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號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順利返回了地球,安全著陸于東風著陸場。然而,出艙時三位航天員被工作人員小心抬出的畫面,引發了網友熱議。同月,美國“藍色起源”商業飛船的六名女性航天員卻在落地后活蹦亂跳地走出艙門,有人甚至激動地親吻地面。這種反差讓不少人疑惑:難道是美國技術比我們更強,美國航天員體質比我們更好?
半年“出差”VS 11分鐘“太空游”
要弄清中美航天員出艙表現的差異,首先得看看他們的任務有多大不同。神舟十九號航天員在太空駐留了整整183天,相當于半年時間。他們不僅完成了3次太空出艙活動、6次載荷進出艙任務,還創下了單次出艙9小時的世界紀錄,開展了80多項科學實驗,安裝了空間站碎片防護裝置等設備。這份“太空出差”的強度和時長,堪稱馬拉松級別的挑戰。
反觀美國“藍色起源”飛船,這次任務更像是一場短暫的“太空游”。整個飛行僅持續11分鐘,其中失重狀態只有大約4分鐘,六名航天員幾乎沒時間適應太空環境,更別提執行復雜任務了。他們的身體狀態和在地面上短暫蹲幾秒后起身差不多,自然能輕松走出來。
這就好比一個人深蹲10分鐘后猛然站起,會頭暈眼花、雙腿發軟,而另一個人只蹲了幾秒,站起后毫無不適。神舟十九號航天員的“抬出艙”不是技術落后或體質問題,而是長時間太空任務的必然結果。事實上,美國航天員在長時任務后也有類似情況。比如2025年3月18日,NASA兩名航天員在國際空間站滯留9個月后返回,同樣是被工作人員抬出飛船,和神舟十九號的流程一模一樣。任務時長的差異,才是出艙表現不同的根本原因。
400公里失重VS 100公里“擦邊”
除了任務時長,太空飛行的環境也有很大不同。神舟十九號在距離地球約400公里的近地軌道運行,處于完全失重狀態。航天員在這種環境下生活半年,身體會發生一系列適應性變化。比如,血液和體液會上涌到頭部和胸部,心血管系統調整為失重模式;肌肉和骨骼因缺乏重力負荷,容易出現萎縮和骨密度下降。返回地球后,地心引力突然“上線”,航天員的血液流動會變得紊亂,腦供血不足,甚至連站立都可能導致摔倒或骨折。
而“藍色起源”飛船的飛行高度只有100公里,剛過卡門線(太空邊界),失重體驗僅持續4分鐘。這種“擦邊太空”的飛行,對身體的影響微乎其微,航天員幾乎無需適應就能恢復正常。所以,他們落地后能活蹦亂跳,完全是環境差異帶來的結果。
更重要的是,中國航天始終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神舟十九號返回后,航天員先在艙內接受初步醫療檢查,再由地面醫護團隊進行全面體檢,確保身體穩定后才被抬出。這種流程不是因為航天員“不行”,而是科學規范的體現。美國長時任務的航天員返回時,也遵循類似的嚴格流程。出艙方式的差異,反映的不是技術高低,而是任務環境的巨大差別。
航天員的“身體重啟”
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的航天員,長時間太空任務后都需要科學的恢復過程,這也是出艙被抬的深層原因。神舟十九號航天員返回后,進入了為期5-6個月的恢復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3-4周)幫助適應地球重力,恢復基本生理功能;第二階段(約1個月)通過營養和鍛煉實現身心全面恢復;第三階段(3-4個月)逐步開展訓練,回歸正常任務狀態。
為什么需要這么久?因為太空失重對人體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除了肌肉萎縮和骨密度下降(每月約1%),航天員的前庭神經(負責平衡)也會因長期失重而反應遲鈍,導致眩暈和定向障礙。這些變化不因體質強弱而不同,哪怕是體能最好的運動員,在太空待半年后也得老老實實被抬出艙。NASA數據顯示,航天員在6個月任務后,約70%會出現視神經變化等問題,需通過恢復逐步改善。
有些網友擔心太空會帶來“基因突變”或影響生育,其實這些都是誤解。中國科學院專家解釋,所謂“基因變化”只是基因表達的暫時調整,比如熬夜也可能引發類似變化,但不會改變遺傳本質。生育方面的謠言更是無稽之談,NASA和中國航天員(如劉洋、王亞平)的數據表明,太空任務不會影響生殖健康,身體變化大多可逆。
美國航天員的恢復流程也大同小異,NASA的“漸進式恢復計劃”通常持續45天以上,重點解決肌肉和骨骼問題。無論是中美,航天員的恢復都是科學與耐心的結合,體現了航天事業對生命的尊重。
結語
神舟十九號航天員被抬出艙,美國“藍色起源”航天員活蹦亂跳,這不是技術或體質的差距,而是任務時長、飛行環境和科學流程的自然結果。神舟十九號的半年“太空出差”展現了中國航天的硬核實力,而嚴格的返回流程則體現了安全至上的理念。相比之下,“藍色起源”的11分鐘“太空游”更像是一場體驗活動,無法與高強度任務相提并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