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實景版《牡丹亭·游園驚夢》劇照
4月29日,蘇州昆曲傳習所的亭臺水榭中,入夜后微風習習,杜麗娘碎步邁得又輕又靜,身披素帔,蓮步娉婷,眸子輕輕一掃,流轉的眼波讓園林中的觀眾如墜夢中。演出結束,掌聲響起,由俞玖林、沈豐英、沈國芳主演的園林實景版《牡丹亭·游園驚夢》拉開了“登臨計劃——首屆中國戲劇經典保留劇目展演季”的序幕。
本次展演季由中國 劇 協 、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 聯 主辦,中國文聯戲劇藝術中心、蘇州市委宣傳部、蘇州文投 集團、山東衛視承辦。 中國劇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涌泉出席啟動儀式并致辭。 傅亦軒、王春梅、王明珠、常勝梅、何超、金潔等相關單位負責人以及戲劇界專家郝戎、劉侗等出席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由中共蘇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楊芳主持。
展演季聚焦《牡丹亭》《白蛇傳》《陳三五娘》《趙氏孤兒》4部家喻戶曉的中國戲劇傳統經典,由8個院團帶來8臺不同藝術樣式的傳承整理、創新改編與精彩演繹——江蘇省蘇州昆劇院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精華本、蘇州市歌舞劇院舞劇《牡丹亭》、國家京劇院京劇《白蛇傳》、廣東粵劇院粵劇《白蛇傳·情》、潮州市潮劇團潮劇《益春》、福建省梨園戲傳承中心梨園戲《陳三五娘》、上海徐俊戲劇藝術中心音樂劇《趙氏孤兒》、河南豫劇二團豫劇《程嬰救孤》將在蘇州文化藝術中心、中國昆曲劇院、開明大戲院等亮相。
啟動儀式現場
李樹建、曾小敏、何賽飛、王芳四位戲劇表演藝術家出席啟動儀式,暢論經典劇目的傳承與發展。
本次展演季,李樹建將在蘇州唱響豫劇經典《程嬰救孤》。在他看來,戲劇“經典”需要傳承傳唱、傳播普及才能歷久彌新。他回憶,《程嬰救孤》于2002年搬上舞臺,二十多年來大大小小演出了兩千多場,足跡遍布全國,出訪了30余個國家和地區,今年1月還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這部戲既有農村市場,也有城市市場,更有國際市場,一路走來非常不易”。他表示,如今豫劇非常受老百姓歡迎,作為戲劇工作者,更應該以創作為 立身之本,做一個胸中有大義、心里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的戲劇人。
曾小敏認為,一部作品要成為經典,一定要具備時代記憶、人性共鳴,更要能夠跨越代際,得到觀眾和戲劇同仁的認可。由曾小敏、文汝清主演,將于6月在本次展演季上演的粵劇《白蛇傳·情》在經典故事中融入符合當代人審美需求的價值觀,創新突出“情”的內核,讓這部作品跨越了年齡、性別、地域的界限,觸動了無數人的心弦,同名改編電影更是在年輕人中廣泛出圈,成為中國戲曲電影新的里程碑。“這部戲經過十年打磨,演出超過400場,得到了多數觀眾的認可,已經具備良好的市場基礎,這意味著可能也具備了會成為將來的經典的基礎,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努力的方向。”
在何賽飛看來,經典應當是建立在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之上,經得起時間檢驗,老百姓愛看的作品,“傳承不是說說而已,一定要去做,這樣我們的時代才能有源源不斷的經典產生。”
王芳表示,青春版《牡丹亭》從2004年首演開始,20年間演出500余場,收獲觀眾百萬,無數年輕人被圈粉,一出戲普及了一個劇種,持續在舞臺大放光芒,“我希望這種經典永傳不息,讓更多的年輕的觀眾喜歡我們傳統文化,愛上昆曲。”
舞劇《牡丹亭》劇照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傳奇劇本《牡丹亭還魂記》,講述了名門閨秀杜麗娘與書生柳夢梅跨越生死的愛情故事。作為流傳400年的經典,其蘊含雋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蕩的氣,以各種語言、形式,無數次被搬上舞臺。本次展演季,不僅有啟動儀式上在園林中實景上演的《牡丹亭·游園驚夢》,還有在劇場中上演的青春版《牡丹亭》精華本,更有舞劇《牡丹亭》首次和觀眾見面。
舞 劇《牡丹亭》由黎星、黃佳園導演,羅懷臻編劇,胡婕、羅昱文、張引、黃慧慧等優秀青年舞蹈演員主演。該劇 蘇州站四場 演出平均在開票后一小時內全部售罄,熱度高漲。同時,數據顯示,該劇觀眾群體中18歲至35歲的年輕人占比近八成,印證了《牡丹亭》經典IP的藝術創新價值,也充分展現了當代年輕人對于傳統經典IP的濃厚興趣。
導演黎星介紹,團隊耗時20個月創排,在尊重原著精髓基礎上,于敘事、舞美、角色等方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創新。“ 我們要堅信,在古典文學里面,埋藏著很多寶貴的文化基因,我們只需要把它找出來,然后認真地閱讀理解,認真地闡釋表達,相信就會有更多的人發現,這才是中國文化里面最深邃的那份力量。”
在啟動儀式上,陳涌泉表示,每一部經典保留劇目都是歲月長河中的藝術結晶,凝聚著無數藝術家的智慧與心血,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情感記憶,彰顯著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時代精神。 我們要守護好這份文化遺產,讓古老的戲劇藝術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 同時,也要緊跟時代步伐,鼓勵創新,在保留傳統精髓的基礎上,大膽融入現代元素,貼近時代、貼近觀眾,創作出更多反映當代生活、符合大眾審美的優秀作品,讓戲劇藝術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據悉,本次展演季還將配套舉辦豐富多彩的藝術導賞、演后談、快閃、線下工作坊等公益活動,作為戲劇演出的場外延伸,以互動形式吸引年輕人走進經典藝術。
期間,還將舉辦戲劇電影展映,《十五貫》《女駙馬》《紅樓夢》《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野豬林》《李慧娘》《茶館》《鎖麟囊》《傅山進京》9部在不同時期產生深遠影響的戲劇(曲)電影,自5月17日起在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連續6周放映。 5月17日至6月30日,“經典的誕生——中國戲劇經典保留劇目文獻”展覽將在中國電影 資料館江南分館持續展出,通過劇本、曲譜、唱片、舞美設計圖、戲單、劇照等文獻,追溯經典劇目形成、發展的歷史場景,展現中國戲劇經典何以歷久彌新。6月還將召開“骨子戲與新時代戲劇創作”研討會,以劇目展演、電影展映為契機,梳理總結經典劇目創演、傳承經驗,對經典劇目的成因和特點規律進行深入研討,力求為新時代戲劇創作提供借鑒與啟示。研討會后,還將集結研究專論、主創訪談等內容,編輯出版同名文集。
中國文藝網新媒體
記者 | 王麗
編輯 | 王麗
點個“在看”,共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