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在古人筆下,海棠的美并不濃烈,而是透露著嬌羞怯弱的韻味,婀娜多姿的花容下蘊藏著醉人的魅力。
每年四月清明前后,故宮海棠花開正是最佳觀賞期,為北京春日最明媚的盛景。“雖艷無俗姿,太皇真富貴”,“猩紅鸚綠極天巧,疊萼重跗眩朝日”,海棠花次第綻放,與宮墻內的繁花簇簇一同點綴著這座承載百年歷史與文明的紫禁城。
故宮海棠的花期約兩周,若遇大風或大雨,花期可能會縮短。今年北京大風忽至,吹落花間春淚多,廊道白了,石橋白了,滿地粉白總是詩。徜徉故宮,回望,昨日海棠花開似錦,共赴一場跨越古今的文人雅集,探尋芳華流轉篆刻成的永恒,再現東方古韻中的美學雅趣。
圖源:微博@故宮博物院
故宮里的海棠主要分布在三處,一是午門—協和門—文華殿區域。從午門進入宮里后,向右側前行,穿過了協和門,就能看到宮墻旁栽種了一排海棠,這個區域的游客相對較少,可以讓拍照有更多的可能。
穿過協和門,便是文華殿前的小花園,這里是欣賞海棠的關鍵區域。這里的每一株海棠都仿佛有自己的性格,在紅墻黃瓦間展現出獨特的姿態。如果想近距離欣賞海棠花,這里無疑是拍花朵細節的最佳選擇。
圖源:微博@故宮博物院
文華殿前的海棠花在古籍中有跡可循,這里有紫禁城中最早的兩株海棠,據記載早在清末就已經存在,距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
當年乾隆皇帝準備編撰《四庫全書》時,就在文華殿前種植了八十一株海棠,寓意著“九九歸一”,試想下,幾百年前,暮春時分,翰林院的編修們在此伏案校勘,窗外的花瓣隨微風慢慢飄落,墨香與花香交織,點點陽光穿過海棠花樹,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畫面。
后來,故宮人在文華殿前,從協和門到東華門,廣泛種植海棠。人間最美四月天,海棠花開傾國色。如花似葉,嫣然一笑,歲歲年年,共占春風。
圖源:微博@故宮博物院
第二處是珍寶館—頤和軒區域,頤和軒門前也有一株海棠,不過若想欣賞到此處的海棠,需要買票進入珍寶館,不過也正是因為需要買票,與其他區域相比,此處會相對清靜一些。同時,在規劃旅游路線上,容錯率更高。
在珍寶館內,也有很多的文物上有海棠花元素,比如在銅鍍金點翠嵌珠石海棠仙鶴紋頭花上,就有海棠花,它與仙鶴、壽桃等紋飾相組合,共同寓意著長壽吉祥。除此之外,因“棠” 與 “堂” 諧音,寓意美好、幸福、富貴、和諧,在傳統紋飾中,它常與其他吉祥花卉相組合,寓意 “玉堂富貴”。
圖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第三處是慈寧宮花園區域,慈寧宮花園內的四個角落都有海棠,其中西北角吉云樓旁的海棠最為獨特,海棠樹與二樓的隔層相映,自然與人文巧妙地結合,共同構成了一幅構圖巧妙的畫作。
相傳在永壽宮前的海棠樹有一段神秘的經歷,在光緒二十六年,慈禧太后西狩前夕,下令將數余株西府海棠移植到這里。后世有傳聞稱,慈禧太后晚年常常坐在海棠樹下,將飄落的褪色海棠花瓣夾在《楞嚴經》內,為這座夕陽下的城池增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
圖源:微博@故宮博物院
曉日烘晴宿霧開,海棠枝上曉云和。嬌甚羞澀胭脂雪,魚身帶花映星河。而無論是古人的詩句,還是今人拍下的動人照片,都無法完全復刻海棠花純粹的美。特以故宮為邀,與您相約下一個海棠花季,邀您親自踏進珠綴重重花海中,邂逅從歷史中流淌過來穿越千年的仙霞浪漫。
本文內容以官方及網絡資料為基礎,在細節創作上適當地發揮了一些聯想和創造。
【小提示】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僅為配圖表達。如有問題,請私信聯系【松蘭書社】小學士說明,萬分感謝。轉載文章需經【松蘭書社】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