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藍字關注我們,點右上 … 轉發分享收藏
避坑指南:解析二十年后的典型小區
系列 之一:帝都長河灣,二十年自治路
坐標:帝都,海淀區,北下關街道,長河灣小區。
長河灣一期2005年交房;二期2007年交房;三期2012年交付。
這個小區地理位置優越,靠近西直門;北面是北京交大(東校區),西面是北京動物園和海洋館,南面是北京展覽館和展覽館后湖,東面中坤大廈(和長河灣統一規劃,由中坤集團一并開發)。
長河灣小區為多層住宅為主(15幢住宅樓),加上中坤大廈、幼兒園、商業配套等組成,規劃總建筑面積36萬平方米。物業費2.9元/平方米,前期物業為中坤玉合物業(開發商子公司)。
長河灣的往昔
當年中坤錦繡的長河灣售樓宣傳語是這樣的,號稱是“都市里的新村莊,帝都難得一見的水系住宅!”以下斜體字,摘錄于百度詞條“長河灣一期”。
在不脫離都市,而又期望一種健康恬然的村莊生活
,這實現的幾率是多少呢?全部地下車庫,實現了真正的人車分流。山水疊石、淺灘入水、岸邊軒臺、花架廣場
……置身其中,詩意的村莊生活讓人流連忘返。長河灣——都市里的新村莊,真實的水系住宅
,在都市中找尋一片水域已經很難,而要在這片水域邊居住呢……
鬧中取靜,靠近繁華,獨享靜謐,低密多層洋房,比鄰公園和水系,的確是當之無愧的地段王者,高端樓盤環境標配,放在現在,該地段依然值得擁有。
2009年起長河灣就名聲在外了。先有帝都的業主自治領頭人 邵里庭,出任該小區物業顧問,開始了成立業委會和換物業的長征,歷時一年零八個月,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業委會得以成立,解聘中坤玉合的業主大會也終于落幕,但是中坤玉合物業拒絕退場的鬧劇至今留下疤痕。2010年的圍墻之爭、2012年的熱力管事件,都讓長河灣在互聯網的記憶中留下痕跡。
十六年后的現在,開發商或開發商前期物業,玩的花式,質疑的靶點,依然如出一轍。質疑選聘流程、選票真假、商區住區爭議,然后以此為借口,拒絕離場。
當然業主端的策略,也與現在的網紅盤有驚人的相似。那時專業第三方相對較少,但京城業主自治或住宅物管大咖加持不能少。2009年的長河灣,就有業主自治帶頭人邵里庭的擔綱協助,物業管理專家舒可心的支持性點評,幸福指針業主大會輔導中心理事長蔡若焱的支持性評論,最終長河灣首屆業委會(史健團隊),兩年后的2011年才得以備案。此后引進了福安物業。
但是,中坤玉合物業以業主大會決議無效為由拒絕退場,2011年的交接并不順利,網傳雙物業服務持續十年。商業部分和部分住宅區(共三期),應該一直被中坤把控至今,福安物業實際只接手了部分區域。
長河灣的現狀
從長河灣小區的地段、售價、當年售樓宣傳、2009年就嘗試業主自治并換物業,均可判斷:長河灣業主整體素質較高。
艱苦成立業委會并換物業后,這個高檔樓盤現在的狀況,卻相當令人唏噓,或許除了國內絕大多數樓盤都將面臨如此命運外,長河灣更有其他三個不同之處。
《北京時間》2024年11月的報道:
部分水系干涸十年
部分水系成黑臭水體
外墻裝飾層脫落,地面鋪裝和硬化破爛,多年不修;
地下室存在坡道粉刷層空鼓剝落、滲漏水嚴重;
物業服務,業主評價是“三無”服務
長河灣的覺醒
歷史就像回旋鏢,2009的長河灣,16年后的今天再次輪回。成立業委會依然艱難,業委會備案依然艱難,換物業依然艱難。
唯一不變的是,北下關街道的備案策略;唯二不變的是中坤依然是長河灣的最大業主,商業豐收,住宅成渣,都與它無關。
唯三不變的是,“精心請來”的物業,還是留給小區一地雞毛,揮一揮手,還是趕不走!
2011年5月,經濟觀察報微博文章《 長河灣事件:社區自治困境》,網址:https://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mroll/20111105/003610759116.shtml
依然值得長河灣小區的業主,再次閱讀,并深刻反思:長河灣業主都做對了什么、做錯了什么,有沒有被誤導、有沒有被引導去踩坑?特別是該文章最后一句話,現在回頭看,這個策略是否真的解決問題了? 筆者觀察過不少豪宅20年后的現狀,無一例外都亮麗不再;但是有的小區,雖不青春但芳華依然,沒有破爛衰敗,只是時光留痕罷了。 我想帝都,當然也有二十年后房不老朱未黃的小區,當年帝都首個自管小區——品閣小區——今如何? 反正,草根覺得,長河灣業主必須重新悟道,向能保持小區二十年容顏不敗的小區業主學習。 長河灣小區變成現在這樣,和業主最有有關;當然也和物業有關,也和居委會和街道有關。但,外因最終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說到底,最終還是長河灣的業主,可能哪里沒有做對。
長河灣的未來
還是《北 京時間》 2024年11月的報道,感知靈敏的,能從中能察覺到:長河灣小區,所有委屈和痛苦,都來源于什么。
二十年了,苦難的根源,基本上一成不變!
不知道現在的長河灣的業委會是第幾屆;也不知道其拒絕公開驗證投票結果的理由是啥,但是不顧輿論,毅然決然和福安物業簽下續聘合同看,或許不能算好鳥。
福安物業入駐十年后,按長河灣現在的模樣,的確不能說這物業干事盡職了,只能說有人在掃地、有人在蹲大門。
長河灣的這屆業委會,是不是業偽會暫不評說,僅從起對開箱驗票求遮遮掩掩、簽訂物業續聘合同火速從快看,小區問題多多好似沒有上心管教物業看,肯定不是業委會。多半可能是業萎會,或受人操控的橡皮業萎會。
從報道看,那個代表社區或街道的人,也是人精,一切讓“業委會”來解釋,主打一個我不參與我不介入,擺出一副很清白的模樣,一副一切都是業主和業委會之間的事兒的樣兒。
北下關街道清新灑脫、人畜無害的樣子,二十來年如一日,也真是難能可貴呀。一個10年前就被業主大會解聘的物業,能持續干到現在,實現了多贏(居委會贏維穩,街道贏維穩,物業贏利益,業萎會贏位置),但是沒有實現共贏(業主沒有贏得希望,建筑和設施沒有贏得保養,公共收入也不知道投入到哪了),誰之過?
所以,長河灣的老業主們,應該好好總結長河灣二十年的過往,重新作出選擇,長河灣失去的二十年不白費,就是希望。
長河灣,買房避坑啟示
買房避坑指南,從帝都往昔高端盤——長河灣小區——的苦難故事,得出的買房避坑總結:
1、大商業和住宅的混合的地塊,不要碰!
商業和幼兒園面積較大,住宅部分約規劃指標的一半,這樣的樓盤,開發商和開發商的前期物業,將深度干擾住宅。
2、分期開發的樓盤,停停建建的樓盤不要碰!
36萬方,從2005年到2012年,用時7年,分三期開發,這種情況,不是實力不濟,就是政府部門介入較多。
3、官味濃的樓盤,不要碰!
從2011年新浪網發布的,經濟觀察報微博文章看,商業部分的主體,中坤大廈,曾用名為“市長大廈”。也不知道是不是筆誤,能這樣取名的大廈,全國罕見,目前就廣州有一列!
4、業委會成立難、備案難的街道的樓盤,不要碰!
2009-2011年,長河灣小區首屆業委會成立故事,至今網上流傳著,二十年后的作孽樓盤,也未能超越其左右。
5、物業趕不走的街道的樓盤,不要碰!
2011年落聘的中坤玉合物業,拒不退出長河灣,至今商業部分仍然在管;福安物業效仿之,從2015年就被解聘后,也是十年不走,賴著繼續把持長河灣住宅物業。
信息來自網絡;評論觀點,若與實事出入,請私聊說明。
建議“星標”關注本號,防止迷路!
您覺有收獲,請轉發,傳播真善美!
點贊、關注、收藏、看一看,
讓更多人知道,才會更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