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勞動,是躬耕熱愛的堅守,是征鼓昂揚的奮進;是攻堅克難的勇毅,是日夜兼程的執著……當前正值“十四五”規劃收官與擘畫“十五五”規劃藍圖的關鍵歷史時刻,全體逸仙人踐行勞模工匠精神,以實際行動推動“一院多區”快車道建設,為我院建院190周年、中山大學“新百年”和國家建設科技強國、教育強國、健康中國的關鍵一年添磚加瓦。
在“五一”勞動節到來之際,醫院官微聚焦新院區建設背后的勞動者們,特別推出《致敬勞動者·新院區建設特輯》欄目,讓我們跟隨文字,走近新院區建設的“第一現場”,聆聽勞動者的故事,感受新時代的醫者擔當與奮斗力量。
作為 “醫療工作中樞協調者”,醫院醫務部門肩負著保障醫療工作有序開展、守護患者健康的重任,工作內容涵蓋醫務管理、質量控制、門診管理、院感管理、應急響應等多個重要領域。他們以“高標準、嚴要求、高效率”為行動準則,科學統籌、精細管理、協同攻堅,鑄就了新院區醫療管理的堅固堡壘,全力保障院區醫療工作平穩運行,書寫“逸仙速度”新篇章。
同質規范:夯實基礎質量,保障患者安全
“從建筑圖紙的第一筆到開業前的最后一檢,我們構筑的是看不見的安全防線。花都院區的每一扇窗、每一根管道,都承載著對醫患安全的承諾。”在醫院感染管理驗收工作中,秉承“一個下水管道、一扇門的密閉性,都可能影響防控效果,必須‘錙銖必較’”的理念,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黃林潔副主任(主持工作)和孫婧副主任帶頭提前介入,嚴格把控制度與流程,全覆蓋做好開業前準備清單和開業后督導,以三大核心舉措確保“零感染風險”。
深入科室開展院感培訓、查房
隨著花都院區病區的陸續啟用,《病區開業驗收清單》《醫療病區開區指引》猶如作戰地圖般鋪開。“新院區不是簡單的空間復制,而是同質化管理的精準落實。”醫務管理團隊根據驗收清單上的19則驗收條目逐條落實,確保每一個環節都能“從紙上落到地上”,嚴格按照規范標準驗收,保障病區順利運作。醫務管理團隊奮戰了兩個月,協助24個專科順利完成進駐并平穩運行,月收治患者已達六百多人次。
深入科室檢查
他們推動同質化、規范化管理,深入開區病區開展核心制度檢查,尤其關注三級查房、危急值報告、會診、急危重癥患者搶救、手術安全核查、術前討論等方面;不僅如此,他們還注重不良事件管理,成立管理小組,全院區范圍內開展不良事件上報培訓,建立完善的管理架構和體系,搭建起高效的不良事件審核和追蹤平臺。每周的醫療辦公例會,更是他們研討工作、跟進成效、及時解決問題的主陣地,為醫療業務的穩步發展保駕護航。
不良事件管理小組會議
不良事件上報培訓
創新高效: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
優化住院流程。
為提升醫療流程的協調性與高效性,花都院區醫務辦公室牽頭組織全流程演練。模擬真實就醫場景,從患者入院、檢查、發藥、治療,到手術、出院,每個環節都進行嚴格測試,檢驗設備、人員、物資的調配效率,進而優化流程細節,實現各環節的無縫對接。
猶記得開區前一周的首次跨科室全流程演練,所有人的神經都繃了起來。這場歷時5小時的全流程演練,從病人接診開住院單、開具藥物醫囑、配送、影像檢查到手術、送病理,每個環節都被拆解細化。相關工作人員全程記錄:“危急值報告尤為重要,現在醫技科室危急值項目列表維護不全,這個細節必須改。”“術中麻醉質控的按鈕設計影響工作效率,必須優化。”他們像雕琢精密儀器般優化流程,歷經內科全流程26個環節和外科全流程84個環節的演練、入出院流程圖的4次修正、3版流程手冊迭代、系統功能的多個細節完善,終于讓新院區醫療流程基本順暢。
入出院流程演練
手術全流程演練
經過花都院區醫務辦工作人員及相關科室的共同努力,新院區實現了多項流程的優化,包括線上辦理入院、會診流程簡化、出院前系統自動核驗項目終端確認情況等,提升患者就醫感受,保障患者權益。
精進門診工作。
2024年11月1日是花都院區首次開展義診活動。活動前一周接到通知后,全院多部門緊密協作,從主題確立到專家集結、宣傳籌備,各環節有條不紊。首次義診便獲市民熱烈反響,好評如潮。此后,陸續開展20場義診,覆蓋 26個專科,當地居民超千人次受益。
自12月18日門診啟用,在醫務部門診辦公室全體工作人員努力下,門診迅速進入高效運轉狀態,推進信息化建設,實現門診全流程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方便患者預約掛號、繳費、報到等。啟用至今,已為近5萬名患者提供優質服務,各專科門診預約率近100%,開診專科超40種,涵蓋內、外、婦、兒等多領域。同時,還重點打造乳腺診療一體化、泌尿外科一體化中心等特色專科,提供一站式服務。未來,隨著門診建設持續完善,將為患者帶來更便捷、順暢的就醫體驗。
門診服務中心
迅速可靠:強化應急能力,確保秒級響應
花都院區在啟用前期大力完善應急能力建設,充實應急設備、藥品和物資儲備;持續優化急危重癥救治流程,尤其是卒中、胸痛、創傷的搶救流程;先后組織了醫療應急演練20余場次,確保了面對突發事件能夠實現“秒級響應”。花都院區醫務辦通過常態化急救演練、多學科協作機制建設,將“生命至上”理念轉化為切實的救治能力。
應急培訓
應急演練
2月27日清晨,外籍患者文森特突發急性心梗,門診護士第一時間識別病情,醫患協同開展心肺復蘇。跪地按壓的每一秒、AED除顫的精準操作、急診團隊的閃電馳援……患者恢復意識時,醫護們疲憊的臉上綻放出欣慰的笑容。
搶救現場
成功搶救并非偶然,而是管理體系“設計力”與“執行力”的雙重勝利。花都院區開業以來,已經成功完成多例病情危急患者的救治。當標準化流程成為肌肉記憶,當協同網絡覆蓋每個角落,高效救治便從個案升華為可復制的系統能力。
如今,花都院區構建起“預防-響應-保障”為核心的全方位醫療安全體系,院區啟用以來醫療工作持續平穩、安全運行。這群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醫療管理者,用青春和熱血在新院區的土地上播撒希望,以管理創新重新定義“生命通道”的速度與溫度。
從磚瓦砂石到智慧醫院,從荒蕪之地到健康堡壘,花都院區的每一寸進步都鐫刻著勞動者的榮光。未來,這里將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型醫院垂直管理理念、醫療技術和優質服務,續寫新的榮光!
來源:醫務部
責編:黃睿、房詩婷
初審:劉文琴
審核:歐陽霞、任毅
審核發布:楊建林
好看的話,不妨點擊分享給好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