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首日,古文化街客流達到7.32萬人次。導游張娟負責地接工作,任務應接不暇。她每天至少接待2個團隊,為80余名游客詳細介紹古文化街的歷史人文。 胡凌云 攝
海河游船講解員劉婷婷,“五一”期間加班加點,每天隨船航次7班左右,日均為近700名游客進行講解。 錢進 攝
“五一”期間,五大道馬車驛站13輛馬車全部投用。假期前4天,共接待游客近15000人次。王長福是這些馬車馭手中的一員,遇到客流高峰時,他每天要駕車近30圈。 吳迪 攝
天津人民藝術劇院青年演員程雅昭,“五一”期間第一次登上位于金街的沉浸式演出舞臺,她用全身心地表演認真詮釋《日出》中陳白露這一經典角色,為數萬名南來北往的觀眾獻上對天津城市文化內容的理解與感受。 姚文生 攝
市公安鐵騎護衛機動隊民警徐達在古文化街交通管制路段及周邊區域執勤時化身“活地圖”為游客指路。“五一”假期,市公安鐵騎護衛機動隊通過視頻巡查與路面警力協作配合,及時對易堵路段疏導管控,共計出動230余次警力。
孫震 潘立峰 攝
交通集團雙層觀光巴士導游楊蕾“五一”假期干勁十足。假日期間雙層巴士單日運送游客近萬人,她每天至少要為500余名游客進行講解服務。
張磊 攝
位于赤峰道上張學良故居的一處照相館,“五一”期間每天接待百余名游客前來拍照體驗民國風情,作為這里的一名攝影師,李剛每天要為20多位游客拍照,從早到晚忙個不停。
吳迪 攝
石勝武是紅橋區西北角特色街區的一名店主,經營著綠豆糕、炸糕、驢打滾等各類津味美食。“五一”期間,全國各地的游客來津品嘗美食,他每天接待顧客2000余人,每日銷售量達5000斤左右。 孫立偉 攝
楊洋是地鐵1號線營口道站的一名值班員,負責車站的行車組織以及客運組織工作。早晚高峰她需要在站臺疏導乘客有序乘車。“五一”期間她每天需要引導乘客2萬余人次。
張磊 攝
“五一”期間,意風區內的鐘書閣成為不少游客“打卡”之地。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萬余人,現場工作人員竇曉秀肩負著收銀和理貨的工作,在為游客結賬之余,她還要將身邊區域內的文創產品、圖書等及時歸位。
吳迪 攝
“五一”假期,天津的街頭巷尾涌動著蓬勃生機——地鐵站臺穿梭的人流、古文化街此起彼伏的吆喝聲、西北角美食升騰的熱氣、海河游船上的歡聲笑語、沉浸式演出現場的喝彩掌聲……每一幀畫面都描繪著津城的活力與溫度,而這背后是全市交通、餐飲、文旅等十余個行業近百萬從業者的協同保障。在這個勞動節里,他們用各自的忙碌,奏響城市活力的節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