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最近幾年,對于電動車的管理是十分的嚴格,大家都在吐槽,現在走到路上都提心吊膽的,生怕一個不小心被罰款。
到了6月,大家也不用擔心了,電動車將施行更人性化的政策,只要大家滿足這幾個條件,我們就不用膽戰心驚的了。
給車上“身份證”
首先就是車子和騎車人的“身份”問題,電動車早不是法外之物,想正大光明上路,就得有張官方蓋章的“身份證”——牌照。
別小看這塊小牌子,它不光證明車子來路清白、歸誰所有,萬一出了事故要追責、車子丟了要找,這都是關鍵憑據。
有人說上牌照好麻煩呀,但是大家有沒有經歷過,自己開車在路上或者走路,被一個電動車給蹭了,而騎車的人害怕擔責任,直接跑了。
更無語的是,因為電動車沒有牌照還找不到人,大家只能將這口氣吞下去,有了這張“身份證”,這樣的事情就能夠減少很多。
現在各地交管都在加緊推上牌,以后路上查無牌車只會越來越嚴,抓住了,罰款扣車是小事,要是用了假牌、套牌,搞不好還得進去待幾天。
所以,給自己的愛車上個合法牌照,是躲開麻煩的第一步,按國家標準,電動車分好幾種:時速25公里以下的電動自行車,掛綠牌,有的地方綠牌還帶定位。
時速25到50公里的是電動輕便摩托車,掛藍牌,時速超過50公里的電動摩托車,得掛黃牌。
至于有些地方以前發的過渡期牌照,比如白牌,它們的“保質期”快到了,不少地方明確,像6月30號一過,這種牌照就作廢,再騎上路就跟無牌一樣。
還得注意,給車子貼個貼紙搞點個性化,看著好玩,可萬一被較真的交警碰上,也可能算非法改裝,惹來罰單。
行駛證
車子有了“身份”,騎車的人也不能含糊,掛藍牌、黃牌的電動輕便摩托車和電動摩托車,都算機動車了。
這就意味著,騎這種車,你得有摩托車駕照,騎電摩要D照或E照,騎電輕摩,D、E、F照有一樣就行。
沒駕照就騎,或者拿著開小汽車的C照去騎,都叫“準駕不符”,這也是交通違法,現在查這個也挺普遍,罰款、扣分,甚至拘留,都可能攤上。
再有買車的時候,一定得找店家要車輛合格證,看清楚車子是不是符合最新的國家標準,特別是電氣安全這些強制要求。
買電摩、電輕摩,還得查查這車型在不在工信部的目錄里,不然就是“黑戶”,壓根兒就不該生產銷售。
人、車、證都得對得上號,這合法上路的鏈條才算完整,身份這塊兒的法律風險才能擋在門外。
遵守交通規則
躲過了身份風險,下一個坎兒是在車流里穿梭時的事故風險,《道路交通安全法》可沒給電動車“特權”。
公安部門說了,六月起要重點收拾幾類特別危險的騎車行為,闖紅燈、逆行,這絕對是排在前面的。
為了搶那幾秒鐘跟信號燈較勁,或者圖省事兒逆著車流走,這簡直是拿自己和他人的小命開玩笑。
現在的路口多智能啊,攝像頭加人工智能,幾乎全天候盯著,不光能抓拍闖紅燈,連逆行都能識別還可能喊話警告,想僥幸?罰單和危險可不答應。
還有兩樣也是重點整治對象,占用機動車道行駛,還有超員載人,電動車就該在非機動車道好好騎,非要擠到汽車堆里去,不僅添亂,還特別容易發生刮蹭甚至更嚴重的事故。
超載,尤其是帶個成年人或者好幾個孩子,車子重心、操控都變了,出事的概率直線飆升,規矩上電動自行車后座一般只讓帶一個12歲以下的小孩。
這些聽著像是老生常談的規矩,卻是實打實的安全底線,更要緊的一環,是戴頭盔,這頂小小的“護身符”,關鍵時刻真能保命,減少腦袋受傷的風險。
不過,光有戴的意識還不夠,頭盔本身靠不靠譜也很關鍵,新規強調,得戴符合安全標準的頭盔,工地上那種安全帽、或者一看就很次的便宜貨、沒經過認證的,都不行。
買的時候,一定得認準帶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CCC)標志的,這不光是騎車人的事,后座乘客也一樣,就算是小孩子,也得戴尺寸合適、有認證的兒童頭盔。
戴好合規頭盔,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里人負責,畢竟路況復雜,特別是碰上大車的時候,多點警惕,守規矩,再加上這層物理保護,才能把事故風險降到最低,給自己筑起一道安全墻。
電動車停放、充電
除了路上跑的時候有風險,電動車停著不動,也可能惹出大麻煩,不少城市從六月份開始,動真格地管電動車違規停放和充電了。
新聞里電動車著火的事兒,隔三差五就有,每次都讓人心驚肉跳,究其原因,往往就是兩個環節出了問題:停放和充電。
把電動車停在樓道里、樓梯間、安全出口這些地方,或者干脆推進樓里、家里,這可不光是占地方的事兒。
萬一著火了,這些地方都是逃生通道,堵住了就是斷了生路,后果想都不敢想,規矩的做法是,把車停在小區指定的室外集中停放點,或者樓外的安全區域。
跟亂停車常常一起出現的,就是亂充電,從家里扯根電線出來,吊到樓下給車充電,所謂的“飛線充電”,或者把電池拆下來拎回家充,都極其危險。
“飛線”日曬雨淋容易破損短路,把電池拎回家,等于把一個潛在的火源請進了臥室客廳。
比較穩妥的充電方式,是用小區里配套建的集中充電樁或者充電柜,這些設備一般都有過載保護、充滿自動斷電的功能,能大大降低充電風險。
同時電池本身的狀態也得留心,千萬別為了追求跑得遠、跑得快,自己瞎改電池組,或者用那些來路不明、跟原車原充電器不配套的雜牌電池。
原廠電池是經過嚴格測試的,非法改裝或者劣質電池可能內部就有毛病,就像個不定時的炸彈。
平時多看看電池有沒有鼓包、破損,充電時燙不燙手,這也是必要的安全檢查,想斬斷電動車消防這個隱患鏈條,就得從規范停放和安全充電兩頭下手,把安全這根弦繃緊了。
說到底,所謂的“滿足四個條件就免罰”,不是說管理松了,而是把合規的邊界畫得更清楚了:牌證齊全合法、遵守交通規則、按規定戴頭盔、規范停車充電。
這四條,構成了電動車安全合規使用的基本框架,一開始,可能覺得這些規矩挺煩,增加了成本和不便。
可真見過改裝車自燃的嚇人場面,聽過違規充電引發的火災悲劇,或許更能理解規則背后沉甸甸的份量,它不是冰冷的條條框框,而是對生命最實在的保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