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春深似海,萬物蓬勃。
這個五一,章丘開啟“寵粉”模式。
從“小泉城”的泉韻到“中國龍山”的厚重,從非遺鐵鍋里的煙火到山野民宿的浪漫,這座“文武雙全”的“寶藏小城”,用一場跨越時空的“混搭風”文旅派對,為大家鋪開了一場“反套路”的假日盛宴。
左手是穿越千年的文化盲盒,右手是熱氣騰騰的生活美學,章丘的N種玩法在等您解鎖。
這個五一,章丘見,不見不散!
這個五一,
當全國文旅賽道
在流量狂歡中競逐時,
一座齊魯小城
正以“非遺煙火”與“人文詩意”的雙重奏,
書寫著城市IP的破圈傳奇——
這里,
是章丘。
從淄博燒烤的“人間煙火”到重慶鹵鵝哥的“市井美學”,中國小城的文化覺醒已勢不可擋。而章丘,正以5000年龍山文化的底蘊為底色,以非遺匠心的“活態傳承”為筆觸,在古今交融中繪就一幅“詩與遠方”的文旅長卷。
非遺煙火淬煉時光的“文化DNA”
章丘的清晨,是從鐵匠鋪的叮當聲開始的。三萬六千錘鍛打的章丘鐵鍋,在火光飛濺中凝練著“物理不粘”的智慧;城子崖遺址博物館蛋雕藝人以刀為筆,在薄如蟬翼的蛋殼上雕刻靈動場景,“龍山黑陶精品展”每一件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這是刻入城市基因的“非遺密碼”。
在朱家峪古村的青石板上,非遺正上演著“古韻新生”的變奏曲。非遺技藝不再是博物館櫥窗里的標本,而是與游客指尖相觸、與市集煙火共舞的“活態文化”。章丘正用非遺的“可觸、可感、可帶走”,讓文化DNA化作游客記憶中的“情感錨點”。
詩意棲居人文IP的沉浸式敘事
“一座明水古城,半部宋詞風華?!碑斢慰吐矫魉懦?,與十二花神對詩、在風物雅集邂逅黑陶茶器,李清照的“爭渡,爭渡”已不再是課本上的鉛字,而是穿越千年的沉浸式劇本殺。章丘深諳“文化IP場景化”之道,陶器制作體驗,讓工匠智慧在孩童手中重生;最美星空下的《若谷精靈》兒童劇,用擬人化敘事激活青春記憶。
這種“詩意棲居”的文旅邏輯,與魔幻現實主義異曲同工。當章丘大蔥博物館用2.68米的“蔥王”刷新認知,當華僑城歡樂薈的XR技術帶游客闖入《千里江山圖》,傳統文化正以顛覆性創意重構體驗邊界,章丘的“人文IP宇宙”已在詩酒、泉韻、匠心中自成體系。
治理創新小城突圍的“章丘模式”
文旅出圈的底層邏輯,本質是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轉型。章丘的智慧,在于將“非遺保護”納入城鄉共生系統。女郎山山會融合呂劇展演與親子研學,讓非遺成為鄉村振興的“流量引擎”;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水河村把農耕文化轉化為農旅融合的“共富密碼”。實施“文化賦能”戰略、全力打造服務型政府,章丘正以“非遺+”激活全域旅游的乘數效應。
更值得稱道的是“文化治理”的精細化運營。博物館開設“古劍新生博物館折紙挑戰”、“手繪青花瓷”親子課,圖書館推出“少年暴風創客行”、“大語文公益課堂”,美術館免費開放工筆畫展——公共文化空間從“靜態展示”轉向“互動共創”。這里選擇以“文化浸潤”培育深度游生態,讓游客從“打卡式游覽”進階為“沉浸式生活”。
文化自信是傳統與現代的創造性轉化。 當清照詩詞遇見AI機器人表演、當蛋殼陶紋樣化身國潮文創,章丘證明“古老非遺”與“年輕表達”從不對立。 千年古城,正以非遺為針、人文為線,編織著“詩與遠方”的理想圖景。
不妨循著鐵匠的錘聲、
踏著易安詞韻,
在章丘見證一座城市
如何將文化密碼轉化為發展動能——
這里有的不僅有山泉、美食,
更有一個民族對自身文明最深的
眷戀與熾熱的創新!
編輯:付靜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此內容整理自“愛章丘”,如有侵犯,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