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乘車、手機NFC(后付費)、數字人民幣過閘、萬事達卡(Mastercard)等外卡乘車……現如今,無論面對什么樣的群體,北京軌道交通都能提供高效便捷的售票方式,讓乘客“秒進站”。便捷的背后離不開交通行業自動售檢票系統(簡稱“AFC系統”)技術的升級和迭代,北京軌道交通路網管理有限公司設備技術檢測中心主任張莉是“AFC系統”的技術創新領軍人物,憑借扎實的技術,不服輸的拼搏精神,攻堅克難的勇氣,她榮獲了2025年全國勞動模范。
不畏艱難創造AFC系統史上的奇跡
作為國內城市軌道交通行業自動售檢票系統(簡稱“AFC系統”)技術創新領軍人物,張莉長期奮戰在自動售檢票科研和生產一線,多年來,帶領團隊成功打造技術完全自主可控、安全運行水平最高、票務服務方式最豐富、乘客使用量最大的城軌票務系統,取得了多項國內外首創性成果,長期以來居于國內領先地位,為北京軌道交通建設運營和首都市民安全便捷出行保駕護航。
背后的成績來自多年來不懈的努力。2014年初,北京市啟動票制票價調整,由單一票制調整為計程票制票價,在不間斷運營的條件下限期八個月對全路網1.4萬余套設備進行改造,修改6家集成商的56個軟件,更換2千余臺設備的核心部件……
可能嗎?這些數字就如難以逾越的鴻溝,讓業內人士望而卻步。張莉卻帶領技術團隊不畏艱難,十幾個人完成近6萬小時的工作量,連續攻克多重技術難關。2014年12月28日,北京軌道交通自動售檢票系統一次全網導切成功,正式告別“2元票價時代”,創造了行業AFC系統史上的奇跡。
在張莉眼中,沒有“不可能”。在新一代票務系統(AFC2.0)研發建設過程中,由于采用了全新的系統架構設計,全團隊需要再學習,轉換視角,掌握新開發技術,任務風險高、工作挑戰大;張莉帶領團隊歷經三年的技術籌劃驗證以及八個月的集中研發攻關,并利用每日地鐵夜間停運后僅有的3個小時窗口開展多達40余次的通宵測試升級,在保障既有系統安全運營的同時,順利實現了AFC2.0全路網接入和應用的目標。
拒絕“受制于人” 解決“卡脖子”之痛
2008年以前,我國AFC系統相關技術曾長期被眾多國外巨頭把持,國內城軌缺乏票務軟、硬件話語權,在運營升級中往往受到廠商在費用和工作配合度等方面的多重制約,也面臨著設備兼容性差、需要重復開發采購的問題,張莉和同事們曾深受“卡脖子”之痛。
為了不再“受制于人”,張莉敢為人先,著眼長遠,提出了北京地鐵AFC系統一套技術標準、一個檢測平臺、統一應用軟件的戰略升級構想。為此,她主動對接國內相關產業集群,以標準先行,主持編制包括18項地方和團體標準。1項交通運輸部技術規范在內的AFC系統全系列技術標準和檢測規范,其中多項標準為國內外首創。
最困難的在于,AFC系統硬件設備定制化程度特別高,統一軟件開發難度非常大,在國內尚無先例。張莉帶領團隊2017年率先研發出國內唯一的AFC標準化統一軟件,既做到安全自主可控,又可以快速靈活響應乘客新需求,還實現軟件成本大幅降低近90%。
連續開發票務服務產品服務乘客出行
強大的系統為豐富多元的乘客服務打下了堅實基礎,面對日均千萬級客流讓乘客快速進站是“第一步”。近年來,張莉帶領團隊連續研發二維碼訂票、二維碼乘車、手機NFC(后付費)乘車、銀行卡乘車、掌紋乘車、定期票、計次票、空軌聯運、數字人民幣過閘等五大類、20余種票務服務產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為解決外地鐵路來京乘客排長隊購買地鐵票之苦,她主動對接鐵路部門實現票務融合,可通過12306App直接掃碼過閘,不僅極大地方便了來京乘客,也消除了人流聚集的安全隱患。
2024年6月,張莉又牽頭承擔了北京市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點任務——在三個月內實現刷境外發行的萬事達卡(Mastercard)、維薩卡(Visa)乘車。她帶領團隊深入一線開展需求調研,重點解決了地鐵專用讀卡器與國際金融標準的無縫對接、超長數據鏈高效處理等世界級難題;經過三個月的加班加點,按時完成全路網AFC系統生產部署升級。2024年9月13日,北京在國內率先實現刷境外維薩和萬事達銀行卡過閘和購補票功能,極大便利了外籍乘客在京地鐵出行,成為2024 年北京服貿會、Swift國際銀行業運營大會2024年會重點發布和展示成果。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劉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