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依據權威資料和個人見解編寫,具體資料已在文中和文末詳細說明!
“人生短暫,及時行樂”確實是一句很精煉的座右銘,但唾手可得的樂趣,卻容易讓人深陷舒適區而難以自拔。
吳謙大校曾經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一個國家如果長期沉浸在歌舞升平、娛樂至上的狀態,離衰亡也就不遠了。”這些刺耳的話語,其實揭示了一個非常真實的潛在危機。
那他為什么會這么說呢?
觸手可及的消遣
一部手機,就是通往無盡娛樂的鑰匙。短視頻一刷,時間仿佛被偷走了一般,幾個小時眨眼就過去了。
虛擬世界確實令人著迷,吸引力極大。年輕人容易陷入其中并不奇怪,甚至一些年長者有時也會沉迷其中,對著屏幕傻笑不止。
日子似乎越來越輕松,隨時都能找到樂趣。雖然這看起來很好,但問題在于“過度”二字——娛樂從生活的調味品變成了主食,甚至成了生活的全部意義。
辛苦工作一天后,看看電影、聽聽音樂放松一下,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整天沉溺其中,靠著短暫的快感過活,那就有些不妥了。
如今這個時代與過去相比,最大的不同可能是信息傳播的方式。以前信息渠道有限,大家更多關注的是身邊的事情和國家大事。現在只要打開手機,八卦、段子、游戲、直播等各種內容鋪天蓋地而來。
算法還特別“貼心”,你喜歡什么就給你推送什么,把你牢牢圈定在一個小世界里。越看越想看,越想看越不想出來,這就形成了一種閉環,一種讓人舒適到懶得思考的閉環。
偶像崇拜取代科學家
現在問一些孩子長大后想做什么,答案里想成為網紅、明星的比例似乎比幾十年前高了許多。而在過去,孩子們眼中閃耀的名字多是楊振寧、錢學森這樣的科學巨匠。這種變化絕非小事。
它反映了一種價值觀的悄然轉變。當屏幕前的熱鬧喧囂比實驗室里的默默鉆研更有吸引力時,社會的根基可能正在發生不易察覺的動搖。
國防部的吳謙大校曾有一句嚴厲的話,大致意思是一個國家如果只顧唱歌跳舞、沉溺于享樂,離危險也就不遠了。這話聽起來刺耳,卻值得深思。為什么負責國防的人要關心大家是否太愛玩了呢?或許正是察覺到了這種風氣變化中潛藏的風險。
歷史上,因為追求享樂、不思進取而導致由盛轉衰甚至亡國的例子數不勝數。老祖宗早就說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不說遠的,清朝末年,八旗子弟從馬背上的英勇戰士變成了提籠架鳥、斗雞走狗的閑人,曾經的銳氣蕩然無存。結果面對西方的堅船利炮,一觸即潰。
古羅馬帝國后期也是如此。貴族沉迷于角斗和宴飲,統治者用“面包和馬戲”來安撫民眾,轉移注意力。結果尚武精神消失,公民責任感減弱,最終被外族輕易攻破。
歷史的車輪不斷滾動,形式雖有變化,但那種讓人墮落、消磨意志的核心始終未變。過去是酒池肉林,現在可能是流量數據、虛擬快感。
再看看身邊的例子,美國文化影響力巨大,好萊塢電影、流行音樂風靡全球,但其背后也伴隨著制造業空心化、社會階層固化等問題。
有所謂“奶頭樂”理論,直接指出用廉價娛樂和感官刺激麻痹底層民眾,讓他們在短暫快樂中忘記現實困境與不滿。據說,一些美國家庭娛樂開支比例上升,教育投入反而下降。不少人一邊抱怨流媒體訂閱費太高,一邊又忍不住一集接一集地追劇。
日本的例子也經常被提及。上世紀八十年代經濟鼎盛時期,國民財富激增,年輕人手中握著大把鈔票,瘋狂消費,“剎那主義”盛行。活在當下、盡情享樂成為主流,社會一片紙醉金迷。
泡沫破裂后,經濟長期停滯,現實壓力沉重,于是動漫、游戲等低成本娛樂反而成為許多人尋求慰藉、逃避現實的避風港。結果便出現了所謂的“低欲望社會”。年輕人不愿奮斗、不愿結婚生育、不愿承擔過多責任,整個社會顯得暮氣沉沉。
當一個社會的成員,特別是肩負未來的年輕人,普遍失去探索未知的動力和承擔責任的勇氣,滿足于唾手可得的安逸和虛擬世界的認同時,這個社會前進的動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恐怕會大打折扣。
吳謙大校的提醒正是基于這種深層憂慮。軍隊是國家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最需要意志堅定、敢打敢拼的人。
國家要發展,需要的不僅僅是娛樂明星。科技攻關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人,實體經濟需要腳踏實地的人,社會建設需要有擔當的人。
如果大家的心思都被娛樂八卦、游戲勝負、直播打賞牽著走,哪還有足夠的精力去關注更宏大、更長遠的問題呢?
娛樂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不能是全部。手機好玩,但不能讓它徹底掌控生活。喜歡某個明星可以,但心里更應該裝著那些為國家和人民做出實實在在貢獻的人。
對于普通人來說,首先心里得有桿秤,別盲目跟風。刷手機時,不妨多問問自己:這些信息是否有價值?是不是該放下手機,看看書,陪陪家人,或者出去走走?
也要告訴孩子,真實的世界遠比屏幕更加廣闊。那些默默奉獻的科學家、工程師、醫生、老師同樣值得尊敬,甚至更值得尊敬。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別被花哨的東西迷惑了雙眼。
結語
越是日子過得好了,越需要有點“憂患意識”。國家發展成就顯著,但這并不代表可以高枕無憂。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科技競爭日益激烈,內部也有挑戰需要應對。在這種時候,更需要冷靜的頭腦、實干的精神和長遠的眼光。
如果整個社會都沉浸在娛樂的泡沫中,對潛在的風險視而不見,那么“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就真有可能在更大范圍內上演。
身處“溫水”之中,保持幾分警醒,找回一點“生于憂患”的清醒,也許才是對“安樂”最負責任的態度。
文章信源:原文刊登于央視新聞---2020.12.29:《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好戰必亡,忘戰必危。希望每個中國人能關心國防、投身國防、建功國防》原文刊登于小央視頻---2020.12.30:《吳謙大校:和平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