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品詩,看電影
悟人生
我是威評書影史
01
《題青山白云圖》
元·高明
昨夜山中宿雨晴,白云綠樹最分明。
茅堂早起無他事,去看溪南新水生。
人生最理想的狀態,莫過于“躺平”了。
這其中有先決條件,即是要么精神富足,要么衣食無憂,要么人生順暢。
這時候可以做自己任何想做的事情,無拘無束。
然而,"躺平"并非消極的逃避,而是一種對生命節奏的清醒認知。當物質與精神達到某種平衡點時,人會自然進入一種舒展的狀態——像春日里最先解凍的溪流,既不被冰層壓迫,也不因暴雨泛濫,只是遵循著大地的脈動自在流淌。
這種狀態下的自由往往催生意想不到的創造力。陶淵明采菊東籬時寫下不朽詩篇,梭羅在瓦爾登湖畔的木屋里重新定義了生活。他們看似無所事事的時光里,其實正在進行最精密的靈魂勘探。就像午后陽光里打盹的貓,慵懶的表象下藏著高度敏銳的感知系統,隨時準備為真正值得躍起的事物睜開雙眼。
現代人追逐的"躺平"智慧,本質上是對抗異化的生存策略。當社會時鐘的齒輪聲越來越刺耳,能夠守護內心寧靜的人反而成了真正的先鋒者。他們像掌握秘傳的煉金術士,把旁人眼中的虛度光陰釀成金黃色的蜜——可能是窗臺多肉植物新長的絨毛,也可能是突然想通的某個哲學命題。
這種理想狀態最動人的地方在于其流動性。它允許你在琴鍵般的黑白抉擇間彈奏出灰色變奏,在必須奔跑時能突然躺下看云,在眾人酣睡時獨自起身捕捉晨光。就像沖浪者與海浪的關系,看似隨波逐流,實則每個細胞都在與永恒對話。
02
元代戲曲家高明,也在這樣的狀態里,寫了一首《題青山白云圖》,表達了自己對于這種“躺平”模式的愜意和愉悅。這樣的心境,說明詩人心態很平和和享受。
青山白云間,高明的筆墨流淌著閑適的意趣。他斜倚在竹榻上,看云卷云舒,聽風過松濤,仿佛與天地達成了某種默契。這種"躺平"并非消極的逃避,而是對生命本真狀態的回歸。元代文人特有的疏放氣質,在他筆下化作了一幅水墨氤氳的精神圖景。
畫中的留白處,恰似他故意留白的人生。不追逐功名的日子里,他反而在瓦舍勾欄中找到了藝術的真諦。那些被正統文人輕視的雜劇創作,在他手中煥發出驚人的生命力。當同輩們還在科舉路上蹉跎時,他已將市井百態譜成曲牌,讓販夫走卒的悲歡在舞臺上熠熠生輝。
這種選擇需要莫大的勇氣。就像畫中那株斜出的老松,寧可屈曲也要保持自己的姿態。高明在散曲《折桂令》中寫道:"得清閑便是神仙",這并非酸葡萄心理,而是經過宦海沉浮后的透徹領悟。他把官場比作"鬧嚷嚷蟻陣蜂衙",自己卻要做個"袖手旁觀"的清醒者。
白云的變幻教會他藝術的奧秘。在《琵琶記》的創作中,他像觀察云氣般捕捉著人性的微妙變化。趙五娘的形象之所以動人,正因創作者懷著云水般澄明的心境。這種創作狀態,恰似陶淵明"云無心以出岫"的悠然,卻又多了幾分市井煙火氣的溫暖。
畫角處的題跋墨跡未干,窗外已傳來孩童模仿戲文的笑鬧聲。高明擱下毛筆,嘴角泛起漣漪。他知道,真正的藝術從來不在廟堂之高,而在這些未經雕琢的生活褶皺里。青山不語,卻見證著一個時代文人的精神突圍;白云無價,卻承載著超越功名的永恒價值。
03
高明在元順帝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以《春秋》考中進士,歷任處州錄事、江浙行省丞相掾、福建行省都事等職。高明為官清明練達,曾審理四明冤獄,郡中稱為神明。
他關心民間疾苦,不屈權勢,受到治下百姓愛戴,處州期滿離任時,百姓曾為他立碑??墒牵谠┠莻€動蕩和腐朽的時期,個人怎么抵得過時代的洪流?由于數忤權貴,晚年退居于明州(寧波)櫟社之沈氏樓,撰寫《琵琶記》。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即帝位,派人征召元朝遺老,高明也在其中,不過他卻以老疾辭召。不久,臥病卒,歸葬于故里。這也是一種風骨吧?
高明工詩、善書,尤擅詞曲?!杜糜洝烦蔀槟蠎騽撟鞯姆侗?,獲得“曲祖”、“南曲之宗”的稱譽,對后世的戲劇創作發生了深遠的影響??梢哉f,他對后世公認的“元曲”影響和作用很大。也奠定了元曲的地位和基礎。
他另著有南戲《閔子騫單衣記》、詩文集《柔克齋集》20卷,均已散佚,僅留詩作60多首,收入《永嘉詩人祠堂叢刻》。
04
《題青山白云圖》其實是高明的心態寫照。
茅堂早起無他事,去看溪南新水生。”不作他想,只想享受這山野隱居的恬靜和自由。這是無奈,同時也是一種自我安慰。
這種超然物外的閑適,恰恰折射出元代文人獨特的精神追求。在仕途受阻的現實中,他們選擇將心靈安放于青山白云之間,以筆墨構筑起一方逍遙天地。
高明的詩筆勾勒出的不僅是畫卷上的煙嵐,更是一種將生活藝術化的智慧——當外在功名如浮云般不可把握時,便轉而向內尋求生命的詩意棲居。
這種看似消極的"躺平",實則蘊含著積極的生命哲學。就像畫中留白的云氣,文人們在世俗追逐中主動退后一步,反而獲得了更廣闊的審美空間。關漢卿在勾欄瓦舍中寫盡人間百態,馬致遠在"枯藤老樹昏鴉"里參透世事滄桑,都在證明著這種生活態度絕非逃避,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參與世界。
他們用戲曲唱詞代替奏章諫言,以山水筆墨置換官場博弈,在精神領域開辟出比廟堂更自由的疆土。
元代文人的選擇,恰似其畫作中若隱若現的遠山輪廓——不追求工筆細描的寫實,但求氣韻生動的傳神。這種對生命節奏的自覺調節,至今仍能給人們以啟示:當現代人困在"內卷"的漩渦中時,或許需要學會在白云舒卷處,尋找那份高明曾體驗過的、與天地共呼吸的從容。
05
高明這首《題青山白云圖》題畫詩,充滿恬靜,人生心態平和在于自我調節。
高明的詩句不僅描繪了一幅寧靜的山水畫卷,更傳遞出一種超脫世俗的智慧。在這紛擾的世界里,保持內心的平和并非易事,但若能像畫中的青山一樣沉穩,像白云一般自在,或許便能找到那份難得的寧靜。
生活的節奏總是匆忙,人們常常被瑣事所困,被欲望所擾,難得片刻安寧。然而,真正的平和并非來自外界的寂靜,而是源于內心的從容。高明筆下的青山,歷經風雨卻依然巍然不動;畫中的白云,隨風飄蕩卻始終輕盈自在。這何嘗不是一種人生的啟示?無論外界如何變化,若能調整自己的心態,便能如青山般堅定,如白云般灑脫。
或許,無法改變世界的喧囂,但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境。在繁忙之余,不妨尋一處安靜之地,或讀書,或品茶,或只是靜靜地望著遠方,讓思緒沉淀。正如高明在詩中展現的那樣,真正的寧靜不在于遠離塵世,而在于內心的澄明。
人生如畫,有濃墨重彩,也有淡雅留白。若能以平和之心面對起伏,便能在這幅畫卷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一抹青山白云。
-作者-
威評書影史,自評自說自開懷,更多詩評、書評、影評,給您不一樣的感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