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滬上聰少 編輯 | 小丸子
引言:對于消費者而言,人家買的是車,管你東風日產N7(參數丨圖片)跟東風奕派007有沒有內在聯系,同樣小米SU7的用戶,并不會在意SU7與極氪007、001等車型的內在聯系。如此不真誠,如此遮掩回避背后,要么是顧及東風奕派的面子,要么是對日產的優化升級和品控優勢不自信。
東風日產N7,價格差不多的前提下,只要你的細節打磨、做工品控更日產,消費者一定會毫不猶豫的將票投給N7,而非奕派007。
該來的總是要來,無法回避不如坦誠相待,真誠才是必殺技。
樂逗汽車注意到,繼去年11月份廣州車展首秀之后,東風日產新一輪電動化轉型力作——N7的上市,再次因為“車型平臺架構”與東風奕派007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遭遇了新一輪的輿論危機。
樂逗認為,之前及當下,一波接一波的輿論危機背后,本質上都是廣大網友、及中國消費者對于這款號稱“20萬以內‘最家’純電轎車”的東風日產轉型力作,身份認同危機。
日產N7、奕派007相愛相殺
換言之,東風日產N7的骨子里,究竟是東風,還是日產?
是不是諸多網友口中的,東風奕派007同平臺架構下衍生出的“換標換殼”產品?
畢竟眾所周知的是,過去燃油車時代,無論是日產還是豐田大眾本田,合資車企在華生產售賣的車型產品,基本上普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頂多會根據中國消費者特殊的喜好,額外“加大加長”一些。
合資車企中的產品設計與開發工作,總體上均由外方牢牢把控,中方合資合作伙伴更多時候扮演的只是簡單的“組裝加工+售賣”角色。
沒辦法,誰叫燃油車時代,中國本土的研發設計能力遠不及這些傳統汽車工業強國的“洋師傅”們,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零部件領域的技術斷代式差距,任中國品牌如何快馬加鞭,可預見的中短期時間內,根本追趕不上!
但是,當新一輪的電動化產業變革浪潮來襲,中國政府不余遺力的大力推動和扶持,中國品牌集中搶抓歷史機遇,歷經過去十余年的狂飆突進,中國品牌在電動化尤其電動化+智能化的全新賽道,實現了所謂的“換道超車”。
同樣沒辦法,這是體質和國情決定的。跨國巨頭大象轉身巨費勁是一方面,國外市場和消費者對于汽車產品的電動化尤其智能化需求,遠不及中國消費者高,這就造成了新的“斷代式”領先:
在電動化+智能化新汽車的定義和研發設計上,中國品牌綜合實力正在引領全球。
東風日產N7和東風奕派007外觀對比
對此,大眾豐田本田日產,甚至是BBA這些豪華品牌“老錢”們,不愿承認,也不得不承認,電動化智能化時代,中國品牌乃至新勢力正在成為這些跨國巨頭和老司機們的,“新老師”!
不信,你看十年前汽車的發明者,奔馳母公司戴姆勒集團就與當時還并不足夠起眼、更沒有如今天這般如日中天的BYD,開歷史先河搞出了國內首家技術合資型車企——騰勢汽車。
十年后,類似的合資合作更是日益頻繁司空見慣。
標致雪鐵龍瑪莎拉蒂吉普等全球知名汽車品牌母公司——Stellantis集團,斥資15億歐元認購了新勢力車企零跑汽車的約21%的股權,并且還與零跑額外共同成立了面向海外市場的合資公司。
豐田、大眾這樣全球數一數二的傳統汽車巨頭,同樣放下身段與比亞迪小鵬等本土車企展開深入的戰略合作。
還真是應了那句老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攻守易勢之后,傳統汽車巨頭和“老錢”們,或許多多少少有些不好意思,覺得面子上過不去,但現實利益和生存危機面前,一切面子不面子的,都是小事,都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當執拗的本田,還在一廂情愿的拿著所謂“更本田、更原汁原味”的本田P7、S7等日式設計的電動化產品,試圖真刀實槍參與到新一輪的電動化智能化爭奪戰的時候,市場和消費者已經給了它們足夠深刻的反應和教訓。
已經上市的立馬大幅降價,后面上市的姿態放的老低。
本田P7低姿態上市S7連夜大幅降價
無須諱言,即便如此南北本田這對姊妹車產品的市場前景,仍難言樂觀,不信過幾個月甚至半年之后再看,冰冷的市場銷量數據會讓本田大法更加的清醒。
時代變了,消費者的需求變了,在中國市場贏得中國消費者的認可與選擇,不是要本田式的“你覺得”,而是要中國消費者們的“我喜歡”。
作為對照,豐田和日產就顯得聰明和識時務的多,很多時候選擇大于努力,入鄉隨俗很重要!
于是我們看到了,上市就一片叫好的廣汽豐田鉑智3X,同樣產品力足夠的“中國化”,定價同樣足夠有誠意的東風日產N7,一經上市訂單就破萬,市場和消費者把票投給了這些與時俱進和謙卑靈活的玩家。
唯獨有一點,不同于廣汽豐田鉑智3X的普遍叫好又叫座,東風日產N7從首秀亮相到正式上市,一直面臨一個極大的身份認同困擾:
廠家極力回避和撇清與中方合作伙伴對應車型產品的內在關系,但網友和消費者并不傻,你越是解釋和掩飾,大家伙兒就越是好奇和打假。
反倒是廣汽豐田在這方面,真誠+坦誠的多得多,大家伙兒反倒不糾結和持續質疑了。
面對外界質疑張勁華如此公開回應
捫心自問,無論是此前東風日產張勁華蒼白尷尬的言辭狡辯,真的只是“巧了”,還是此番東風日產官微正襟危坐式的辯解說明——
“N7與某007車型平臺沒有關系,N7是東風日產全棧自研天演架構下的首款車型,也是面向主流家庭用戶需求正向開發的全新車型,其開發模式整合了中國本士研發優勢與日產全球制造品質標準。
具體來說,兩臺車在底盤懸架與核心部件的設計方案上完全不同,比如前后懸架的擺臂、電池包的殼體結構等都不一樣”。
說實話,看到東風日產官微的這番操作和公開說明,樂逗同學有些替N7感到遺恨和捉急。
產品力本身確實不錯,價格也極具誠意和有市場競爭力,網友們質疑它的平臺架構和身份背景,咱明人不說暗話,真誠一些坦誠一點,不就完事了嗎?
一則,東風日產的營銷官們再如何辯解和嘴硬,上面談到的電動化+智能化時代,中國本土的研發設計及產品定義綜合實力,早已超越日方等傳統汽車老司機,無法回避。
關鍵是,從豐田到大眾,從奔馳到奧迪,中西結合中為洋用,已經肉眼可見的成為了廣大合資車企在華的戰略選擇!
東風日產借助東風的平臺架構和配套資源,開啟新一輪的電動化轉型,沒啥稀奇和不好意思。
東風日產N7內飾比東風奕派007更細膩
二則,東風日產N7與東風奕派007兩款車,尺寸高度一致(軸距、車款這兩項核心尺寸參數更是一模一樣),外觀尤其內飾設計布局同樣若即若離,關鍵價格也高度重合......
本來就難以避免會讓消費者去進行比較、取舍,選購。
作為廠家,尤其真真正正想要在新一輪電動化智能化市場角逐中,贏回市場和消費者的東風日產,沒有必要遮遮掩掩,甚至很明顯的掩耳盜鈴忽悠消費者,真把大家伙兒全當傻子?
客觀來講,東風日產N7與東風奕派007,平臺架構無疑是有密切的內在聯系,東風日產的日方高管都在發布會上直言,N7是中國團隊自主構思、設計開發的首款車。
先在中國市場開賣,后續有望出口到海外其它市場。
一個老外都比你們誠實坦誠的多得多,東風日產營銷“戰狼”們,更沒必要掖著藏著跟大家伙兒玩狡辯+硬洗局。
最后,樂逗汽車認為,東風日產方面完全沒有必要如此掩耳盜鈴糊弄網友,大大方方承認采用了東風自主的平臺架構,但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全新的適配與優化升級,產品定位、做工品控等,很日產,用真誠回應網友贏得用戶!
莫非,東風日產覺得東風自主的平臺架構拿不出手,一方面不得不使用本土的研發技術資源,一方面骨子里仍看不上本本的技術實力和水平?
那不是自相矛盾,更難以服眾和取信于消費者。站在樂逗個人的角度,如果我考慮購買一臺十幾萬的純電家轎車,即便東風奕派可純電、可增程,但無論是鑒于產品的細節打磨還是做工品控,我依舊會堅定的選擇東風日產N7。
對于消費者而言,人家買的是車,管你東風日產N7跟東風奕派007有沒有內在聯系,同樣小米SU7的消費者用戶,會在意SU7與極氪007、001等車型的內在聯系嗎?
如此不真誠,如此遮掩回避背后,要么是顧及東風奕派的面子,要么是對日產的優化升級和品控優勢不自信。
聽勸,你又不是定價比奕派007貴,綜合產品力相較奕派007有過之而無不及,怕個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