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覺得協和4+4培養模式不公平。要知道,國內普通醫學生若想取得醫學博士學位,至少得經歷“5+3+3”,也就是11年時間;要是本碩博連讀,也得8年,才能成為醫學博士。
而且從學校畢業后,去醫院實習,還得經過3年規培,才能成為正式醫生,告別學生時代的辛苦,成為能養活自己且受人尊敬的醫生。
相比之下,協和4+4培養模式下的學生,比如董欣怡(假設)這類情況,確實讓其他醫學生覺得不公平。在這個模式里,學生本科所學專業五花八門,有經濟學、園林、西班牙語等。本科結束后,就能直接到北京協和醫院實習,學習4年后,一下子就能獲得醫學博士學位,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
不僅如此,這類學生規培時間只需1年。也就是說,像董欣怡這樣,僅用5年時間,不僅拿到醫學博士學位,還能進入中日友好醫院這樣的國內頂級三甲醫院當正式醫生。
這就引發疑問了,為什么其他醫學生至少要11年(8 + 3)甚至14年(11 + 3)才能成為正式醫生,而董欣怡這類學生就能這么快呢?難道他們真的如此出類拔萃?所以,董欣怡這類情況以及協和4 + 4培養模式,對其他醫學生來說,確實存在明顯的不公平。
再者,從患者角度看,這樣培養出來的醫生也不讓人放心。醫學是個需要時間沉淀、專業積累和經驗累積的職業。要是普通患者知道董欣怡這類醫生是這樣培養出來的,估計沒多少人愿意掛他們的號。
因此,協和這種4 + 4培養模式確實需要重新審視。如果要保留,就得從防范人性弱點的角度出發,完善規則設計,堵住制度漏洞,防止有人濫用權力、鉆空子,避免這一模式成為少數人走后門的綠色通道。大家覺得是不是這個道理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