容易散(露餡),她專門去請教賣云吞面的店鋪,怎么讓餃子皮有韌性?發現和面的時候應該加入堿水,可只加堿水吃起來也不對味,又學著加入鹽水來中和味道。
在聽取客人意見后,臧姑娘反復實驗水餃皮的最佳厚度
澎湃新聞:我個人對片中的關鍵道具,那枚裹在餃子餡里的五分錢硬幣印象很深。這枚硬幣最初是母親在臧姑娘臨行前包餃子時放入的,作為“壓舌錢”。她把硬幣帶到了香港,之后片中還出現了多次。它后來就成為臧姑娘敢于反抗命運的不公,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一個表征,這點也請談談。
劉偉強:這是中國人的一個傳統,一家人包餃子時在餡里放枚硬幣,誰吃到了就會有好運氣。電影里我們做了一些藝術加工,很美妙地利用了它的意涵。
我覺得最妙的一處是,華哥在去加拿大前,臧姑娘和紅姑請他吃餃子,他迫切地想吃到這枚硬幣,好心想事成,結果卻未能如意。對于臧姑娘來說,她沒有把包有硬幣的餃子下鍋給華哥吃,其實是展現了內心的矛盾,是選擇愛情還是選擇事業?她最終選擇了把水餃做大做強的事業。
華哥(朱亞文 飾)在臨行前同馬麗一家人吃餃子
澎湃新聞:電影中出現了多首粵語歌,比如羅文那首《家變》、Beyond的《光輝歲月》等等,堪為一次粵語老歌的大串燒。里面有沒有哪一首歌是你執意要選用的?
劉偉強:除了李宇春演唱的主題曲《信》,電影中還出現了九首歌,除了粵語老歌還有英文歌,都是我精心挑選出來的,是我的“私人歌單”。臧姑娘、糖水伯(袁富華 飾)他們在灣仔碼頭出攤時,用的是許冠杰的《半斤八兩》,“我哋呢班打工仔(我們這些打工仔)……”;表現蓓蓓、蓬蓬小姑娘天真浪漫的,用了一首七八十年代很有名的粵語童謠《小小的宇宙》;華哥和臧姑娘分手那場戲,用的是David Gates的《Goodbye Girl》,是我最喜歡的一首英文歌。
這其實是一種電影的語言和技巧,這些歌曲的歌詞和旋律非常貼合劇情,歌聲響起就無需演員張嘴表達出來。
澎湃新聞:電影采取了一種線性敘事,1977、1982等年份的凸顯,既是片中主人公人生際遇和事業發展的關鍵節點,也同宏大的歷史背景相關,談談你對電影故事框架的理解。
劉偉強:這是特意的,可以說既見證了片中臧姑娘的奮斗故事,也是對我們成長過往的一次回望。比如我小時候銅鑼灣的地鐵還沒有建成,1985年,香港地鐵港島線通車,這里才有了炮臺山站、天后站。地鐵通車,促進了銅鑼灣地區的繁榮。也是在這個前后,臧姑娘的生意越做越大,冷凍水餃有了自己的廠牌還進到了超市售賣。這部電影中我放進了自己的情懷還有很多切身的經歷。
電影一定要有藝術加工才好看
澎湃新聞:《水餃皇后》一方面要尊重當事人的真實經歷,一方面也要做恰當的藝術虛構。在虛實之間,談談你作為監制和導演的標準原則與方法論。
劉偉強:我覺得電影一定要有藝術加工才好看。基本上,臧姑娘的創業奮斗故事,她為什么要賣水餃,怎么包水餃,怎么把生意做這么大,都有真實的原型故事作為依托。而她個人的生活,尤其是同身邊形形色色人們間的故事,這些我們做了一些藝術加工。
比如臧姑娘在經歷過一次失敗的婚姻后,終生沒有再婚,但在片中我們加入了她和華哥的感情戲。比如那場馬麗和朱亞文在墓地約會的戲,我們是在跑馬地的公墓拍的,環境非常優美寧靜。研究資料的時候,我發現臧健和本人就喜歡去墓地,看那些墓主的墓志銘,感受他們的人生。片中的這個墓地,我小時候也經常去,對那里很熟悉。
劉偉強導演同馬麗、朱亞文在跑馬地公墓合影
還有臧姑娘和華哥分別的那場戲,她沒有讓他吃到那枚餡里有硬幣的餃子——我拍戲的習慣是每天拍完,晚上就剪片。剪這段戲的時候,我身旁所有的女生都在哭,感動得不得了。
在這部電影里,每個演員都付出了真摯的情感,所以拍出來的東西才會那么動人。包括路演的時候,我也會偷偷坐在影院里看觀眾的反應。
澎湃新聞:你是職業攝影師出身,也曾擔任香港專業電影攝影師學會的會長,如何定義這部《水餃皇后》的影像風格?另外,手提攝影也是你的電影中的一大特色,杜可風就夸你“是香港手提搖鏡最棒的”,這部片子中的手提攝影鏡頭也是你親自掌鏡嗎?
劉偉強:這次創作我完全放得開,影片的風格就是很自然、很平實地呈現一個人奮斗、成功的故事。包括現場燈光也是很自然、很真實去記錄。
然后最重要的一點,為什么我到現在還要自己扛機器(拍攝)?你拍出來的東西要有感情。拍一個很漂亮的東西,對我來說很簡單。拍出漂亮的畫面很簡單,但你要讓這些畫面有情感,讓觀眾覺得身臨其境,感覺不到鏡頭,這是很難的。
為什么以前會選擇手提攝影,沒什么秘訣,就是因為沒有錢(笑)。從前拍《古惑仔》就是沒錢,只能用斯坦尼康做手控。后來我就覺得手提攝影是最有感覺的,可以投射進我的情感。人機合一是要練的,要付出很多東西,現在我的手還經常會痛、會抽筋,就因為常常是自己掌機的后遺癥。
現在很多導演只會坐在監視器后面喊“CUT”,跟演員沒有交流。這次拍《水餃皇后》很多都是我自己拍的,離演員很近跟他們互動,這種交流是最好、最直接的,我一直堅持用這種方法。
《水餃皇后》劇照
澎湃新聞:馬麗是內地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女明星之一,但過往多是出演喜劇,此次邀請她出演臧姑娘,你認為她們之間有哪些相似點?在片場,你對她的具體要求又有哪些?
劉偉強:演喜劇的怎么就沒有好演員?況且我從來沒有覺得她只是個喜劇演員,不能演正劇。我常說這次要是沒有馬麗,這個電影就拍不成,沒有哪怕一分鐘懷疑過她的能力。
比如那場戲,臧姑娘一開始去擺攤賣水餃,一個水餃也賣不出去?;氐郊宜浅P箽?,紅姐就喊她出來吃面。這場戲她們的發揮好得不得了,兩個女人在夜深人靜大喊“水餃!”“手工水餃!”把人物的心緒演繹得惟妙惟肖。
《水餃皇后》劇照
澎湃新聞:《水餃皇后》中集結了內地和香港多位明星演員通力合作,比如朱亞文就在里面飾演一位來自山東的香港警察。這十余年來,你的工作重心放在內地拍戲,談談你怎么把兩地演員的氣韻融合一起?
劉偉強:我們說合拍片這么多年,大家越來越熟悉彼此。作為香港導演,我們也有自己風格,但我們很靈活,會去做變通和適應。其實當你真的用心去拍電影,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都是經歷了很多波折才有今天。
這個過程中,很多內地的同行導演也會幫忙,給了我很多好建議。而且我和內地演員合作也非常愉快,比如《無間道3》里的黃志忠,我們現在還有聯系。拍攝《建軍大業》,我認識了一大批優秀的內地演員,像朱亞文后來還出演了我執導的《中國機長》、《中國醫生》。
劉偉強導演 受訪者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