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州5月5日電 (高展 陳高鳳 武亞環)入夜,甘肅隴東黃土高原華燈初上,鐵塔銀線織就出一條條璀璨“星河”,“星河”的一頭連著萬家燈火、溢彩流金,而“星河”的另一頭,是無數電網人的默默堅守和執著守護。國網慶陽供電公司職工何建功,就是這群逐光而行者中的一員,他扎根電力一線26年,和同事們常年穿行在電網鐵塔守護的群山之中,用銀線作弦,撫奏著高原“星光夜曲”。
全國勞動模范何建功(左)與同事檢測電力設備。陳高鳳 攝
1998年,20歲的何建功從甘肅電業職工中等專業學校畢業后,懷揣著青春與夢想,在慶陽市華池縣喬河供電所走上工作崗位,此后25年都與這座小城相依相伴。
華池縣地處隴東黃土高原,溝壑如刀刻般縱橫交錯,給電力維護帶來巨大挑戰。2021年2月,一場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席卷而來,18條10千伏線路被迫停運,482基電桿倒桿、斷桿。當時該縣南梁鎮受災最為嚴重,2837戶村民陷入黑暗。
何建功帶領搶修隊頂著刺骨寒風,在齊膝深的積雪中徒手搬運搶修物資。“運送材料的車進不去,我們就肩扛手抬,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山上走。”經過63小時的連續奮戰,光明終于重新照亮華池縣城,而他凍得發紫的雙手和布滿血泡的肩膀,正是這場保衛戰最生動的勛章。
回顧過往,2010年暴雨洪澇災害期間,何建功創造了72小時恢復6個鄉鎮供電的紀錄;在110千伏華池變電站建設時,他將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斷書鎖進抽屜,帶領團隊完成14.13千米線路改造;在“配農網工程示范縣”建設中,他和隊員們用絞磨機將電桿運上陡峭山坡,新建改造10千伏線路311.6千米。這些數字背后,是他用腳步丈量大地、用銀線勾勒光明的身影。
何建功(右)幫助村民消除電熱炕用電安全隱患。(資料圖)陳高鳳 攝
重大活動保電是責任,而日常供電服務則是初心的堅守。何建功始終將民眾的用電需求放在心上,轄區內哪家住戶用電存在安全隱患,哪些特殊人群需要定期上門檢查,他都牢記于心。在偏遠村莊,何建功不僅是供電服務的貼心人,更是村民生活中的暖心幫手。為空巢老人代交電費,代買蔬菜、米面等生活物資……時間久了,他的手機號也成為村民心中的“專屬供電服務熱線”。同事們常調侃他的朋友圈是“助人園地”,因為無論大小籌款信息,只要他看到,必定慷慨解囊。
此外,何建功深知傳承的重要性,他創建的“何建功勞模創新工作室”,已成為培養青年人才的搖籃。工作室成員們總說,“跟著何師傅,不僅學到了技術,更學到了那份對工作的執著和擔當。”在何建功的帶領下,創新團隊研發出“架空導線懸掛物清除電線剪”等多項技術成果,為電網安全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如今,在慶陽電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道路上,越來越多的年輕電力人正沿著他的足跡,用青春和汗水守護著老區的萬家燈火,延續著這份光明事業的薪火相傳。
何建功(右)為村民講解安全用電基本常識。陳高鳳 攝
幾天前,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何建功榮獲“全國勞動模范”表彰。26年來,他以銀線為弦,在黃土高原上彈奏出一曲曲動人的光明之歌。像他這樣的基層供電人,正以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的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青春華章。(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