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解放軍空降部隊,大家可能第一反應是“跳傘”“輕裝部隊”“快速突襲”。沒錯,這些就是空降兵的標簽。但如果沒有坦克和重炮,數萬空降部隊要率先登島作戰,靠什么才能站穩腳跟,甚至打贏?
這問題聽起來有點懸,但仔細想想,現代戰爭早就不是單純拼火力的時代了。解放軍空降部隊要做到這一點,靠的是一整套戰略、戰術和體系化支撐。
空降部隊跟地面部隊最大的區別,就是它能“飛”過去。通過運輸機、直升機或者其他空投方式,空降兵能直接越過敵人的前沿防線,落在人家后院。這種快速部署的能力,是其他部隊沒法比的。想象一下,敵人還在海灘上修工事,等著你正面硬剛,結果你從天上掉下來,直插他們心臟,這誰受得了?
在登島作戰里,這種速度尤其關鍵。因為島嶼地形通常有限,戰略要點也就那么幾個,比如機場、港口、指揮部。空降部隊可以第一時間搶占這些地方,打亂敵人的節奏。
敵人還沒反應過來,你已經把制高點拿下了,后續部隊登陸就有了立足點。所以,空降兵的第一個殺手锏就是快速部署和突襲能力,靠這個搶先機。
當然,光快還不夠。現代戰爭里,空降部隊可不是一群人帶把槍就跳下去那么簡單。解放軍的空降兵訓練強度和裝備水平在全球都算靠前的,能在短時間內完成集結、作戰甚至防御任務。這不是靠蠻力,而是靠科學化的訓練和計劃。
空降部隊裝備輕,沒坦克沒重炮,火力上肯定吃虧。所以要靠情報和精確打擊補短板。現代戰爭打的是信息,誰知道的多、知道的準,誰就占上風。
解放軍空降部隊要登島作戰,肯定不是盲打。衛星、無人機、偵察機這些“眼睛”會先上,把島上的敵方陣地、兵力部署、火力點摸得一清二楚。有了這些情報,空降兵下地前就能知道往哪跳、打哪塊。比如,敵人的防空系統在哪,指揮部在哪,哪個點最脆弱,這些信息直接決定作戰計劃。
情報有了,接下來就是精確打擊。別看空降兵自己沒重炮,空軍和導彈部隊可不是擺設。在空降部隊落地前,戰斗機、轟炸機或者遠程導彈可以先把敵方的重火力、防空陣地炸一遍。
這樣,等空降兵跳下去,面對的就不是滿血敵人,而是一群被打懵的散兵游勇。解放軍這幾年在精確制導武器上進步不小,像東風系列導彈、長劍巡航導彈,精度高、威力大,完全能給空降部隊鋪路。
所以,情報支持和精確打擊是空降作戰的第二大支柱。沒坦克沒關系,天上有“鋼雨”幫你清場。
空降部隊里還有秘密武器特種兵。這幫家伙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傘兵,而是精銳中的精銳,專門干滲透、破壞、斬首這種高難度活兒。
登島作戰時,特種部隊可以提前潛入或者跟空降主力一起行動。他們的任務可能是炸掉敵人的雷達站、切斷通信線路,或者直接突襲指揮部,把敵方指揮官干掉。你想想,敵人指揮系統一癱瘓,下面部隊還怎么打?亂成一鍋粥是大概率的事兒。
解放軍的空降特種部隊在這方面有不少實戰化訓練經驗。比如,他們會練夜間空投、低空跳傘,甚至在復雜地形下搞滲透作戰。這些技能在登島這種場景里特別管用,因為島嶼地形多變,敵人防線不可能面面俱到,特種兵正好鉆空子。
特種作戰和滲透戰術是空降部隊的第三張牌。靠少量精銳打出大效果,為大部隊爭取時間和空間。
空降部隊再牛,也不可能單打獨斗。現代戰爭講究體系化作戰,解放軍自然也不例外。沒有坦克和重炮,那就借別人的火力。
首先是空軍。空降兵跳下去后,戰斗機可以提供空中掩護,壓制敵方的地面火力。像殲-20、殲-16這些先進戰機,不光能打空戰,還能扔精確制導炸彈,直接幫空降兵清掃威脅。轟炸機也能出動,把敵人的工事炸個底朝天。
然后是海軍。別忘了,登島作戰肯定有艦艇支援。軍艦上的艦炮和導彈,火力可比坦克猛多了。比如052D驅逐艦、055萬噸大驅,裝備的垂直發射系統能打遠程精確打擊,覆蓋整個島嶼都沒問題。海軍還能派登陸艦,把后續的重裝備運上來,支援空降部隊。
再加上火箭軍。東風導彈要是招呼過去,敵人的重火力點基本就廢了。空降兵的任務不是硬碰硬,而是搶占要點、守住陣地,等這些“外援”把敵人壓垮。
所以,協同作戰和火力支援是第四個關鍵。空降部隊是尖刀,但背后有整個解放軍的體系化火力撐腰。
空降部隊還有個特點,就是裝備輕、機動性強。坦克重炮雖然火力猛,但笨重,島嶼地形復雜,未必好使。空降兵正好相反,他們帶的都是輕武器、便攜式導彈、迫擊炮這種家伙,跑得快、轉得靈活。
在島上作戰,地形可能是山地、叢林或者城市,空降兵可以快速轉移陣地,避開敵人的主力,專挑軟柿子捏。比如,敵人把重火力集中在正面,空降兵就繞到側翼或者后方,打游擊戰,拖住敵人,等大部隊上來。
解放軍的空降部隊這幾年還裝備了不少新玩意兒,像輕型突擊車、便攜式反坦克導彈,這些東西重量輕、威力不小,正好適合空降作戰。靈活機動這點,真不是隨便說說的,而是實打實的戰斗力。
所以,靈活機動和快速反應是第五個法寶。打仗不光靠硬實力,巧勁兒也很重要。
現代戰爭不光打人,還打心。空降部隊落地后,可以配合心理戰和信息戰,讓敵人自己先崩潰。
比如,空投傳單、用無人機廣播,告訴敵人“你已經被包圍了,抵抗沒用”。或者切斷敵人的通信,讓他們聯系不上指揮部,士氣自然就垮了。解放軍在信息戰方面有不少積累,像電子干擾、電磁壓制這些手段,都能讓敵人變成聾子瞎子。
心理戰和信息戰是第六個殺招。不用開槍,敵人自己就投了。
空降部隊落地后,不是光顧著打,還要學會守。島嶼地形多變,有山有林有灘涂,空降兵可以就地取材,利用這些天然屏障構筑防御工事。
比如,搶占制高點,用迫擊炮和狙擊手壓制敵人;或者在叢林里設伏,打游擊戰。解放軍的空降兵訓練里就有不少野外生存和地形利用的內容,能在惡劣環境下堅持作戰。守住陣地,等后續部隊上來,任務就算完成了。
這點在實戰中特別重要。空降兵畢竟人數有限,火力也有限,守不住就白跳了。地形利用和防御工事是第七個支撐點,靠這個穩住局面。
說了這么多戰術,解放軍空降部隊為什么能行?因為訓練硬、準備足。
這些年,空降兵的演習越來越貼近實戰。跳傘、夜戰、復雜地形作戰,這些都是家常便飯。裝備上也有升級,像新型運輸機運-20,能一次拉好幾百人,空投能力杠杠的。還有空降戰車、便攜式防空導彈這些新家伙事兒,讓空降兵的戰斗力翻了好幾倍。
登島作戰不是臨時起意,得提前做功課。氣象條件、潮汐變化、地形特點,這些都要研究透。空降部隊的每次行動,都是靠無數次推演和準備堆出來的。
所以,訓練和準備是基礎。沒有這個,其他都是空談。
總的來說,解放軍數萬空降部隊在沒有坦克和重炮的情況下,登島作戰靠的是快速部署、情報支持、特種作戰、協同火力、靈活機動、心理戰、地形利用這一整套組合拳,外加扎實的訓練和準備。現代戰爭不是單打獨斗,而是體系對體系的較量。空降部隊只是這盤棋的先鋒,背后是空軍、海軍、火箭軍等全體系支撐。
當然,實戰里變數太多,紙上談兵好說,真打起來還得看執行力。不過從解放軍這些年的發展看,這種能力不是吹出來的,而是實打實練出來的。登島作戰能不能成,最終還得戰場上見真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