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延安路商圈五月的風裹挾著商業硝煙,當印著鎏金大字的"胖都來"招牌在禮炮聲中揭開紅綢時,誰也沒想到這場開業慶典竟會演變成全民圍觀的商業倫理課。舞臺前明星云集的盛況與商場內空蕩的走廊形成詭異反差,就像精心設計的舞臺劇突然被撤掉了所有觀眾席。
這場荒誕劇的伏筆其實早在一個月前就已埋下。天眼查記錄顯示,注冊資金高達1000萬元的胖都來商貿公司,其母公司盈都集團在房地產領域深耕二十載,參與過杭州大劇院鋼結構工程等標志性項目。可當集團創始人決定跨界零售時,卻舍棄了沿用多年的"盈都"字號,轉而選擇了與河南零售巨頭胖東來僅一字之差的命名策略。這種刻意為之的"撞名"藝術,在3月底企業注冊信息曝光時,就在社交平臺激起了第一波漣漪。
開業典禮的明星陣容堪稱魔幻現實主義。從《人世間》走出來的老戲骨丁勇岱對著鏡頭微笑拱手,三德子趙亮手持金剪擺出剪彩造型,連淡出公眾視野多年的劉儀偉都重現江湖。更耐人尋味的是,這些明星祝福視頻的拍攝背景里,隨處可見"學習先進經驗,打造杭城新零售標桿"的標語。當七十余條明星慶賀視頻在抖音形成刷屏之勢時,評論區卻涌現出成片質疑:"請明星的錢夠補貼多少件商品?"
走進這座占地3.6萬方的商業體,冷清的一樓女裝區像是被施了魔咒。某件標價899元的連衣裙,吊牌上赫然印著與某快時尚品牌雷同的款號,價格卻高出三成。二樓生鮮區更上演著黑色幽默——宣稱"產地直采"的陽澄湖大閘蟹,防偽戒指上的溯源二維碼竟指向江蘇某養殖基地。這些細節被網友用九宮格照片扒出后,"胖都來模仿秀"的話題閱讀量在48小時內突破1.2億。
法律界的反應比預想中來得更迅猛。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健指出,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六條,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名稱,造成公眾混淆的即構成違法。更微妙的是,"胖都來"注冊類別涵蓋第35類廣告銷售和第43類餐飲住宿,與胖東來的核心業務形成全面重疊。當律師函跨越長江送達杭州時,都姓創始人解釋"胖"寓豐饒、"都"承祖姓的說辭,在網友制作的"全國碰瓷企業名稱大全"表情包里顯得蒼白無力。
消費者用腳投票的場面更具戲劇張力。開業第三天下午,某探店博主直播時,鏡頭掃過空蕩蕩的停車場,畫外音幽幽飄來:"明星能帶來流量,但帶不來復購率。"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五公里外的銀泰百貨周年慶,收銀臺前的長隊蜿蜒至中庭。這種冰火兩重天的景象,讓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王永平在朋友圈感嘆:"當商業創新淪為拙劣模仿,流量反噬只會遲到不會缺席。"
耐人尋味的是輿論場的撕裂現象。支持者搬出商業史上"后來居上"的案例,認為胖都來若真能復制胖東來的管理模式,未必不能成就佳話。但更多聲音指向本質問題:胖東來將67%利潤分給員工、自曝進貨單的"自殺式透明",這種商業邏輯的護城河豈是請幾個明星就能跨越?正如財經作家吳曉波在專欄寫的:"你可以抄走海底撈的扯面表演,但抄不走服務員眼里的光。"
這場鬧劇最終在工商部門的介入下收場。根據杭州市場監管局披露,已對涉嫌商標侵權的行為啟動調查程序。而胖東來官方法務團隊的雷霆行動,則給所有想走捷徑的企業上了生動一課——在短視頻時代,輿論審判的速度可能比司法程序更快。當#胖都來冷清開業#的話題持續占據熱榜時,某網友的評論獲得23萬點贊:"請再多大牌明星,不如把省下的代言費換成更好的購物袋提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