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易中天:勸君莫談陳寅恪!他不是文化明星、大眾情人

0
分享至



已故歷史學家陳寅恪在辭世多年后忽然成了文化新聞的熱點人物,似乎是一件沒什么道理的事情。

史學不是顯學,陳先生也不是文化明星、大眾情人。

陳寅恪也不同于其他一些文化人。他不是金庸,不曾寫過從政治家、科學家到“引車賣漿者流”都人見人愛的新派武俠小說,也沒那么多門徒和擁躉。他的著作,選題既很專門,文字也很古奧,感興趣的人不多,看得懂的人也不多,感興趣又看得懂的更是鳳毛麟角,哪里會弄得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他也不是余秋雨,不曾炮制過“香噴噴甜津津有點嚼頭,完了還能吹個泡泡”的“文化口香糖”,亦不曾發表過聲討盜版集團的《告全國人民書》。他的著作才不會被盜版呢!

沒有哪個小女生或小男生會去買《元白詩箋證》或《柳如是別傳》。柳如是?柳如是是誰?是王菲嗎?還是范冰冰?陳寅恪又是誰?是汪國真、趙忠祥嗎?

陳寅恪還不同于吳晗、梁漱溟。他不曾被指控為“文藝黑幫”的頭子,在一夜之間成為全國上下口誅筆伐的對象。他也不曾在1949建政之初公然向偉大領袖叫板,以后又在“批林批孔”時公然對抗,宣稱“只批林,不批孔”。

他甚至不同于錢鐘書。錢先生和陳先生一樣,也是學貫中西博通今古,也是淡泊名利不事張揚。他的《管錐編》、《談藝錄》,也沒多少人看得懂。但錢先生畢竟寫過《圍城》呀!還被拍成了電視連續劇,還拍得挺成功。這就舉國皆知,人人趨之若鶩了。那么,陳先生可曾與大眾傳媒締結過良緣嗎?沒有。

陳寅恪最不應該成為公眾人物。然而“最不應該成為”的最終還是“成為”了。而且,還弄到了人人都拿他來附庸風雅,誰不說陳寅恪誰就狼心狗肺缺心眼兒的程度。

陳寅恪是了不起的,可惜我們學不來



1950年代初期,陳寅恪在住所(現為陳寅恪故居),興致勃勃地給選修“元白詩證史”的學生們講課。此時他雖已失明,但其仍然目光如炬。

首先是“頂不住”。

無論是誰,當真要堅持“自由思想,獨立精神”,就必須有本事頂住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要知道,壓力并不僅僅來自官方,來自當局,也來自民間,來自群眾。比方說在“文革”前,官方對陳寅恪還是相當關心、愛護、客氣、尊重,乃至于“護短”的。反倒是群眾對陳寅恪很不買帳,極為不滿,正所謂“群情雖未洶涌,但相差也不太遠”。

實際上歷史系一再堅持批判陳寅恪,一再堅持將陳寅恪劃為“中右”,在一定意義上即代表著“民意”。這也是該系領導人在受到上級批評時頗感委屈,一有風吹草動又故技重演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則是他們認為自己的做法“大方向”是正確的)。所以,上面的彈壓歸彈壓,下面的動作歸動作,批判會還是照開不誤。既然不能把陳寅恪揪到會場上來,那就在會場當中放一把椅子,以為代表,缺席審判,直弄到“千夫所指”的地步。



陳寅恪夫婦和他們的三個女兒↑↑

陳寅恪能“橫眉冷對千夫指”,我們能嗎?不是說我們不可能擁有陳寅恪那樣的人格力量,而是說人格力量究竟有多大,還值得懷疑?!蛾愐〉淖詈蠖辍芬粫髡邌柕煤茫骸拔幕钠犯竦降子卸啻罅α?,能使一個人‘頑固’地堅守著逆潮流的、已等同‘過街老鼠’的精神世界?”說到底還是“有恃無恐”。陳寅恪的地位太高來頭也太大了。他可以因為沒有及時收到戲票而向副省長大發雷霆,質問“你這個副省長到底管事不管事”,咱也能?不能,就只好撤退。你可是不要小看“群眾”呢!“群眾”的力量是很大的。一人一口唾味,就能把你淹死。

中國文化的思想內核是群體意識。其具體表現,就是要求凡事都“大家一樣,人人有份”。那么,憑什么我們大家都學習馬列學習政治,你陳寅恪就可以不學習,還要吃香的喝辣的?同理,憑什么我們大家都隨波逐流,惟獨你陳寅恪就可以堅持“自由思想,獨立精神”?想不通。想不通就要革你的命。一時半會革不了,就等待時機。時機總是會有的。

比方說,文化大革命。那時,就連一直照顧陳寅恪的正國級常委陶鑄都被揪了出來,看誰還能保得了你!顯然,我等一般學人如果也想堅持“自由思想,獨立精神”,除非全社會都認同獨立自由,不要求“人人有份,大家一樣”。但現在卻很難。

其次是“守不住”。

怎么個守不住呢?因為要“學以致用”。中國的讀書人,或曰知識分子,內心深處歷來就有一個解不開的疙瘩,那就是總覺得自己的滿腹經綸得有地方派個用場,否則實在是可惜了。所謂“有用”,倒不一定是要拿去換飯吃,換錢花,更主要的還是要有利于國家民族國計民生。因此這種想法不但不可恥,反倒很崇高。

這種崇高感很容易地就會解除了堅守“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心理防線。

比如歷史學家周一良就是。

周一良也是陳寅恪的學生,卻同時又是“文革”中臭名昭著之“梁效”(即所謂“清華北大兩校大批判寫作組”)的成員。這在別人看來是恥辱,周先生現在看也是恥辱,但當時的感覺卻是慶幸。慶幸什么?慶幸自己所學的知識總算派上了用場。這不能簡單地看作是周先生為自己“附逆”行為所作辯解的“托詞”,而應看作他的真實想法。周先生是讀過舊書的人,從小滿腦子灌輸的就是“修齊治平”那一套。

按照這一套說教,一個人之所以要讀書,是為了修身;而之所以要修身,則是為了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就是說,學以致用,服務于政治,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情。所謂“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實現的不但是一個讀書人的人生價值,也是知識學問的自身價值。相反,有一肚子學問卻沒人看重賞識,沒有用武之地,則是最讓人難熬的。這時,如果來了個買家,而且是大買家你還不趕緊賣出去?甚至還有自己上桿子送上門的。

比如馮友蘭就是。

馮友蘭也是參加了“梁效”的,因此也和周一良一樣,頗為情義所不容。說起來馮先生也是海內大儒,怎么會如此糊涂?其實,與其說是“糊涂”,不如說是“自覺”。對此,夏中義的《九謁先哲書》有很好的分析。我同意他的觀點:馮先生是頗有些“圣人情結”的。他的理想,是要成為“當代中國的孔夫子”,成為當局在意識形態方面的首席顧問。你既然打算通過權力中樞來施展“為王者師”的抱負,就先得讓權力瞅著你順眼;而討好權力之捷徑,則莫過于“順著說”。

這當然無妨看作一種策略,卻也是一種危險的游戲。因為無論如何,“順著說”和“獨立精神,自由思想”是不能兼容的,而順了第一回,就會有第二回、第三回。結果,一路順將下來,馮先生幾乎已不知道自己是誰了。最后,“國師”沒當成,反倒當了“梁效”。

馮友蘭守不住,周一良守不住,我們就守得住?

第三是“耐不住”。

堅持“自由思想,獨立精神”,其實就是堅守個人立場,不以社會的好惡為好惡,不以他人的是非為是非。那好,你既然已經“自外于群眾”,也就不能指望別人在乎你、看重你,把你當回事,也不能指望別人理解你、賞識你,聽你那一套。

總之,選擇了獨立自由,就只能走一條孤寂的道路,你能耐得住這份寂寞么?就算耐得住吧,也還有一道坎兒不大容易邁得過去。你可以甘于寂寞,“不求聞達于諸侯”;你可以孤芳自賞,不把別人放在眼里,但你總要吃飯吧?連陳寅恪都感嘆自己是“求醫萬里,乞食多門”,咱們比他就更不如。吃的、穿的、住的,都是“人家”的,而且并不富余。一旦“人家”不給了,咱們會衣食無著,咱就得掃地出門。你叫他如何硬得起來?

的確,要想有思想的獨立,必先有人格的獨立;而要想有人格的獨立,又必先有經濟的獨立。大家都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但魯迅先生能夠“吃了人家的也不嘴軟”,原因之一恐怕就在于他不必餐餐都吃人家的。這才能堅持思想言論的獨立自由。問題是,魯迅先生可以靠稿費版稅養活自己,又有多少學人能靠學術研究獲得經濟上的獨立呢?自由思想,獨立精神,真是談何容易!還是陳寅恪自己說得好:“自由共道文人筆,最是文人不自由?!?/p>

文人不自由,學人更不自由。學人為什么就更不自由呢?因為文人可以只發牢騷而學人總要做事做學問。要做事做學問,就要有條件;而如果你非要堅持什么“自由思想,獨立精神”,這些條件便很可能與你無緣。正如夏中義所說:“事情很明白,當你不思依傍權力,則權力所支配的種種恩惠也就不再賜你,而其制控的諸多不便或不幸倒可能如鬼魂纏你?!?/p>

比如同是研究《再生緣》,郭沫若可以盡閱當時所能看到的珍貴資料,包括北京圖書館館藏、鄭振鐸捐贈的“海內孤本”,陳寅恪就看不到。他只能憑記憶搜索,請助手查找,最興師動眾的也不過是靠“私誼”請外地的學生幫忙,條件差到哪里去了?郭沫若可以在全國學術界眾所矚目的《光明日報》上以“排炮”的方式發表一連串文章,陳寅恪卻只能以“偷渡”的方式,由章士釗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帶出境外刊行,事后還要被追查,境遇之懸殊又何可以道理計。

結果,盡管郭沫若是在1960年經人介紹讀了陳寅恪的著作后,才心血來潮要研究這個課題的,卻能迅速地使之成為國內學術研究的熱點,而陳寅恪的《論再生緣》雖然早在1954年便已完稿,卻只能如陸游所詠之梅花,“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根本無人問津。

這可真是天壤之別。有權,就是比沒權好哇!



這件手札是1927年王國維自沉于昆明湖以后,陳寅恪寫給王國維的挽聯。↑↑

所謂“權”,并不等于或只是政治權力,也包括學術權力。它可能是一種行政權力,也可能只是一種話語權力。比如能批給你一大筆科研經費,為你調查研究、收集資料大開方便之門,讓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等等,運用的是行政權力;說一不二,一言九鼎,“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則是在運用話語權力了。話語權力也很厲害呢!它能決定一個人在學術界混得怎么樣,能不能混出個名堂來,甚至混不混得下去,同樣堪稱“生殺予奪”。

君不見,多少有著真才實學的人默默無聞,多少有著真知灼見的著作埋沒不彰,而某些平庸之輩的平庸之作甚至狗屁不通的東西卻被捧上了天,就因為后者掌握了話語權力而前者沒有么!

行政權力與職位有關,話語權力與地位有關,但在中國現行體制下,兩者之間往往有一種說不清楚的瓜葛和貓膩。長期以來,中國的學術活動尤其是學術評價(評獎、評職稱、批課題等等),一直在行政化的體制下運作。而且,隨著所謂“量化管理”的推行,學術的體制化還有愈演愈烈之勢。體制是不由分說的。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體制也是一視同仁的。無論誰和體制作對,哪怕脫離體制,都將一事無成,甚至連飯都沒得吃。



位于廣州中山大學內的陳寅恪故居↑↑

這里面也沒有什么世道公不公的問題。世道從來就不是為少數堅持“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人設立的。它只為那些愿意“入時合流”的人設立,也只為他們服務,給他們好處。你既然不愿意,那就別到我這里討什么“公道”。在這一點上,它只問“是否”(納入體制),不問“親疏”(血緣交情),因此不是“不公”,而是很“公”。

所以,你不能和體制對著干。你得自覺地納入體制,在體制規定的軌道上運行。比方說,你得先去讀個學位。而且,光有碩士學位還不行,還得有博士學位。然后,你得去評職稱,從助教、講師、副教授一直升到教授。當了教授也還不行,現在教授也分等級呢!比如“博導”(博士生導師),據說就比普通教授高一等。要不然那些“博導”們為什么會把這頭銜印在名片上,就像把名牌商標留在西服袖口上一樣?不過現在“博導”也如過江之鯽了。東西多了就不值錢。所以你還得去爭取別的頭銜,比如能夠決定別人能否升職、得獎、當博導的評審委員。

總之,你得去當學術界的“大佬”。到那時,你就牛逼哄哄了。你寫的書再破也能出版,你寫的論文再臭也能發表,你隨便申請一個什么鳥課題都會批準,有著花不完的錢。你將坐著飛機在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飛來飛去,講學作報告或者參加評審會,放的每一個屁都很香,看著誰不順眼就能把他給滅了,就像阿Q革命成功以后那樣:“要什么便有什么,喜歡誰便是誰”。

這確實很有誘惑力。當然,為此你得先做一點點事情。比方說,你得想方設法每年都發表點論文。其中所謂“權威刊物”多少篇,“核心刊物”多少篇,都是有定數的。你得想方設法去獲獎。其中“省部級”多少,“國家級”多少,也是有定數的。你還得去申請課題。這些課題是哪一級的,有多少錢,在評定你是否能夠當教授、當博導,是否能夠獲得重要崗位津貼時都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最后,你還要填許多表:評職稱要填表,報課題要填表,申請博士點、重點學科,申請博士生導師、重要崗位津貼也都填表。這些表幾乎每年都要填,而且要填一輩子。

請注意,以上所說,只不過是按照制度規定必須去做的事情,尚不包括諸如此類的“詩外功夫”和“畫外功夫”:經常到領導和前輩那里去“走動走動”,請學術權威和社會名流題寫書名或作序,以及邀齊了哥們姐們來吹吹拍拍等等。還請注意,上述過程有可能是很漫長的,沒完沒了的。因為即使你當上了什么,還會有更高一級的什么等著你去當。何況在你爭取當什么的時候還欠下了一大筆人情債要還。于是,當你把這一切都打點停當,躊躇滿志準備干點自己想干的事情時,恐怕就會發現你其實已經不是自己了。

那時候,還說什么“獨立精神,自由思想”呢?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紀念碑↑↑

其實,有些事,也不過就是“一念之差”。

就說前面那些東西吧,當真想通了,也沒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學術地位嗎?不就是話語權力嗎?不就是科研經費嗎?不就是崗位津貼嗎?不就是當教授當博導,吃香的喝辣的,坐飛機住賓館,在主席臺前排就坐,放個屁都有人鼓掌嗎?我們能不能不要?不要,你可就管不了我啦!平時我們總說豁出去了,豁出去了,也就是說,豁出去,就能“了”。

問題是你豁不豁得出去?陳寅恪不能說是完全豁得出去的人,但至少部分地豁出去了。比方說,他能不在乎他所作的研究是否有用,是否入時:“平生所學供埋骨,晚歲為詩欠砍頭”。他也不太在乎自己的著述是否能名垂千古:“名山金柜非吾事,留得詩篇自紀年”。但他對自己身后這些著作的命運還是在乎的:“擬就罪言盈百萬,藏山付托不須辭”。他還不是“滿不在乎”。

陳寅恪的可貴之處,在于他能夠做到并不在乎自己所作所為有沒有意義。意義,這是我們繞不過去的最后一道彎,邁不過去的最后一道坎。我可以不要名,不要利,不要有用,不要別人承認,但我總不能不要“意義”吧?連“意義”都沒有,我做它干什么?然而陳寅恪卻似乎把“意義”看得很淡,一再宣稱自己不過“聊作無益之事,以遣有涯之生”。這話理所當然地被許多人看作是自嘲、反話、憤激之辭,或表現了他的痛苦和無奈。我們當然已無法確知陳寅恪說這話的真實想法,但我寧愿把它看作一種徹底,一種為了堅持“自由思想,獨立精神”而悟到的徹底,盡管徹底得很無奈。

徹底是很重要的。徹底才無礙,才無羈,也才無所畏懼。因為所謂“自由思想,獨立精神”,看重的不是“內容”,而是“形式”。也就是說,它并不在乎你想的是什么,有沒有意義,只在乎你之所想是不是獨立自由的。是則是,否則否。你想的東西再沒有意義,只要是獨立自由地想出來的,就是“自由思想”。反之,即便再有意義,也不是。



1953年中央成立標榜新史學的歷史研究委員會,分別任命郭沫若、陳寅恪、范文瀾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研究所所長,陳寅恪回信婉拒了郭沫若的邀請。陳寅恪這封給郭沫若的信很客氣,但他在另一封給好友的信中表達的是另一種心境:“弟畏人畏寒,故不北行”,短短九字,意可深究。

更何況,如果我們今天以“沒有意義”為由不準別人想某個問題說某句話,那么,明天別人也可以用同樣的理由不準我們想某個問題說某句話。你可以這樣限制我的思想,我也可以那樣限制你的思想,最后的結果,必然是大家都不能自由地思想,而不能自由地思想,其實也就等于不能思想。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自由思想或發展學術)講,我們都得肯定“無意義”的意義。而且,為了徹底,為了確保思想的自由,我們還得否定意義的追求。

否定意義的追求,有這個必要嗎?既肯定“有意義”,也寬容“無意義”,難道就不好就不行嗎?果真如此,當然很好??上В绻覀兊目谔柸绱?,就不會有人去做“無意義”的事了。有意義的事不做,卻去做無意義的,誰會這么傻?那么,大家都去做有意義的事,又會怎么樣呢?就會放棄“自由思想,獨立精神”。因為一件事有沒有意義,不是你自己個人說了算的。要么是社會大眾說了算,要么是權威人士說了算。只有當他們認可了你的意義,你的所作所為才是有意義的。顯然,這就必須以他人的是非為是非,以他人的標準為標準,哪有什么“獨立精神,自由思想”?事實上,中國知識分子之所以總是“毛”,總是想附在某張“皮”上,就因為他們總想有意義。

在中國,純粹的知識、學問,從來就是沒有意義的。只有當它服務于現實,比方說能夠安邦治國或者富民興國時,才被承認為有意義。中國的讀書人為什么那么熱衷于濟世熱衷于做官?就因為只有這樣,“無意義”才能轉換為“有意義”。所以,與其說中國知識分子有一種“政治情結”,不如說他們有一種“意義情結”。

于是,為了使“無意義”轉換為“有意義”,中國知識分子不得不有意無意、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附在某張“皮”上。因為單獨的“毛”沒有意義。單獨的“毛”,無根無底飄浮不定,風一吹來就滿天亂飛,不要說別人看著沒勁,連自己心里都不踏實。

然而知識分子之所以是知識分子,不僅因為他有知識,更因為他是“分子”,既是極少數,又有獨立性。如果附在某張“皮”上,那還是“分子”嗎?王瑤先生說得好:“分子不獨立,知識也會變質?!憋@然,要想無愧于知識分子的稱號,就得堅持獨立立場;要想堅持獨立立場,就不能附在某張“皮”上;要想不附在某張“皮”上,就不能太在乎意義能不能實現。但意義如果不能實現,即等于沒有意義。因此,當我們決定選擇和堅持“自由思想,獨立精神”時,就得先問自己一句:你能不能豁出去連“意義”都不要?意義其實是最難豁出去的,但“若為自由故,意義亦可拋”。因為你如果連意義都可以豁出去不要,那就沒有什么豁不出去的了?

要談陳寅恪,就必須先把這些問題都想清楚。我們想清楚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任天堂鬧鐘上架亞馬遜 正式面向大眾開放售賣

任天堂鬧鐘上架亞馬遜 正式面向大眾開放售賣

游民星空
2025-05-13 16:04:34
威斯布魯克被“匿名消息來源”稱其“不成熟”,小里弗斯為他辯護

威斯布魯克被“匿名消息來源”稱其“不成熟”,小里弗斯為他辯護

好火子
2025-05-14 04:29:36
雖遲但到,司馬南被查,這貨終于涼涼了

雖遲但到,司馬南被查,這貨終于涼涼了

中產先生
2025-03-21 12:22:01
一路“作死”的公知高曉松,終于為自己的不可一世,付出了代價!

一路“作死”的公知高曉松,終于為自己的不可一世,付出了代價!

Thurman在昆明
2025-05-05 12:14:42
終有一天你會明白李嘉誠是對的:中年之后,努力的作用就下降了!

終有一天你會明白李嘉誠是對的:中年之后,努力的作用就下降了!

老方
2025-05-13 15:47:33
這些“偽粗糧”讓血糖飆升,很多人不知道還在天天吃!

這些“偽粗糧”讓血糖飆升,很多人不知道還在天天吃!

大象新聞
2025-05-13 19:30:31
小玥兒這長相,明明跟汪小菲一模一樣!基因這東西絕了!

小玥兒這長相,明明跟汪小菲一模一樣!基因這東西絕了!

阿廢冷眼觀察所
2025-05-14 00:29:48
超三萬人施工,僅12天建成的雷神山醫院,停用4年后荒廢了嗎?

超三萬人施工,僅12天建成的雷神山醫院,停用4年后荒廢了嗎?

歷史有些冷
2024-07-04 20:00:02
未來2個月財運逆襲,家有這3生肖金山銀山往家搬,賺得盆滿缽滿

未來2個月財運逆襲,家有這3生肖金山銀山往家搬,賺得盆滿缽滿

人閒情事
2025-05-12 21:37:54
廣西通報:韋彥被查

廣西通報:韋彥被查

新京報政事兒
2025-05-13 19:09:02
廣州中小學暑假放假時間定了

廣州中小學暑假放假時間定了

新快報新聞
2025-05-13 18:30:11
勞東燕:令人無語的論文查重

勞東燕:令人無語的論文查重

學人Scholar
2025-05-13 21:04:26
CBA總決賽G4戰大決斗!廣廈連夜“搖人”:800名死忠為主隊助威

CBA總決賽G4戰大決斗!廣廈連夜“搖人”:800名死忠為主隊助威

籃球快餐車
2025-05-14 05:35:10
李嘉誠急了!七折拋售北京房產,想與內地撇清關系準備跑路?

李嘉誠急了!七折拋售北京房產,想與內地撇清關系準備跑路?

奇思妙想草葉君
2025-05-11 23:01:20
用親身經歷勸大家:看望病人時,不管關系多親近,都不能帶這三樣

用親身經歷勸大家:看望病人時,不管關系多親近,都不能帶這三樣

明月讀書吧
2025-05-11 19:20:08
脫北者揭秘張成澤被捕真相:死前曾給金正恩戴綠帽,9名愛人殉葬

脫北者揭秘張成澤被捕真相:死前曾給金正恩戴綠帽,9名愛人殉葬

神秘歷史故事
2023-12-18 13:57:42
印巴沖突改寫全球空戰規則!中國只用一個小指頭就讓印度灰頭土臉

印巴沖突改寫全球空戰規則!中國只用一個小指頭就讓印度灰頭土臉

荷蘭豆愛健康
2025-05-14 05:00:12
人不會無緣無故得抑郁癥的,提醒大家:之所以患抑郁癥跟5點有關

人不會無緣無故得抑郁癥的,提醒大家:之所以患抑郁癥跟5點有關

老張話健康
2025-05-13 20:43:57
多一年視同繳費,退休金能多領多少?真相來了!

多一年視同繳費,退休金能多領多少?真相來了!

養老規劃羅姐說
2025-05-13 09:53:11
打破紀錄!金沙江上游葉巴灘水電站取出逾38米混凝土芯樣

打破紀錄!金沙江上游葉巴灘水電站取出逾38米混凝土芯樣

中國能源網
2025-05-12 18:59:14
2025-05-14 06:20:49
尚曦讀史 incentive-icons
尚曦讀史
讀書、思考、文化、史學,本號主要推送近現代史領域文、史、哲、政、法等方面優秀文章。
19364文章數 9763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頭條要聞

退車車主談小米解決方案:20000的積分 好比歡樂豆

頭條要聞

退車車主談小米解決方案:20000的積分 好比歡樂豆

體育要聞

離開曼聯,他在馬拉多納的城市成為明星

娛樂要聞

張柏芝母親節上熱搜!3個兒子引熱議

財經要聞

老股民被收割670萬 殺豬盤牽出20億大案

科技要聞

京東外賣首戰業績如何?創新業務狂攬57億

汽車要聞

或2027年發布 全新寶馬1系假想圖曝光

態度原創

家居
本地
時尚
公開課
軍事航空

家居要聞

簡潔純凈 空靈的東方妙境

本地新聞

春色滿城關不住|溪水浣青苔 鐘乳洞藏多少光陰

松弛感穿搭太適合夏天了,減齡又好看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軍事要聞

印巴?;鸷竽现v話:只是"暫停"軍事行動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仁县| 临沧市| 资阳市| 麻江县| 息烽县| 泾阳县| 仁怀市| 嘉义市| 康乐县| 深圳市| 平塘县| 宁强县| 黔东| 霍州市| 湖北省| 友谊县| 上饶县| 芷江| 建瓯市| 辽宁省| 宝山区| 梁平县| 无锡市| 珲春市| 维西| 赫章县| 漯河市| 河北省| 资中县| 钦州市| 忻城县| 安达市| 莲花县| 凤阳县| 永定县| 汤阴县| 雅安市| 晋宁县| 北安市| 保亭| 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