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允許我以《第二十條》中的一句臺詞,作為開頭。
我們辦的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
《無盡的盡頭》這部劇,可以說是完美將這句臺詞的意境給演繹了出來,讓人震撼感動。
看完24集大結局后,我也是感慨萬千,心頭有很多話想說,卻又不知該如何言說。
不吹不黑,最開始點開這部講述未成年人保護的劇集,我心里其實沒底,但看完全劇,故事給我帶來的震撼,甚至比開年以來任何一部高分國劇都多。
雖然每次都要深吸幾口氣才敢往下看,可我要認真說一句:終于有一部正經八百拍未成年人犯罪的國劇了。
在我看來,劇集的好看不在于題材尺度,而是直擊未成年人保護的深處,去探索那無盡的盡頭。
劇集雖未開分,但越來越多的自來水,令劇集熱度從開播時的平平無奇,一路逆襲沖入全網前三,甚至超過了一些流量古偶,也算是觀眾對這部劇的認可。
看完大結局,再回望之前的劇情,更是別有一番感受。
尤其是當看到林之桃白恩宇,終于令侵犯少女的惡魔自食其果,法錘響起那一刻,我好像突然理解了什么叫"法律是縫補世界的針線"。
正義實現永遠沒有終點站,未成年人保護,還在未盡的盡頭。
1:關于大結局
《無盡的盡頭》最后一集,鏡頭掃過林之桃的臉,當她鏗鏘有力地說出,建議判處萬學民死刑,而這個侵犯了那么多女孩的禽獸面如死灰。
我內心波濤翻滾,就好像跟隨主角團完成了一段動人的旅途。
作為一部少見的司法懸疑劇,收官至關重要。
《無盡的盡頭》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好,一上來就切入主題,全劇最后三大懸疑,一一解開。
懸疑一:胡敏敏死亡真相是什么?
舞蹈學校侵犯案,是全劇最后一案。
隨著一場意外體檢引出一個女孩被侵犯的事實被曝光,警方調查開始指向一個點——舞蹈學校。
而負責為學校招收女孩的,正是劇中陸聲暗戀的女孩——胡敏敏。
一切都顯示,她不但與女孩被侵犯有關,甚至還主動迷暈過想學跳舞的女孩。
可就在陸聲為她慶祝生日的第二天,胡敏敏卻死在了自己家的浴缸里。
更離奇的是,她一直保護的弟弟與她在浴缸里待了一個晚上,早上才去報的警。
女孩的死直接讓陸聲成為嫌疑人,而隨著警方指紋檢測,陸聲才排除嫌疑,因為現場只有胡敏敏和弟弟胡荔的指紋。
可熊孩子胡荔什么也不說,而警方接下來的調查更加驚人:胡敏敏這個弟弟,其實是妹妹。
胡敏敏為何要隱藏妹妹的性別?
她又為何要自殺?
劇中通過細節已經給出答案。
令人心碎的真相,顯然與舞蹈學校侵犯孩子有關。
而少女用生命寫下的"贖罪書",終于說清了那些被碾碎的尊嚴、令人窒息的過往,和無處訴說的真相。
胡敏敏,就是當年被鄭國霖飾演的舞蹈學院校長萬學民侵犯過的孩子。
確實是她為舞蹈學校招生引誘那些女孩進入魔窟,但她這么做的原因,是為了保護女扮男裝,依然被識破的妹妹。
而深深愧疚的她,能想到的贖罪方式,就是自殺。
懸疑二:舞蹈學校侵犯案真相如何,林之桃如何將惡魔繩之以法?
胡敏敏死亡真相找到了,但她只是一張捕魚的網 ,背后當然有人操縱這張網。
一切都指向舞蹈學校。
實施犯罪的,正是萬學民,他脅迫胡敏敏為他招生。然后一手拿捏家長,一手對學舞蹈的孩子一次次實施侵犯,
在他的pua之下,女孩們根本不敢對家長說出真相。
如果不是那場意外,他的罪行可能永遠不會曝光。
即使女孩最終對林之桃敞開心扉,說出了真相,警方也依法對萬學民實施了逮捕,萬學民卻狡辯說只是正常師生關系。
案件的難點在于:警方沒有從受害人身上提取任何生物證據,犯罪時間,犯罪地點,什么也沒有。
證據不足之下,除了被害女孩父親暴打一頓萬學民,還有什么辦法懲罰惡魔?
給給出答案的,只能是檢察官林之桃。
林之桃最終找到的關鍵證據,是萬學民在女孩內褲上留下的體液。
女孩告訴林之桃,被侵犯不是自己的錯。她提供的證據,就是鐵證。
但經驗豐富的對方律師讓萬學民丟卒保車,承認猥褻。
關鍵時刻,唐曾飾演的檢察官忽然提交了關鍵證據,證實萬學民在公共場合猥褻。
至此,案件終于被撕開一個口子。證據鏈,完整了。
最終的結果,是萬學民數罪并罰,被判死刑。正義的陽光,終于照進來了。
懸疑三:鄭雁來如何為無名被害女子聲張正義?
林之桃有她要了結的的迷案,鄭雁來也有。
一直以來,她都和法醫盧文昭在殮房保存著一個女性被害者的尸體。
因為女被害人被侵犯殺害后,尸體被野狗破壞,難以提取有效身份信息,直到盧文昭即將退休,也無法為女子洗冤。
雖然經過盧文昭的法醫鑒定,找出了受害者體內的行兇男性dna,但該男子一口咬定女受害者是坐臺女,現有的證據鏈也不完整,甚至連兇器都無法確定。
哪怕鄭雁來竭盡全力,也很難定罪。
現在當務之急,是找到女被害人的真實身份,找出更多證據。
結果老成持重的鄭雁來,卻選擇了最大膽的方式:登上電視尋親節目,說出女性被害者的信息,希望找到被害人的家屬,完成這場特殊的尋親。
找到了。
技術進步之下,資料庫一更新,直接就比對上無名女尸的直系親屬,證明了被害人的身份,案子就好查了。
隨著證據鏈完整,鄭雁來當庭建議對潛逃多年的罪犯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這段劇情一出來,我不知道大家什么感覺,我當真是感慨萬千,對于劇名《無盡的盡頭》,以及正義的實現,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
2:關于《無盡的盡頭》
初看《無盡的盡頭》,我一開始并不在意,畢竟司法懸疑劇在國內并沒有成功先例,倒是打著職業劇旗號的戀愛劇觀眾看多了。
沒想到,這部《無盡的盡頭》狠狠打了我的臉。
從全劇開場,三位未成年人將15歲的張文軒帶到爛尾樓,逼得少年一躍而下,檢察官林之桃將這場頗具法律爭議的案件一錘定音,卻被被害少年的母親潑紅漆開始,我就被帶入了這場“未成年人檢察小組”的找尋真相之旅。
《無盡的盡頭》這部劇,采用“主線故事+單元案件”的敘事模式,從開場的“校園霸凌案”,到”“游湖殺子案”,直到最后的少女被侵犯案,看似娓娓道來,但每個案件,每一次波瀾都是點睛之筆。幾個關鍵的戲劇反轉,也是渲染得十分動人。
尤其看完幾集之后,你就會驚訝地發現,男女主完全沒有戀愛戲,反而是一樁樁有血有淚的案件沖擊人心,呈現出扎實兼具銳度的質感。
故事好像一面棱鏡,折射出未成年犯罪和未成年保護的方方面面。
最打動我的,是真實。
據說拍攝現場也有檢察官為演員做現場指導,哪里的語氣不對,哪里的臺詞不夠符合邏輯,都會馬上指出、修改。
而觀眾也隨著這個溢滿現實感的故事沉浸其中,一步步理解到底什么是未檢。
該劇的絕大多數劇情,都讓人忍不住內心堵得慌,因為這就是未成年保護的現實,正因為罪惡也許就在我們的孩子身邊,才需要未檢去保護孩子們。
好在,還有個解氣的大結局,雖然這段劇情不過1集,但卻成功點題,將之前所有的劇情鋪墊,徹底升華。
也讓我狠狠出了一口惡氣。
結局正義得值,音樂響起來的一瞬間,我內心澎湃,無語凝噎,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就像劉琳劇中的臺詞:請相信法律一定會為她們撐腰。
人們常說,好的影視劇,能讓觀眾瞬間共情,但我認為《無盡的盡頭》不僅于此,它不僅讓觀眾共情,更讓人們代入故事,展開了思考,這才是不可多得的國劇。
3:關于演員演技
劇集真切動人的觀感,來自劇中一個個真實鮮活、血肉立體的人。毫無疑問,劇中演員的表現也十分亮眼。
最受關注的,絕對是任素汐飾演的女主林之桃。
演員任素汐雖然是首次出演檢察官,但她生活化的表演,與角色簡直完美匹配。
很少能在國產職業劇中,看到如此自然的臺詞,每句話聽起來都那么真實,就仿佛日常的說話狀態。
她的整個表演也是那么真實生動,說動被侵犯女孩說出真相的戲,就像是跟人掏心窩子,可當女孩說是自己的錯,任素汐又瞬間壓制情緒,一字一句告訴女孩,不是你的錯。
一位自帶童年創傷但堅持公平正義的檢察官形象頓時就出來了。
但任素汐沒有把角色演成鐵娘子,而是一個自帶冷幽默的毒舌。
被熊孩子快啃成桃核的那場戲,抱歉我不厚道地笑了。
最令人拍手稱贊的,是任素汐對角色情緒的完美把控。
最后一案決定抗訴前,林之桃一個人關起門來發脾氣,最后打開門那一下,任素汐低頭了幾秒鐘,嘴唇忍不住的顫抖,最后說出一句,我要抗訴。
沒有眼淚汪汪、沒有聲嘶力竭,一個努力在專業和情感之間找平衡的檢察官,躍出屏幕。
不得不說任素汐演技太好了。
但除了她,劇中還有三位演員秀出不俗演技。
第一位:高偉光
鷓鴣哨之后,高偉光表演就像是開了竅。
這次他徹底突破了當年都市偶像劇的形象,演了一個任素汐劇中吐槽的碎嘴子+老嫂子,不光是顛覆自己,是把同類角色都顛覆了。
他在人物熱血中融入了無腦懟人的搞笑屬性,獨自扛起全劇五成以上的笑點,和任素汐的對手戲簡直像說相聲——“我是你二大爺”“我是你姑奶奶”。
白恩宇這角色也有意思,完全不像過去的國劇男主舍小家為大家,理所當然委屈老婆孩子。
老婆懷孕,他果斷辭掉未管所工作,也要陪在老婆身邊不錯過一次產檢。
看多了滿身煙味的男人形象,終于有個渾身洗衣粉味的顧家好男人了。
雖然愛老婆顧家,但該熱血還是熱血,面對林之桃很可能帶來無數麻煩的抗訴決定,他就一個字:抗!
從表情、眼神到肢體動作,高偉光將人物的真性情演得淋漓盡致。
第二位:劉琳
劉琳飾演的副檢察長鄭雁來,是典型的兩幅面孔。
一開始是老成持重,看準林之桃和白恩宇適合搭檔,一手組建起未檢試點部門的團隊。
可就這么個沉穩的上司,到了關鍵時刻,比誰都燃。
“空話專家”這場戲,林之桃有理有據,專業辯論;白恩宇講故事,魔法攻擊;鄭雁來最后出場,絕殺比賽,劉琳演得太好了。
還有最后為無名女逝者正名那場戲,劉琳的眼神,真是勝過萬語千言。
第三位:全體小演員
要說24集看下來讓人最驚喜的演員,那絕對是全劇所有小演員。
從開場的“三子”周思羽
到后來的李熙媛、任怡瑄,這些年輕演員們,都不是流量明星,但表演卻那么真摯,那么鮮活,將一個個少年受害者或施害者角色刻畫得入木三分。
正是他們的出彩表現,讓整部劇,足夠鏗鏘有力。
4、事實證明,任素汐劉琳,又為司法懸疑劇打出黑馬
提到《無盡的盡頭》,就不得不提一句,未檢。
在此之前,觀眾對這個題材的印象,可能就是韓劇《少年法庭》。
但這個題材,真的只有韓劇能拍好?《無盡的盡頭》,給出了國劇的回答。
比如,層層剝開案件背后的原生家庭創傷、教育缺失與利益鏈條等問題,將未成年人保護的復雜性全景呈現。
就像開場辯護律師那句,“他們只是孩子”。可他們真只是孩子?
和以往大尺度案件作為主要劇情不同,這部劇更多是通過孩子引出故事,同時挖掘這些案件背后的社會真相。
再圍繞未成年人情與法的激烈碰撞,引發觀眾真正的思考,這一切,都讓這部劇發人深思的同時也具有社會意義。
又比如對現實的呈現。
尤其是案件中折射的現實細節:弱小無助的少女面對罪犯請的對方律師,被質疑是不是自甘墮落。
受害者家屬將氣撒在盡忠職守的檢察官身上。
劇中林之桃他們一次次智斗的“行業專家”,還有讓觀眾都頭疼的傅檢。
他們都不是壞人,但正是他們的存在,讓觀眾理解為什么未成年人保護會有那么多的無力的時刻。
如果劇集只是將一些現實案件拍出來,也只是隔靴撓癢。但這部劇的格局絕不僅限于此。
案件只是基石。
目的是以案件為中心,延展出與之相關的一系列困境。
法律是可以保護未成年人,可孩子是被成人世界塑造的。未成年保護從不只是關于審判一個人,或者該判多少年的事。
它是整個社會現實的一部分。
《無盡的盡頭》不回避不美化,而是把罪惡攤開來,放到太陽底下,讓我們看見真相的褶皺,這才是劇集最打動我的地方——不標榜什么題材的重大意義,而是傳遞身而為人的真情實感。
我們對未成年人的教育是無盡的盡頭,而“無盡的遠方和所有的孩子,都與我們有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