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漢蹲在村口老槐樹下,盯著天陰沉著臉——立夏剛過,地里的玉米苗正盼著雨水,可天氣預報里的雷暴大風卻讓他心里發緊。
村東頭的李大姐攥著手機來回走,ECMWF說半島地區可能下暴雨,GFS卻講雨量不大,這倆預測對著干,到底該信哪個?五月的山東大地,小麥拔節、玉米出苗,正是莊稼“喝口水”長身子的關鍵時候,可老天爺偏在這節骨眼上“耍性子”。從今晚開始,德州、濱州、濟南這些地兒要迎雷陣雨,半島和魯中北部更是可能“喝猛了”——ECMWF說有大雨甚至暴雨,還帶著雷暴、短時大風。
可GFS卻像給大伙潑冷水,說大部分地區就小到中雨,極端天氣也少,這倆模式“掐架”,讓老鄉們心里直打鼓?!扒迕髑昂蠓N瓜點豆”,可如今立夏的雨帶著脾氣來,濰坊的老張望著剛搭好的西瓜棚直嘆氣:“這陣風要是到6級,棚架怕是扛不住。
”數據顯示,今晚到9號前后,山東自西向東有兩次降雨過程,第一次從夜間開始,第二次范圍更大,可雨量到底有多大,至今像蒙著層霧。
半島地區的漁民更犯難,海上陣風能到6級,出海作業危險,可家里囤的漁需物資還等著運,這天氣真是“兩頭難”。咱農民靠天吃飯,可這天老爺的脾氣,咋就越來越讓人摸不透了?前陣子盼雨盼得嗓子冒煙,如今雨來了,卻帶著“刀槍棍棒”。
濟南郊區的劉叔蹲在地頭扒拉土塊,土還是有點干,他嘟囔著:“要是雨能穩當點下,別摻合大風,該多好啊。
”氣象專家說天氣系統復雜,倆模式各有道理,可落在老百姓心里,就盼著有個準信兒——到底要不要搶在雨前給果樹加固?要不要提前疏通溝渠?
“立夏東風到,麥子水里澇”,老一輩傳下的農諺,在現代天氣預報面前,顯得既親切又有點無力,科技發達了,咋還摸不準天呢?我個人覺得,不管預報咋變,提前做準備總沒錯。
德州的農戶已經開始檢修大棚支架,青島的果農忙著給櫻桃樹拉防風網,咱不能等天災來了才慌神??梢灿欣相l犯難:家里青壯勞力都外出打工,就剩老人孩子,咋對付得了可能的大風大雨?
村里能不能組織個互助隊?這天氣的事,就像一團亂麻。
一邊是莊稼等著雨水灌漿,一邊是雷雨大風可能毀了收成,矛盾堆在那兒,讓人心焦。濱州的王大姐掰著指頭算:“5號夜間下雨,7號晴一天,9號又來雨,這間隔期夠不夠把晾曬的小麥收回來?”數據擺在那兒,不同模式的預測差異明明白白,可對咱老百姓來說,最實在的還是手頭的活計——該蓋的蓋,該擋的擋,能搶一點是一點。
天氣無常,可咱莊稼人有常。
就像村口老槐樹下的黑板報寫的:“早防早治,勝過保險”,老輩人的經驗,配上現代的天氣預報,總能找出個應對法。只是這預報之間的“分歧”,啥時候能少點?讓咱老百姓聽著更踏實點?
這問題,擱在每個種地人的心里,都是個盼頭。
雨眼看著就要來了,不管大還是小,帶著風還是帶著雷,老鄉們都在地里忙著——這是和天氣的較勁,也是對收成的守望。末了想說,天氣這關,咱農民年年都得闖,難是難,可只要心里有數、手里有招,總能在風雨里護住那點希望。天氣無常,人心有常,咱莊稼人眼里,護住地里的收成,就是護住日子的盼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