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界面快訊報道,前不久,外交部舉行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就澳大利亞方面涉達爾文港相關言論進行提問。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我們注意到了有關報道。我們敦促澳方切實為中國企業在澳的投資運營提供公平、非歧視、可預期的營商環境,不要泛化國家安全概念,不要把正常的商業合作政治化。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資料圖)
澳大利亞工黨和聯盟黨近日都宣稱,計劃終止將達爾文港租給中資企業嵐橋集團的99年租約,在澳國內引發爭議。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8日報道,澳大利亞前北領地總檢察長約翰·埃爾芬克為這份租約進行辯護。他指出,達爾文港租約給當地帶來了諸多實在利益。2015年,北領地政府將達爾文港以99年5.06億澳元(1澳元約合4.43元人民幣)的租金租給了嵐橋集團。埃爾芬克表示,這在當時緩解了北領地政府的債務危機,使政府能夠“將資金投入到北領地的項目建設中”。
達爾文港對澳洲來說,可不是個普通港口。它連接著亞洲主要貿易航線,是澳洲和亞洲國家經濟交流的橋梁。嵐橋集團接手后,港口吞吐量翻倍不止,創造了很多工作機會,也帶動了澳洲經濟。2023年,澳洲通過達爾文港出口了約50萬噸礦石,1500萬噸液化天然氣到亞洲。這些數字背后是很多澳洲人的生計。
然而,政治因素影響了這個原本發展得很好的港口。將要進行的選舉,讓政客們不得不考慮選民的想法。強硬的對華政策似乎更容易贏得選票,達爾文港租約問題因此被政治化。
近年來,隨著中美戰略博弈加劇,澳大利亞在美國的地緣政治棋盤里逐漸迷失自我,開始向美國遞上“投名狀”。2025年,澳大利亞政府不顧商業契約精神,總理阿爾巴尼斯強硬表態,若不能通過談判讓嵐橋集團出售港口,將動用國家安全法或《澳大利亞外資審查法》實施強制征收,反對黨領袖達頓更是激進,呼吁直接啟用《國防安全法案》快速收回港口控制權。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資料圖)
澳大利亞選舉由眾議院席位決定勝負,各黨派為爭取選票,可能采取一些具有爭議性的策略。 例如,達頓同時采取對華強硬和改善當地華裔生活條件的并行策略。選舉期間,各黨派的競選承諾的可行性普遍打折扣。 達爾文港歸屬問題最終結果,有待5月3日大選結果揭曉。這是一場典型的政治秀,真實性有待商榷。
眼下特朗普政府正在對全世界挑起“關稅大戰”,澳大利亞自然也深受其害,阿爾巴尼斯此舉寧愿得罪中方也要死抱著美方不放。正因如此,中方在回應時也沒留情,放話稱澳方不要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將中澳企業間正常的商業合作政治化。除此之外,嵐橋集團還直接表明了態度:“達爾文港不會出售!”
特朗普(資料圖)
澳大利亞不想公然和美國作對,也不想讓中國企業成為限制自身發展的潛在危機,綜合來看,澳大利亞更想通過規避中國相關的方式,規避風險。
對于澳大利亞的行為,我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話十分清晰,落實公平的營商環境,不要把正常的商業合作政治化。澳大利亞應該明白與中國的合作是重要的,畢竟在全球化時代中,合作共贏才是發展的主旋律,不要因為一時的政治偏見,而影響到自身的信譽和市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