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山西大學城首個以“青年友好型”為核心理念的商業綜合體,怡然青年廣場自2025年5月1日正式開街以來,迅速成為區域青年文化地標。該項目以“服務大學生、激活城市活力”為使命,通過校地企深度協同、業態創新與文化賦能,構建了一個集學習、就業、社交、消費于一體的青年生態圈,為晉中打造“大學即城市”的戰略目標提供了鮮活樣本。
破解“象牙塔孤島” 從生活配套到成長賦能
傳統高校周邊商業往往局限于餐飲與基礎零售,而怡然青年廣場則打破了這一局限。項目依托榆次區大學城核心區位,串聯晉中學院、太原理工大學等高校,以1.2公里的開放式文商旅步行街為載體,打造了“日間學術賦能+夜間潮玩社交”的全時段場景。白天,學生可參與藝術展覽、文創市集、圖書館自習等文化活動,夜晚則能體驗電競俱樂部、燈光秀等潮流互動,真正實現“宜學宜游”的復合功能。
更值得關注的是其產教融合實踐。廣場與榆次區數字產業園、海納公司等企業合作設立實習實訓基地,為大學生提供電商運營、新媒體策劃等崗位,將課堂知識轉化為實戰經驗。例如,晉中學院優秀畢業生張勝通過廣場項目獲得職業啟蒙,最終入職本地科技企業,印證了“校園-企業-城市”人才鏈的閉環效應。
青年需求導向 從功能供給到情感共鳴
非遺博物館與次元文化展的碰撞,既傳承晉商故里文化底蘊,又融入COSPLAY、手作DIY等年輕化表達,形成“傳統與潮玩共生”的獨特氣質;通過常態化音樂節、劇本殺劇場、民謠清吧等場景,構建低門檻、高參與度的社交網絡,緩解大學生“孤獨經濟”痛點;引入K22低卡酸奶、周同學奶茶等網紅品牌,搭配萌寵周邊、潮牌文創,滿足年輕人對品質化、個性化消費的追求。
這種“需求-供給”的精準匹配,使廣場日均客流量突破2萬人次,成為大學生“第三生活空間”的首選。
城市發展視角 從資源整合到雙向賦能
怡然青年廣場的誕生,是晉中市落實“156”戰略、打好“大學牌”的關鍵舉措。市政府通過政策引導(如稅收優惠、場地支持),吸引企業參與校園經濟。高校則通過學科調整(如增設數字媒體、文旅管理等專業),對接廣場產業鏈需求,形成“人才供給-產業升級-城市發展”的良性循環。
項目更深層的價值在于重構城市與青年的關系
對青年,提供從校園到社會的過渡平臺,降低“就業恐慌”。對城市,依托60萬師生群體激活消費潛能,2025年一季度帶動榆次區文旅收入同比增長17%,成為區域經濟新引擎。
反思與展望 青年友好型生態的可持續性挑戰
盡管成績顯著,廣場仍需應對兩大挑戰:業態同質化風險:需持續引入AI體驗館、元宇宙展廳等科技元素,避免陷入“網紅打卡”的短期流量陷阱;服務深度不足:可借鑒“晉創谷”模式,增設創業孵化器、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將消費場景延伸至創新生態。
怡然青年廣場的成功,不僅是物理空間的革新,更是校地企協同治理思維的突破。它證明,當城市以青年為本、以需求為錨,便能將“青春流量”轉化為“發展增量”。未來,隨著“怡然見晉中”品牌深化,這一模式或可為全國高校密集區提供可復制的青年發展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