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作為一種因尿酸代謝異常引發的慢性疾病,降尿酸治療是控制病情的核心。
在眾多降尿酸藥物中,別嘌醇和非布司他的使用很廣泛,二者同為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但在作用機制、代謝途徑、適用人群及安全性上存在區別,具體介紹如下。
1.作用機制區別
黃嘌呤氧化酶是尿酸生成的關鍵酶,抑制其活性可減少尿酸合成。
別嘌醇屬于嘌呤類似物,通過與黃嘌呤氧化酶結合抑制其活性。但它可能“誤傷”其他參與嘌呤、嘧啶代謝的酶類,干擾DNA、RNA合成,因此增加了白細胞減少等副作用的風險。
非布司他是新型選擇性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僅精準抑制黃嘌呤氧化酶,不影響其他代謝途徑,理論上藥物相互作用相對更少,安全性相對更高。
2.代謝途徑區別
兩種藥物均需通過肝臟代謝,但排泄途徑不同:
別嘌醇的代謝產物約70%經腎臟排出,腎功能不全者易蓄積中毒,需根據肌酐清除率調整劑量。
非布司他代謝產物約50%通過糞便排出,僅少量經腎臟排泄。因此,輕中度腎損患者無需調整劑量,是腎功能不全者的優選。
3.適應人群區別
別嘌醇的適應癥:適用于原發性和繼發性高尿酸血癥,尤其是尿酸生成過多而引起的高尿酸血癥。其劑量在使用上需根據慢性腎臟病的分期進行調整。對于慢性腎臟病1-4期患者,劑量有所差別;慢性腎臟病5期患者禁用此藥。
非布司他的適應癥:適用于痛風患者高尿酸血癥的長期治療。不推薦用于無臨床癥狀的高尿酸血癥。值得注意的是,在慢性腎臟病四期或五期的患者中,非布司他是降尿酸的優選。
4.藥物副作用區別
別嘌醇常見副作用包括胃腸道反應,也有肝腎功能損害、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和貧血等血液系統損害。別嘌醇有可能引發超敏反應,例如剝脫性皮炎,可能危及生命。HLA-B5801基因陽性者剝脫性皮炎的風險顯著升高,亞洲人群攜帶率較高(如中國漢族約6%左右),用藥前建議進行基因檢測,如陽性禁用別嘌醇。
非布司他并不引發超敏反應,它的代謝主要通過肝腎雙通道進行,對肝腎的損傷較小。不過,非布司他的心血管風險性高于別嘌醇,一項心血管病研究中,非布司他與別嘌醇治療痛風相比,非布司他治療痛風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痛風患者,發生心血管死亡率的風險更高。這一點對痛風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需要相當注意。
結語
別嘌醇與非布司他各具優劣,痛風和高尿酸患者如何選擇在專科醫生個體化評估下進行,腎功能、基因風險、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經濟條件等均是關鍵考量因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