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穿和服的名人都是誰
作者:顧土
武漢大學校園里的櫻花
近來,中國人穿和服的問題又被刷屏,看過之后,我驚詫莫名,這也算是問題?
于是上網一查,不會吧,原來關于中國人穿和服的問題,討論早已開始,掀起過幾波,而且還挺激烈,反對者個個義憤填膺。
從中我發現,為了能壯起膽子穿件和服,很多人一時間都成了國故專家,直到找出了和服的起源,是唐裝吳服,才松了一口氣;為了可以大著膽量去賞櫻花、養櫻花,開個櫻花盛會,無數人頓時鍛煉成花卉史家,終于挖掘出櫻花實際源于中國,才心安理得。
這叫什么?阿Q?
這都什么年代了?1966?1900?
別看如今人人都喊強大了、厲害了,可不知怎么,越活越累,心眼也越變越小,過個節、穿個衣服、賞個花,都必須正本清源,非己不用,逢日必拒。可悲?可憐?還是可笑?事實上,可能么?
中國人穿件和服又怎么了!
其實,在我的記憶里,印象最早也最深的中國人穿和服,是鑒湖女俠—秋瑾,她的那身和服再加日式發髻,至今不忘。秋瑾是愛國志士,這是定論!
秋瑾
還有一位國學大師章太炎,這個大師可是公認的,他的國學水準也是公認的。他的經典照就是一張和服照。在他們那代革命家的腦袋里,革命、共和、推翻帝制就是反清反滿。他們要恢復漢室,自然就想穿漢服,但什么是漢服呢?他們認為和服便是漢服的一支,所以寧穿和服、不著滿裝!
章太炎
我還見過郭沫若的和服照、田漢的和服照。沒聽說郭老是漢奸吧,他是抗戰期間的文化名人,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不但寫出抗戰名作,還是抗戰文化運動的領導。田漢呢,那是《義勇軍進行曲》的詞作者,這歌可是國歌!
郭沫若
魯迅的和服照也不是什么新聞了!別忘了,“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這是誰說的?
魯迅
日本服裝,除了和服,還有學生服,更是不忘。不忘的原因最初是魯迅在日本求學時的那身學生服裝照曾經普及全中國;還有就是周恩來總理,年紀輕輕的周恩來身著日本學生服,別提有多精神了。日本的立領學生服還成了中山裝的源頭之一。
孫中山穿過和服嗎?我沒深究過,但他在日本那么長時間,來來往往的,連中山都是日文名中山樵轉化過來的,估計穿個和服也很自然。但我知道他的夫人宋慶齡就喜歡和服。
宋慶齡去世后,我讀過廖夢醒在人民日報發表的回憶文章,她是廖仲愷的千金,廖承志的姐姐,擔任過宋慶齡的秘書。在那篇文字里,留給我最清晰的記憶是,宋慶齡晚年想穿和服,請廖夢醒出訪日本時捎一件回來。但在日本,廖夢醒發現自己那點錢根本買不起,所以只得空手而歸,覺得愧對宋慶齡。“一位國家名譽主席,孫中山夫人,最后連想穿一件和服的愿望都不能實現。”
說到廖夢醒,還想起了她的母親,何香凝老太太,她與日本的淵源也很深,穿著件和服、梳著日式發髻的照片也不少。歐巴桑是很多人對她的昵稱。
沒法子,晚清到民國,留學日本、流亡日本、在日本鬧革命成立黨派,甚至娶個日本太太,那是時代的風尚。既然住在日本、學在日本,能不穿和服、能不著學生裝嗎?即便回到中國來,當年的生活習俗保存下來也是理所當然。
對了,一說留日,又記起了李達,中共一大代表,后來還是武大的校長。他不但留日,還兩次留日。他在日本時穿過沒穿過和服,回國后保留沒保留日本的生活習俗?武大校史的撰寫者不妨考證、論證一番,再公之于世。因為武大是近些年和服、櫻花問題的多次發生地!
從前的很長時間,曾經把服飾、花卉、過節與階級聯系起來。西服有二十幾年是絕跡的,喇叭褲、低腰褲、臀部緊繃都被當作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加以掃蕩。賞花則叫玩物喪志,是剝削階級的情調。清明節是鬼節、是迷信,不準過;過春節也要過個革命化的春節!
改革開放后,為了給西服開禁,胡耀邦還特意帶頭,在大會上身著西服,令世人眼前一亮。
不知怎么,那種思維模式后來又改頭換面,階級斗爭雖然不講了,卻以民族斗爭的方式出現。時而是過節問題,時而又是衣服問題,不時拿出來唬唬人。我總覺得,這些都屬于吃飽了撐的!
由此我也回想起我們的前輩,我們的先賢,與他們相比,我們的胸襟是窄了還是寬了,我們的目光是短了還是遠了,我們的為人是退步了還是進步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