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文章免費,免費!!!
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亮劍》這部經典的電視劇一經放映,便引發了眾多觀眾的討論,多年來熱度經久不衰。
劇中主人公李云龍人生經歷曲折復雜,也引發了人們對于歷史原型的猜測。
在漫長的革命征程中,如李云龍一般行事靈活、思維縝密、膽大心細的我軍將領不在少數。他的身上,也融合了不少真實人物的特點。
透過這個角色,我們可以看到我軍傳奇英雄的影子,他的經歷之曲折,人生之精彩,甚至比起李云龍來說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多次立功,但也飽受爭議,升升降降對他而言是家常便飯。這位傳奇人物,更是創造了不少傳奇事跡。
此人的真實身份到底是誰?除了他之外,李云龍的身上還有著哪些人的投射?
大功大過,經歷傳奇
電視劇《亮劍》中,主角李云龍是個不折不扣的刺頭,也是讓上級領導又愛又恨的人物。
他在作戰過程中常常能出其不意,用神乎其神的方式戰勝敵人,完成任務。但是部隊的組織紀律對他來說,好像并不能成為約束,自由散漫也是他常常被首長批評的特點。
他在革命道路上經歷過多次升職和降職,究其原因,正是他那灑脫不羈的性格所致。
而在真實歷史上,共產黨軍隊中也不乏這樣的人物存在。比如一個堪稱傳奇的軍人賈庭玉,他就是這樣讓首長頭疼。
15歲那年,他就在湖北黃麻加入了紅25軍,從此跟著大部隊南征北戰,開啟了自己的傳奇人生。
他是個偵察兵,也是天生適合當偵察兵的料子。他非常善于偽裝,在直面敵人時毫不怯場,更不會因為緊張而暴露自己的身份。
每一次深入敵群當中,他都能夠以相當出色的方式完成任務。
1935年紅軍攻打天水,他就靠著自己偵察兵的優勢混進了敵后,一把火燒了敵人的碉樓,在引發混亂后還能全身而退,可謂是立下大功。
抗日戰爭時期,他也多次發揮偵察兵的優勢,為部隊的作戰任務做貢獻。
1937年10月,中國軍隊在攻占平型關之后,又因為種種原因而使這一至關重要的戰略地點落到了日本人手里。
徐海東將軍率領的344旅十分憋屈,下定決心要重新把此處奪回來。他們既然能從日本人手里搶一次,那現在就能搶第二次。
雙方交戰開始之前,情報偵察工作非常必要,而且也十分重要。于是,身為偵察排長的賈庭玉自然承擔起了這個責任。
他帶人開展偵查工作,告訴大家在工作開展期間務必做到自然,狀態絕對不能過于緊繃,讓敵人看出任何異常。
他作為帶頭人,表現自然是最好的,任誰也不能想到,看起來平平無奇的一個老鄉,真實身份竟然是八路軍的偵察員。
敵人后勤運輸的路線,在偵查過程中被他完全掌握。他也詳細的把行經方向和途中的重要據點等關鍵信息全部都完整的記錄下來。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情報工作做的好,戰斗勝利的概率必然會大大提升。而擁有賈庭玉這樣一位偵察兵,我軍所掌握的關于敵軍的信息自然比對方多了不少。
1937年10月13日,徐海東將軍率領戰士們攻占日軍據點,根據情報顯示的信息,有針對性的清除了日軍的威脅。
10月15日,他們在日軍后勤部隊的必經路線上設置埋伏,利用高地來隱藏身形,打了對方一個出其不意。
在收拾了后勤部隊,繳獲了大批物資之后,徐海東乘勝追擊,將平型關再次收入囊中。
如果沒有賈庭玉事先偵查的情報,這一仗不會打的如此順利,也不會這么漂亮。他的貢獻和作用,從這一事例中也可見一斑。
只是,立下大功的賈庭玉,在部隊當中卻經常受到打壓。這倒不是因為有人故意針對他,而是因為他自己的革命風格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他是個相當不拘小節的人,在生活中,這可能只是個不痛不癢的特點。但是作為一名軍人,不拘小節、自由散漫便是他的缺陷。
他時常無視組織紀律,在上級領導沒有任何明確指示的情況下,孤身犯險,探查情報。部隊紀律中明確規定的一些禁令,他也總要去觸碰。
抗美援朝戰爭中,他就做了個再次讓自己降職的行動。
1950年龍淵洞之戰爆發前,身為志愿軍39軍營長的賈庭玉帶著兩個戰士再次冒險探查信息。
他們正大光明的前往美軍駐守的陣地,偽裝成南朝鮮軍隊的軍人,大搖大擺地走進了美軍防線當中。
此次行動,他們自然不會無功而返。賈庭玉成功抓到了一名美軍軍官,在用槍托把對方打暈之后,神不知鬼不覺地將其運到了我軍陣地當中。
這位軍官的心理防線早就已經崩潰,所以說了一堆賈庭玉等人聽不懂的外文。他們沒有辦法,只好將這一情況上報,請專業的翻譯人員來破解其中的“密碼”。
就這樣,志愿軍掌握了美國軍隊的許多關鍵信息,之后的戰斗又多了幾分勝算。但是賈庭玉違反紀律擅自行動的事情,肯定也是瞞不住了。
不過,這位一向心大的營長倒也不在乎,能做偵察兵,能夠探查情報,對他來說就是最重要的工作。
志愿軍靠著這份情報成功的包圍了美軍勢力,美國人便想往龍淵洞方向逃竄。他們的這一行動,早就已經被賈庭玉預判,所以其轉移方向也相當于自投羅網。
戰斗結束之后,英雄連誕生了,英雄營也誕生了,但賈庭玉卻不升反降,被派去做了偵察班長。
他的人生軌跡,行事作風,可不就跟“膽大妄為”的李云龍十分相似么?
軍中瘋將,桀驁不馴
李云龍并不是某一個具體的歷史人物的影視形象,事實上,他的身上擁有很多我軍著名將領的特征。
王近山將軍,也是廣為流傳的李云龍原型之一。
1915年10月11日,他出生在湖北黃安縣,從小就是個放牛娃。
生活在農民的家庭里,他時常受到地主的壓迫和剝削。權貴階層對他動輒打罵,小小年紀的他,承受了無窮無盡的委屈和苦難。
反抗,斗爭,這兩顆種子很早就埋在了他的心里。當他見到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時,見到眾多戰士們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時,他便無法抑制住自己的向往。
加入他們,到戰斗集體中去,用實際行動反抗地主,推翻壓在人民群眾頭上的大山,這也成為了王近山的信念。
1930年,他才15歲,就已經加入了紅11軍,成為了一名通信員。
在接下來兩年的時間里,他從一個什么都不懂的新兵蛋子,變成了擁有豐富戰斗經驗的連長。17歲的連長,擁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也有著想要噴灑在戰場之上的一腔熱血。
1932年,紅四方面軍發起了商潢之戰,戰斗過程極為艱辛。
國民黨反動派占領著山上的高地,居高臨下的阻擋我軍的進攻,所以我軍一直無法將戰線順利向前推進。
再這么耗下去,我們的損失會越來越大,戰士們的犧牲也會越來越多。
就在大家十分焦急的時候,王近山作為連長主動請戰,在獲得批準之后,帶著一隊戰士一同上山,與敵人發起了近距離肉搏。
肉搏戰和傳統的槍戰并不一樣,它更加考驗每一位戰士的勇氣,也考驗戰友們之間的配合和信任。
大規模作戰中,子彈會從遙遠的方向射過來,所以戰士們在犧牲之前并不一定能有所察覺。但是肉搏戰不同,致命的武器就在眼皮子底下晃,戰士們會清晰的感受到死亡帶來的壓迫。
而且,他們要把后背交給自己的戰友,所以必須擁有默契與信任。因為交付后背,有時候就意味著交付生命。
不管是悍不畏死的品質,還是團結一致的作風,紅軍都要比國民黨反動派軍隊強上許多。所以肉搏戰中,王近山等人的表現不俗。
在戰斗過程中,他被一個國民黨士兵牽絆了腳步。兩個人互相牽制著滾下山崖,一路都在被山上的堅硬或者尖銳的石頭撞擊。
在這樣的情況下,疼痛是在所難免的,流血同樣也是稀松平常的。但是不管怎么痛苦,不管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已經被血給糊住,王近山都沒有松手。
在兩個人的身形基本穩定之后,他毫不猶豫的拔出手槍,將敵人擊斃。就在殺人時,他頭上的大洞還在鮮血直流。
這次戰斗經歷給他留下了一道醒目的傷疤,也給他帶來了王瘋子的外號。他是很瘋狂,經常瘋狂的用自己的性命完成殺敵任務。
軍中有這樣一位瘋將,上級首長常常會贊不絕口。但是,他也不是沒做過讓人頭疼的事情。
伏擊日軍,預判行動
1943年,擔任太岳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的王近山接到了首長任務,率領386旅第16團秘密趕赴延安,在那里承擔起保衛黨中央的重任。
與此同時,他們還需要護送一批干部和家屬前往黨中央。
正是因為承擔著至關重要的護送任務,在出發之前,陳賡才會千叮嚀萬囑咐,盡量減少戰斗的次數,如果沒有必要情況,盡量不要發起戰斗。
陳賡(中)
敵軍還在無休止的進行掃蕩,這就證明他們的轉移過程必然存在著重重危險。而在護送隊伍中,又有很多人不具備戰斗能力,這無疑又給王近山增加了一種壓力。
剛開始趕路時,他還牢牢的記住了老手長的叮囑,把所有人都偽裝成普通的老百姓,一直沒有挑起事端,安安分分的向前走。
但是在10月下旬,大部隊到達韓略村之后,他的想法又突然發生了改變。
韓略村的地形地勢條件實在是太理想了,這里就是一個天然的伏擊場所,最適合用來給日本人設置陷阱。
一提到日本侵略者,每一位中國軍人的身體里想必都會熱血沸騰。如今有一個絕佳的伏擊日本人的機會擺在眼前,王近山可不愿意放過。
他擺擺手,示意大部隊停下來,而后分別向各個部分下達命令,讓大家有條不紊的開展境界和偵查工作,在此處設計了一個相當理想的包圍圈。
只要日本人前來掃蕩,他們就能發動突襲,把所有人留在這里當餃子餡兒。
第二天,在所有戰士都準備就緒之后,日本部隊果然大搖大擺的來了。13輛汽車依次開進了我軍的包圍圈,車上的日本人對即將到來的危險還一無所知。
王近山看著大魚上鉤,心中可謂是十分滿意。他一聲令下,早已等待多時的戰士們馬上執行命令,從不同的方向向日軍發動攻擊。
被包圍在中間的日本軍隊是進也無法,退也無法,只能被迫承擔從高地上沖下來的大陸軍部隊的進攻。
光從氣勢上來看,他們就矮了一大截。
不到三個小時,八路軍就給這場戰斗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對方120多個日本人,除了3人僥幸逃脫之外,其余人被盡數殲滅在這里。
王近山也不戀戰,見好就收,命令大部隊馬上轉移,不做停留。
而且他已經可以預判敵人的下一步動作,對方一定會出動大批兵力,圍剿他們這支部隊。所以他決定化整為零,把所有人打散,仍然像之前那樣偽裝成三五成群的老百姓。
就這樣,他們不僅讓敵人吃了個啞巴虧,還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成功逃脫,轉移到了延安。
據說,被王近山等人消滅的120多個日軍,并不是普通的士兵,而是對方司令部特意從全國各地抽調而來的軍官。
他的一次出其不意,就讓日本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到達延安之后,毛主席得知途中發生的事情,對王近山也是贊不絕口。從王瘋子變成吳下阿蒙,倒是十分讓人驚艷。
不過,他違反首長指示,擅自發起行動的事情,那也是板上釘釘的事實,還真不愧瘋子稱號。
結語
當我們為影視作品中膽識過人、智勇雙全的形象而驚嘆時,我們的革命先輩正在時空長河的另一邊,用親身經歷譜寫關于中國軍人的傳奇故事。
李云龍式的英雄人物,在革命歷史上留下了他們的姓名。
參考:
《朝鮮戰場1000天——三十九軍在朝鮮》 吳信泉著
中國軍網
央廣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