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Eric Gilbert,計算機科學家,博士畢業于UIUC,獲得過ACM SIGCHI四個最佳論文獎,現為密歇根大學信息學院、佐治亞理工學院教授,文章選自“管理學季刊”,特此分享。
在我看來,任何博士學位的目標都有兩點:
1、共同創造新知識;
2、培養出世界級的卓越學者。
當這兩點存在沖突時,2 比 1 更重要,而為博士生提供指導建議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項工作。我認為,博士生們是我研究生涯中最核心的協作者,沒有博士生,也許大部分研究都無法完成。完成好的研究一直是我的目標,但是更重要的是培養出色的研究者,并且我希望培養出的研究者最終可以獨立研究,而不再需要我的幫助。
對于博士生來說:
- 你應該對自己的研究有一定的自由度和主動權;
- 你應該對自己的研究存在主人翁意識;
- 你應該對你所做的研究充滿興趣。
相反,博士生應該避免自己讀博期間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 讀博時間周期過長;
- 導師給出指導建議,博士生只簡單照做;
- 簡單地把讀博看成一種簡歷貼金的方式。
作為我的學生,如果認為這些指南有不恰當之處,可以隨時向我指出,希望我們創造一個自由獨立、充滿意義的讀博過程。
讀博需要多長時間?大概有以下兩點要求:
- 完成基本的讀博任務;
- 能夠獲得你想要的工作。
有的人可以在三年內獲得博士學位,但是我更傾向于讓學生五到六年完成博士學位,尤其是畢業以后想做學術研究的人,建議花更多時間讀博。還有一個問題,也經常有學生問起:「做一名導師會收獲什么?」我說說感受:
做導師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我的博士生是非常聰明、有創造力的人,作為導師,我非常愿意和他們一起共事并創造出新事物。看到博士生漸漸成長為完全獨立的研究者,也是一件極其欣慰的事情。此外,我也非常愿意幫助他們取得博士學位。
一起做研究。我的大部分研究都是與學生合作進行的,與博士生一起工作能讓我接觸到很多有趣、印象深刻、有難度的研究問題。
如何做研究?
在研究生階段,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做好自己的研究。但是研究生院會要求完成一些其他任務,例如審核論文、協助授課、舉辦講座、建立研究小組、運營工作委員會等,這些工作中有一些可能很有趣。在繁忙的工作中,你很容易忘記自己研究的重要性。
1、選擇問題
我希望學生對他們的研究工作有認真積極的態度。這也是在指導博士生研究的工作中,我對自己的期望。著手解決問題(即選擇并投入時間之前),請務必三思后而行。我經常想到以下問題:
- 如果這項研究工作取得成功,會帶來什么影響?
- 因為這項研究,誰的生活會變得更好?
- 與目前正在做的事情相比,該研究會帶來哪些提升?
- 為什么這個問題是該領域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 它是否會在一定程度上帶來重大的策略變更?
- 它會激發出一種新的系統嗎?
如果你進行這項研究,誰會比較關注?
- 政府機構會關注嗎?
- 平臺和行業會關注嗎?
- 其他學術研究者會關注嗎,會引用這項研究嗎?
- 其他學術研究者會足夠關注以至于將其傳授給自己的學生嗎?
- 在未來 10、20、50 年內,會有人關注這項研究嗎?
- 這將如何改變其他人的工作?
- 在看到你的研究后,其他人會改變他們的研究工作嗎?
- 從業者的工作會有所改變嗎?
- 用戶會采用你制作、發現、創建的內容嗎?
- 監管機構會采用你發現的內容,并起草新的法規嗎?
2、質量 vs 數量
數量與質量之間的權衡是做研究時會面對的基本壓力,尤其是在我們這個研究領域。我稱之為「權衡」,是因為你會聽人說他們能夠同時實現兩者的最大化,但實際上我卻從未見過真實的例子。
我個人認為這兩者中質量非常重要。如果你能發表兩篇頂級論文,那么你就可以畢業了,并且獲得非常好的工作機會。甚至如果讓我在「只有兩篇最佳論文,沒有其他」和「14 篇一作論文」中選擇,我更傾向于前者。實際上在某些傳統研究領域,一年發表多篇論文壓根是不可能的。
但如果必須完成數量上 Kpi,我的建議是:數量和質量三七分。
這個方法能夠確保在完成數量要求的情況下,還能擁有 3-4 個值得驕傲的核心論文 / 研究發現 / 學術貢獻。而且,這些將成為你面試會談中的核心競爭力。具體操作如下:
嘗試每年產出一篇高質量、高風險的論文。博士期間,應該可以有 3-4 篇實際發表的作品。其中一些論文或許無法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或者未能在研究過程中達到理想效果(例如方法無效、問題背景發生了變化等)。
同時進行一個簡單的項目,就是那種低回報但風險也低的論文。每兩年時間有 1.5 個這類項目比較合適。這樣的研究發表的機會更多,而中途放棄的概率很小。這類研究可能是在一個較大的研究組中協作完成的,但你要扮演一個比較重要的角色。
此外,至少擔任一個項目的輔助作者。它是別人主導的研究,每周花費你半天甚至更少的時間。但是你在研究過程中也提供了價值,并且獲得輔助作者的名分。這也屬于風險較低、回報較低的研究類型。
我認為遵循以下做法的學生可以畢業:3-4 篇高風險、高回報、公開發表的核心研究;2-4 篇風險較低、較為簡單的研究;還要有 3-4 項作為輔助作者的研究。
我所認為的博士生必備素質
作為教授,我并不喜歡沒有想法的學生。我的建議是在每周會議之前至少提出一個想法。導師與學生們進行簡短的討論,并給出一些建議,更重要的是,要營造一種充滿創意的氛圍,讓創新的靈感無處不在。
1、去哪里找到好的想法?
多讀一些論文。當我讀到一篇好論文時,我會去思考下一步應該怎么做。他們做出了怎樣的假設?怎樣做能讓這篇論文變得更好?盡管有些論文的想法不適合我,只是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思路和方向。但有些論文對我影響深遠,甚至讓我朝著該研究領域發展。
與相關領域的技術人員進行溝通交流。作為技術研究者,我們時常接近從事這一工作的行業人員,我也試圖了解業界發生的事情。我常常會問自己:他們為什么這樣做?我能夠為此做出什么改變?他們忽略了什么重要的東西?對于學術研究者來說,這些通常是提出新問題和新項目的契機。還要注意,許多技術問題嚴格來講并不是新的問題,可能早就有人研究過了,因此你可以擴展閱讀范圍來尋找新的研究想法。
我有一個叫做「ideas.txt」的文檔,這個文檔已經有十幾年了。只要有新想法出現,我就會把它寫進這個文檔。也許有些想法并不是很好,但這個習慣總歸是好的。學術寫作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能力。建議在給某個期刊提交論文之前,先閱讀 5-10 篇該期刊的論文,以了解更多相關信息,并且有助于在社區內部和其他研究者溝通。
2、過程:朝著目標邁進
你可以找一些會議的最佳論文作為自己的榜樣,然后努力讓自己的研究也變得同樣優秀。作為計算機科學家,我有這樣一個算法:
let bp = best paper from same conference
within last 5 years
while my_paper < bp:
let why = why is bp better than my_paper?
my_paper += why
submit my_paper
獨立寫作與多人合作
我通常會要求博士生獨立撰寫論文的第一稿,在此之前他們會花幾個星期或幾個月時間與我進行充分討論。毋庸置疑,學術寫作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成為一名作者對于學術生涯來說至關重要,過程可能會很痛苦,但最終這份痛苦的價值將得以證明。
當發現距離 deadline 還有兩三個月的時候,我通常會為學生的論文們制定一個完成計劃。對于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可能是對個別章節進行充分的反饋指導,然后由學生重寫,同時我也會進行大量修改和重寫。對于五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我會聽聽他們的想法,然后讓他們去寫一篇「自己能寫出的最好的論文」,之后我再去修改。
3、「-7」天內部 deadline 法則
五年多以來,我一直在使用一個「-7 天」 的規則,意思是論文需要在截止日期前 7 天提交(但不是完美版本)。如果沒有官方 deadline(比如滾動提交的期刊),那這條規則適用于我們事先決定要提交的那一天。這可能和領域內很多學者的工作方式截然相反,他們在 deadline 之前瘋狂寫作,我不會這樣要求我的學生。論文不一定要完美:我的完成標準是,把它提交上去不會覺得尷尬。意味著研究必須完整、數據分析已完成、結論要清晰等等。然后再看剩下的 7 天要做哪些完善工作。
酒香也怕巷子深
如果你的研究很棒,那你必須學會讓更多人知道。在宣傳研究成果方面,我給學生們提了兩條路徑建議:
可以把作品發送給啟發你的研究人員,也許會有回復。
可以撰寫面向媒體的研究成果宣傳文章,讓媒體進一步報道你的研究。
總體來說,在社交媒體上保持活躍確實會有所幫助。
1、實習經歷
此外,我非常鼓勵我的學生出去實習,原因有二:
首先,可以獲得必需的經濟收入,因為研究生院能提供的薪水不高;其次,我認為學生們應該去了解業界到底是什么樣的。可能在某些人生節點,你發現自己需要在學術界和工業界之間做出選擇,如果沒有一些實習經歷的話,你很難決策。當然,在研究生院讀書和成為真正的學者不一樣,實習和在行業內長期工作也不一樣,但不管怎樣,實習這一方法仍然具備探索的意義。
我們領域內的學生經常在微軟研究院、微軟、谷歌、Facebook、推特、Airbnb、Reddit 等企業實習。此外,新興的創業公司也是不錯的機會,你可能會承擔更加多元豐富的崗位職責。在公司中,實習生的職責范圍很廣,從純研究和純開發都會有。如果你有想去的實習地點,可以問我,我也許認識那里的人幫忙推薦。
2、學會休息
要成為一個成功的研究者,你不需要一直工作。事實上,當前的研究證明,整天工作還會適得其反。在學術界你也許會感受到一種「always-available, always-working」的氛圍,但我建議你抵制這種文化。對自己好一點,無論是用什么方式。例如,我會好好睡覺、鍛煉身體、花時間陪伴家人,找到工作和生活的界限。
我們小組的博士生每年有 6 周的自由休假時間,至少我堅持你至少休息 4 周。這段時間意味著沒有工作郵件、沒有工作文檔、沒有數據分析。但請注意,參會旅程不能算作休假。如果你想休長假,提前幾周知會我,當然,我盡量做到靈活安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