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學生組團退60件演出服”登上多個平臺熱搜,店主稱沈陽遼美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們集體網購衣服,參加完運動會后以“質量問題”為名退貨退款,導致店鋪被封,損失大概有8000元。
店主昨天(5月3日)表示,已接到學校相關負責人電話,校方就此事道歉,并承諾回收服裝、承擔相關費用,雙方目前達成和解。
為了保護消費者權益,電商平臺大多推出“七天無理由退貨”:指消費者有權在收到購買的商品之日起7天內退貨。但是,“無理由”并不等于可以“無條件”或“無限制”隨便退貨。
“七天無理由退貨”就是隨便退嗎?
七天從哪天開始起算?
《網絡購買商品七日無理由退貨暫行辦法》規定,七日期間自消費者簽收商品之次日開始起算。其中的“日”應為指自然日,并非工作日,但是,最后一天為法定節日的,法定節日結束的次日為最后一天。
“無理由退貨”
需具備哪些條件?
條件一:網購商品的目的需為生活消費。
條件二:退貨的商品應當完好。
條件三:商品也有“絕對不適用”和“相對不適用”七日無理由退貨規定的。
“絕對不適用”
消費者定作的;(例如,商家按照你的要求,為你的男/女朋友專屬定制的情人節禮物,此類商品很難再出售給他人)
鮮活易腐的;(例如,端午佳節網購的新鮮粽子,就屬于“鮮活易腐”的商品,不適用七天無理由退貨制度)
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計算機軟件等數字化商品;
交付的報紙、期刊。
對于上述四類商品,商家應當采取技術手段或者其他措施進行明確標注。
“相對不適用”
拆封后易影響人身安全或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拆封后易導致商品品質發生改變的商品;
一經激活或者試用后價值貶損較大的商品;
銷售時已明示的臨近保質期的商品、有瑕疵的商品。
對于上述三類產品,商家應當在商品銷售必經流程中設置顯著確認程序,供消費者對單次購買行為進行確認。如無確認,商家不得拒絕七日無理由退貨。
“無理由退貨”新規5月1日已實施
2025年5月1日起,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售后服務 無理由退貨服務規范》正式實施,旨在整治近年來因退貨規則漏洞引發的亂象,尤其是電商平臺頻發的“羊毛黨”惡意退款問題。過去,“7天無理由退貨”幾乎是“申請即退款”,甚至存在“僅退款不退貨”的極端案例。
新規的關鍵調整在于:退貨門檻提高,審核流程趨嚴。
退貨范圍縮窄
明確不適用退貨的商品類別:如定制品、鮮活易腐品、拆封的數字化商品(如軟件、音像制品)、臨期商品等。
部分商品(如一次性密封包裝的食品、拆封后影響二次銷售的電子電器、服裝鞋帽等)若包裝或標簽被破壞,將無法退貨。
退貨條件更嚴苛
商品必須保持“完好”狀態,包括外觀、功能、配件完整,且不得有使用痕跡(如電子產品激活、服裝污損)。
拆封≠不能退:消費者因檢查商品必要性的拆封仍可退貨,但商家若在頁面注明“拆封不退”,則可能被認定為違規。
審核流程規范化
退貨申請需經平臺或商家審核,符合條件才可退款;不符合則需明確告知原因。
嚴打“薅羊毛”行為,如P圖偽造質量問題、使用后惡意退款等。
消費者如何應對新規退貨嚴?
對普通用戶而言,理性消費、留存證據、依法維權,是在新規策略下保證自身權益的“購物姿勢”。
下單前“三查”
查是否標注“不支持7天無理由退貨”(如定制品、臨期品)。
查退貨條件(如包裝完整性要求),避免因疏忽喪失退貨權。
查商家信譽,優先選擇標明“無憂退換”的正規店鋪。
謹慎拆封
非必要不破壞密封包裝(如食品、化妝品)。
試用電子商品時避免激活或留下使用痕跡。
留存證據
退貨前拍照/視頻記錄商品狀態,防止商家以“不完好”為由拒退。
若遇不合理拒退,可向消保委投訴或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