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旅游勝地帕哈爾加姆的拜薩蘭谷,一聲槍響讓印巴邊境重新變成了火藥桶,26名游客倒在血泊中,印度迅速將矛頭指向巴基斯坦,指責巴方支持的激進組織策劃了此次襲擊。#印巴沖突#莫迪
然而,這場沖突的根源遠比表面上的恐襲復雜得多。深層次原因就是宗教沖突,印度總理莫迪近年來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尤其是2019年廢除克什米爾“特殊地位”,放任印度教徒遷入此地,直接就激化了同當地穆斯林的矛盾,期間雙方的沖突也是層出不窮,最終引發了這場血腥報復。
印度迅速的指責這場恐怖襲擊背后是巴基斯坦,這個并沒有讓人感到意外,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印度的反擊手段——它祭出了“斷水”大招。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的“母親河”,全國75%的農田灌溉和居民用水都依賴它。印度單方面撕毀《印度河河水條約》,試圖以水資源作為武器,掐住巴基斯坦的經濟命脈。
固然這一招直擊巴基斯坦的痛點,然而,這種拿水資源做武器的方式也給國際規則開了一個惡劣的先例。如果上游國家可以隨意掐斷下游的水源,那么全球的水資源分配將陷入混亂。世界上數得上名字的大江大河哪條不是流經多個國家的,上流國家都這么搞的話,還不把下游都給逼瘋?今天印度可以給巴基斯坦斷水,那明天我是不是可以加快墨脫水電站的修建?
巴基斯坦明確表示,斷水等于宣戰。印巴雙方均為擁核國家,核戰爭的陰影始終籠罩在南亞上空。近期,巴基斯坦試射了可攜帶核彈頭的“沙欣- III”洲際導彈,印度也同步激活了“烈火-5”機動發射系統。雙方的核武戒備等級提升至二級,核戰爭的風險雖然較低,但一旦擦槍走火,后果不堪設想。
國際社會對此高度關注,但大國的反應卻各不相同。美國聲稱“印巴會自行解決”,而俄羅斯則擔心自家軍火生意受損。前者不過是隔岸觀火,巴不得亞洲這邊能夠亂起來,畢竟俄烏沖突、巴以沖突哪個的背后都有他。而印度之前是俄方的軍火的大客戶,如果在沖突中俄制武器拉胯,以后怎么做生意?
而于東大而言,中巴經濟走廊與南亞的穩定才是我們一直的堅持的,換句話說南亞這邊到目前為什么只是局勢緊張而不是爆發沖突的原因也在這里,東大在印巴沖突中一直秉持著勸和促談的立場。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千億的投資讓東大無法對這場沖突袖手旁觀。東大明確表示,支持通過對話解決爭端,并且要求徹查恐襲真相。同時,東大也警告印度,撕毀國際條約的行為是破壞國際規則的危險舉動。東大通過上合組織等渠道積極推動和平解決爭端,為南亞的穩定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莫迪是靠民族主義上臺的,也必將被民族主義所反噬!莫迪在國內面臨著巨大的民族主義壓力,強硬的對巴姿態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鞏固選票。然而,印度的軍事實力并不足以支持其強硬的外交政策。2019年空戰被巴軍擊落戰機,2020年邊境沖突差點被解放軍包餃子,印度軍方心里清楚,真打起來勝算幾何。
莫迪的“斷水”策略看似聰明,實則暴露了印度底牌不足的困境。國際社會對印度的行為并不買賬,除了以色列的支持外,美國和俄羅斯都保持了克制。莫迪的這步棋,不僅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讓印度陷入了更加尷尬的境地。
這場印巴沖突再次暴露了南亞地區深層次的矛盾。從克什米爾問題到水資源分配,從民族主義情緒到國際政治博弈,每一個因素都可能成為引發沖突的導火索。
這些年從東歐到中東,再到現在的南亞,總是可以感覺到背后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一力推動沖突,成為世界上極不穩定的因素,這次甚至都開始影響到東大的周邊局勢,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早作打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