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井仁左右是一個侵華日軍老兵,他的手里收藏著一份檔案資料——《事變紀念寫真帖 昭和十二、十三、十四年 世田谷街道部隊》。
在這份檔案之中,永井寫下了他在南京時的記憶,這份檔案也成為了記錄日軍在南京暴行的珍貴史料。
進攻南京
日軍炮兵第15聯隊
永井所屬的部隊為日軍上海派遣軍獨立野戰重炮兵第15聯隊。據檔案資料記載,日軍第15重炮兵聯隊擁有重型榴彈炮和加農炮,最大口徑的是四五式240毫米榴彈炮,主要用于遠程火力支援和攻堅作戰。
日軍炮兵第15聯隊有炮兵1500人,下轄3個大隊(營級單位),每個大隊配備4-6門火炮。永井所在的第三中隊擁有100毫米口徑的加農炮兩門,這種重型大炮由牽引車牽引移動。在進行作戰時,100毫米加農炮能夠擊穿堅固的工事和坦克裝甲。
永井認為:日軍炮兵第15聯隊是華中地區最精銳的炮兵,其他戰場的炮兵都是老式火炮,不具備炮車牽引功能。每次開炮完之后,必須用人力將大炮推回來。
日軍炮兵
1937年12月,永井所在的炮兵奉命向南京城發起進攻。在進攻南京時,炮兵第15聯隊隸屬于日軍第6師團。南京城有高大厚實的城墻,日軍常規的75毫米野炮無法轟開城墻。
永井所在的100毫米重炮部隊發揮了作用。在重炮的連續轟擊之下,南京城墻被轟開一段缺口,日軍從這個缺口蜂擁而入。雖然中國守軍在缺口處與日軍進行廝殺,但最終還是被日軍沖入了城內。
占領南京
突圍成功的中國軍隊
12月13日,南京城淪陷,永井所在的炮兵部隊進城掃蕩。永井的日記里寫明,當時炮兵聯隊剛進入南京就正面遭遇了突圍的中國軍隊。根據檔案資料《南京防衛軍與中國軍隊》記載,這支從正面突圍的軍隊是第六十六軍,這是從廣東動員來的地方部隊。
第六十六軍是來自廣東的地方部隊,軍長葉肇(兼任第160師師長),下轄第159師(譚邃)和第160師。南京保衛戰打響前,該軍與鄧龍光的第八十三軍共同組成粵軍部隊,參與南京保衛戰。
激戰
12月12日晚上,由于唐生智下達的撤退命令太晚,導致守城部隊陷入混亂。第六十六軍決定從正面突圍,這支部隊就在南京城墻以東、玄武湖以南的地區集結,然后頂著如潮水般涌來的日軍發起反突擊。
一路上激戰打得很慘烈,第160師在軍長葉肇的率領下,抵達岔路口時與日軍激戰。第160師一度被日軍分割,軍長葉肇甚至被日軍俘虜,但他很快化裝為挑夫逃走。其余大部分士兵猛攻日軍,成功地殺出了重圍。
另外一支部隊159師,則在仙鶴門一帶與日軍遭遇,雙方隨即爆發激烈的戰斗。第159師面對優勢日軍,同樣付出了很大的傷亡代價。但是他們這種打法是正確的,當時日軍還未站穩腳跟,第159師猛打猛沖雖然付出了傷亡,但大部分都突出了重圍。
突圍
永井在日記中寫道:當時第15炮兵聯隊在仙鶴門與159師遭遇,炮兵們沒有想到一個師的兵力竟然猛沖而來,日軍炮兵大隊長在沖擊中被踩在腳下,第159師的官兵從他的身上踩踏過去。
第六十六軍的兩個師,最終向東突圍成功,沖出重圍的士兵擺脫日軍的圍攻后,抵達了江蘇句容,然后向安徽轉進。相比起南京城內被屠殺的幾十萬軍民而言,他們的突圍是成功的。
1.5至2萬名被殺的俘虜
當第六十六突圍成功之時,也有城中的部隊放棄了抵抗,也放棄了拼死突圍。第七十一軍第八十七師的1.5至2萬名俘虜在紫金山麓放下了武器,幾萬人被一個中隊(200人左右)的日本兵繳了械,并像鴨子一樣被押著往城外走。
永井很清楚地記得,對于成千上萬的俘虜,聯隊長認為沒有糧食養活他們,決定將他們全部處置。所謂的處置就是將他們全都殺死,這在當時日軍中是普遍做法,沒有一個日本兵覺得殘忍。
繳械
第七十一軍八十七師,就是著名的“德械師”。在淞滬會戰中,“德械師”在與日軍的作戰中打得很好,可是日軍占據了空中優勢,又有軍艦的主炮協助轟炸。在平原地帶上防守的“德械師”損失殆盡,1.6萬人陣亡在上海。
南京保衛戰開始前,第八十七師殘部被調往南京,補充新兵后繼續堅守南京城。但是補充新兵的時間太短,新兵們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訓練,很多士兵都是抓來的壯丁,他們甚至對開槍殺敵的事情并不擅長。
日軍進入南京城后,這2萬來人的新兵沒有拼死抵抗,他們主動放下了武器,期望日軍會遵守《日內瓦公約》不虐待俘虜。可是日軍根本沒想虐待他們,日軍只想直接將他們殺死。
殺俘
永井在日記中寫道:當時屠殺的地方主要在下關,一車又一車的俘虜被拉往江邊,然后用機槍掃射,隨后又用刺刀一個個補戳,確定人都死光以后,又澆上汽油焚燒尸體,進行毀尸滅跡。每天都有成車的俘虜被拉到江邊,又有成批的尸體被拋入江中。
一個多月后的1月26日,永井去揚子江邊送戰友渡江,那時他還能夠看到江面上漂浮著尸體。甚至到當年的4月份,也就是三個月時間過去了,江面上依然還有很多漂浮著的尸體,可見當時日軍的殺戮有多重。
地獄
六張照片記錄下的暴行
永井在南京期間,與他的部下小池上等兵一起,用相機拍下了6張照片,真實地記錄下了日軍在南京的屠殺暴行。這6張照片與永井的日記一一對應,成為了日軍南京大屠殺的鐵證。
第一張照片:(1937年12月12日)照片的名稱是“在紫金山北麓與眾多敵殘兵激戰之地”。這張照片記錄是永井所在的第二大隊被159師的火力壓制,第一大隊派兵支援后的情形。日軍在支援的過程中,一個通信兵被倒下的汽車碾壓而死。
第一張照片
第二張照片(1937年12月14日)照片的名稱是“仙鶴門北面投降的8000名敵人”。永井對照片的注釋為:“俘虜敵人達1.5萬人,聽說讓各部隊自行處理。看到一個少校被斬殺的場面,斬殺的人喊著‘萬歲’,說是為了壯膽。我也殺死了一個,這實在不是一件輕易能做到的事情,根本挪不動腿刺不出去。”實際上,這張照片明確地說出了斬殺俘虜的情形。
第二張照片
第三張照片同樣是14日,對應了仙鶴門鎮被俘士兵的情形,永井對照片的解釋為:俘虜們穿著嶄新的衣服,我們的衣服卻不如乞丐。這批俘虜穿著新衣服,他們是中國軍隊第七十一軍第87師的士兵,大多都是補充進來的新兵,很多人沒有經過軍事訓練,所以戰敗后立刻投降。照片上的這些俘虜,最終都被殘忍殺害了。
第三張照片
第四張照片是永井私藏的照片,當時害怕被憲兵搜走,他將照片藏在寫真帖的襯紙里帶回了日本。這張照片名為“(日本兵)正在看斬首后的軍刀”“南京陷落后,南京城外,日本兵的姓名無法確認。由駕駛員小池上等兵拍攝。頭與肩徹底分離。”
第四張照片
這是日軍殺人后擦拭軍刀的照片,這表明日軍在殘忍殺害俘虜后,軍刀上沾滿了血跡。為了使軍刀不被血跡侵染后生銹,日本兵將刀上的血跡清理。這表明當時就連普通的士兵都參與了殺人,按照永井的記錄,當時通信兵、衛生兵和炊事兵都參與了屠殺。
第五張照片
第五、六張照片是駕駛員小池上等兵拍攝的,小池上等兵是永井的手下。這兩張照片拍攝的是屠殺俘虜后的情況,俘虜們被殺死后尸體堆積在一起,現場情況令人慘不忍睹。
這些被殺的俘虜都是第七十一軍第87師的新兵,他們在參加這場保衛戰中被日軍俘虜,最終都被處決在了這里。而毋庸置疑的是,兩張照片里的尸體不過是被屠殺的士兵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第六張照片
日本兵永井收藏的這份檔案資料,真實地再現了南京大屠殺的情形,這些照片成了日軍屠城的鐵證。2024年這一則檔案被日本學者笠原十九司報道后,立刻引起了廣泛關注,這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新證據。
歷史雖然過去了幾十年,但記憶卻未曾遠去。今天我們再透過這份檔案資料,仍然能夠看到當年日軍在南京犯下的種種暴行。這段歷史不容后人遺忘,只有銘記歷史才能夠走向更好的未來。
笠原十九司
參考文獻:
1.張憲文.《南京大屠殺史料集》(72卷)
2.張純如(Iris Chang)《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The Rape of Nanking)
3.權威報道:揚子晚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再添新證,日本學者發掘日軍炮兵所拍照片進一步揭示真相》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4436894095757272&wfr=spider&for=pc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