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掌握尿酸平衡之術。
撰文:南總內分泌 蘆鑫
高尿酸血癥已成為威脅現代人健康的“隱形殺手”,除了高嘌呤飲食和代謝異常外,某些常用藥物也可能成為尿酸升高的“幫兇”。據統計,約20%的高尿酸血癥與藥物相關。本文將揭示那些可能引發尿酸升高的藥物,并提供科學的應對策略。
一、利尿劑:尿酸升高的“主力軍”
作為高血壓和水腫患者的常用藥,氫氯噻嗪、呋塞米等利尿劑通過減少腎臟尿酸排泄,可使血尿酸升高10%~15%。其機制包括:(1)血液濃縮:大量排尿導致尿酸濃度被動升高;(2)干擾排泄: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分泌。
應對策略:高血壓合并高尿酸患者可優先選擇氯沙坦(兼具降尿酸作用)或氨氯地平替代利尿劑[1]。
二、免疫抑制劑:
器官移植后的“甜蜜負擔”
器官移植患者常用的環孢素、他克莫司,可通過雙重機制影響尿酸:(1)直接腎毒性:損傷腎小管功能,降低尿酸排泄效率;(2)代謝干擾:與尿酸競爭有機酸排泄通道。
研究顯示,使用環孢素的患者血尿酸可升高25%~95%。
特殊警示:服用這類藥物時,建議每3個月監測尿酸,必要時聯用非布司他等降尿酸藥物[2]。
三、抗結核藥物:治療中的“代謝陷阱”
吡嗪酰胺是抗結核三聯療法的重要組成,但其代謝產物會與尿酸競爭排泄通道,導致52.2%的患者出現尿酸升高。另一抗結核藥乙胺丁醇也需警惕類似風險。
臨床對策:治療期間每日飲水需達2000ml,并避免同時服用利尿劑。若血尿酸>540μmol/L或出現痛風,可暫停吡嗪酰胺。
四、心腦血管藥物:隱蔽的“尿酸推手”[3]
1.阿司匹林:小劑量(75~325mg/d)抑制尿酸排泄,大劑量(>3g/d)促進排泄。心腦血管患者需權衡利弊,通常不建議停用。
2.β受體阻滯劑:美托洛爾等藥物可降低腎血流量,與利尿劑聯用時風險倍增。
3.抗血小板藥:替格瑞洛通過增加腺苷水平促進尿酸合成,其致尿酸升高風險是氯吡格雷的1.7倍。
五、其他高風險藥物[4]
科學應對:用藥與控酸的平衡術[5]
風險評估:有痛風史或血尿酸>480μmol/L者,用藥前主動告知醫生;
替代選擇:如必須使用利尿劑,優選不影響尿酸的托伐普坦;
監測策略:高風險藥物使用期間,每1~3個月檢測血尿酸;
飲食輔助:服用吡嗪酰胺期間,每日攝入300g低嘌呤蔬菜(如黃瓜、冬瓜)促進排泄。
結語
藥物相關性高尿酸血癥猶如“暗流涌動”,需要醫患共同警惕。記住:沒有絕對安全的藥物,只有科學合理的用藥。通過個體化評估、動態監測和生活方式干預,我們完全可以在治療疾病的同時,守護好身體的“尿酸天平”。
審核專家
李 佳
南部戰區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學博士,研究生導師
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科醫師分會委員
廣東省醫師協會內分泌科醫師分會常委
廣東省老年保健協會骨質疏松預防與康復委員會主任委員
SCI、核心期刊發表論文50余篇
主編、參編、參譯專著5部
近年主持國家、省部級基金5項 授權專利8項
多次擔任大會同聲翻譯
多份SCI雜志審稿人
參考文獻:
[1]李穎慧,杭永付,梁雁,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致急性腎小管間質腎病.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16,18(01) : 71-73.
[2]樊曉寒,孫凱,汪一波,等.中國農村高血壓患者高尿酸血癥患病率及相關因素分析.中華醫學雜志,2009,89(38) : 2667-2670.
[3]王茜婷, 張嘉祺, 李佳潤, 等. 阿司匹林對高尿酸血癥的影響及應用建議[J].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 2023, 17(8): 627-630.
[4]陳慧,楊柳青,俞玲,等.噻嗪類利尿劑、氯沙坦及其復方制劑對高血壓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的影響.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8,36(06) : 523-526.
[5]郁采蘩,繼發性痛風.中華內科雜志,1983,22(06) : 383-385.
本文審核丨南部戰區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李佳 責任編輯丨小林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