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沖突還在繼續,當年的猶太人將巴勒斯坦地區一分為二,如今又想在美國與西方列強的支持下,將巴勒斯坦變成自己的領土。
看到這一幕,很多人也感到似曾相識,從清朝時期八國聯軍來到之后的日寇侵華,一番掠奪,但為何沒將中國搞分裂呢?
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中國的五千年文明,始終都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就是“統一”。
而其他的國家或是大洲都曾不斷地出現變化,有的甚至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就比如歐洲的土地上,曾經有強盛的不可一世的羅馬帝國,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的結局都是四分五裂,各自為政。
而我國自秦始皇統一起,主流思想一致都沒有改變,就是統一,就算在清朝時期,也一直在平定藩國,收復西域等地。
這些思想早在春秋時期,就被孔子提出,他認為只有“一匡天下”,才是讓民眾少受戰爭苦惱的根本。
也就是后來的“大一統”。
而看看巴以的矛盾的源頭,就不難發現,自猶太人進入巴勒斯坦起,就開始了他的分裂行為,為何猶太人能輕而易舉地搶占巴勒斯坦的土地呢?
這就還要從哈馬斯民眾的戰斗精神說起了,小到哈馬斯大到整個中東,說著一樣的阿拉伯語,信仰同一個宗教,可他們的戰斗卻是各自為戰。
也就是說,他們也都在對抗以色列,但是卻沒有什么具體的戰略,這一點在新聞中也不難看出,一會兒是哈馬斯突襲,一會兒又是胡塞武裝參與戰斗。
反正共同點就是,不管是部隊還是民眾,組織都是散的,中東的反抗就更不用說了,各自都在打著自己的算盤。
而面對侵略者,我國的反抗就不一樣了。
自大一統思想被確定后,再加上儒家思想的傳播,也就讓每朝每代的人民都有了一個共同的理念,大一統的思想不容被挑戰,這也就成為了民心所向的文化。
所以當外部人士侵略之時,國家統一受到了威脅,人民都會奮起反抗。
比如當年的清朝末期,八國聯軍入侵之后,在廣州三元里,人民曾舉起自己手中的一切武器進行反抗,這讓當時的英國士兵都感到震驚,覺得不可思議。
更可怕的是,三元里村莊的奮起反抗,居然讓八國聯軍都差點放棄了進攻,因為這種不要命的團結和反抗讓手握熱兵器的外國軍人感到害怕。
在近一些的抗日戰爭,就不用多說了,對于日寇的侵略,可以說從小到老都在反抗,還以村子為單位建立起了一支又一支的游擊隊伍。
所以,日本侵華戰爭才會打了這么久,就是因為我國人民都自下到上都用盡全力反抗。
而這樣的反抗行為在巴以戰爭中是很難看到的,偶然有反抗也都是個別人的行為,缺少了組織與戰略。
這樣來看,如果當年的巴勒斯坦就將猶太人打出他們的土地,如今也就不會有這么多的麻煩了。
參考資料:
北京日報:理論一點點|“大一統”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政治理念
中國報道:中國為什么不會分裂:“大一統”始終凝聚人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