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最后一個王朝,清朝到底是怎么樣的?
我們只能通過《清宮秘史》去探究清朝皇帝的故事,但任何事都不如親身經(jīng)歷的人詳細講述,他們才是清朝重大事件的見證者。
上個世紀,一位名為玉祥的貝勒訴說了一件關(guān)于珍妃的事情,一下子就推翻了人們的認知。
那件事在他看來記憶猶新,當時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婆媳爭斗,皇帝難做
說起珍妃,可以說她應(yīng)該是占據(jù)光緒皇帝一半人生的光。
當時選秀的時候,珍妃便被光緒皇帝一眼相中,很快便被封為嬪妃。
曾受西方思想影響的珍妃,自然不喜歡宮里的繁文瑣節(jié),便讓家里人將自己的東西送來北京。
而珍妃最喜歡的便是照相機,她珍惜地摸了摸剛剛從外國買來的照相機,迫不及待的將身邊的事物照了下來。
而此時光緒皇帝來到珍妃的宮中,看著她手上奇形怪狀的東西,頓感好奇。
作為被慈禧太后操控的傀儡,光緒皇帝的生活是壓抑的,但最開心的時候便是學習新事物的時候,天文、數(shù)學等,他都有所涉獵。
如今看到所謂的“照相機”,他也沒被曾經(jīng)的傳聞嚇到,反而讓珍妃給自己照幾張。
此后,二人經(jīng)常在一起照相。光緒也拿著照相機,記錄下了各種狀態(tài)下的珍妃。
然而,這件事傳到了慈禧太后的耳朵里,她頓時大怒,認為因為珍妃,光緒皇帝竟然不學無術(shù),不理朝政。
她立馬找來珍妃,并下令將照相機損毀,將那些被洗出來的照片全部燒毀。看著珍妃臉上悲痛的神色,慈禧太后頗為痛快。
但令人嘲諷的是,在后來外國軍隊入侵的時候,慈禧太后竟然主動學習西方文明,甚至還找了一名專業(yè)的攝影師,來記錄她的生活,著實有些諷刺。
不過,慈禧將相機燒了的這件事,僅僅是婆媳斗爭中的一個小插曲。二人互相看不順眼,而光緒皇帝夾在二人中間,十分難做。
這還只是小打小鬧,直到后面發(fā)生的事情,才讓慈禧太后對珍妃不再留手。
那是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結(jié)束之后,湖南等地掀起了一場變革。以梁啟超為首的維新人士聯(lián)名上書,希望光緒皇帝能夠變法危險,改變這個舊社會。
書信上字字珠璣,針砭時弊,將社會的現(xiàn)狀分析得頭頭是道。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說到了光緒帝的心坎上,還是守舊的勢力過于強大。
而慈禧太后自從垂簾聽政后,根本不愿放權(quán)。即便被迫回到了后宮里,她的手底下依舊有著探子,監(jiān)視光緒皇帝的一切,讓其頗受掣肘。
他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但心中還有一絲猶豫。
待下朝之后,光緒皇帝不自覺地就來到了珍妃的寢宮,或許心中隱約感覺能從她的身上尋找到答案。
而在光緒說完自己的煩惱后,珍妃對此十分贊同。她也認為時代需要變化,那些舊臣只不過是限制了清朝的發(fā)展。
珍妃僅用幾句話,就讓光緒皇帝下定了決心。隔天,光緒帝便下達詔書,征召維新人士前來北京,進行變法。
在變法的過程中,珍妃也參與其中,甚至還給光緒推薦了幾位接觸過西方思想的人才。
而就在變法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慈禧太后竟然突然發(fā)難……
變法失敗,珍妃被囚
而慈禧太后之所以發(fā)難,則是因為那些舊臣的一紙訴狀。他們認為光緒皇帝采取的變法,嚴重影響了守舊勢力的利益,還將會影響到慈禧太后的權(quán)力。
實際上,光緒皇帝也是這么想的,他想要通過這種方式掌控更多的權(quán)力。
慈禧太后立馬坐不住了,立馬命令身邊的李蓮英召集各位老臣,商議計策。
最后,他們決定先將光緒皇帝關(guān)起來,這樣梁啟超他們便沒了支柱。
因為慈禧太后的干涉,維新變法失敗,慈禧太后與光緒徹底撕破臉皮。
珍妃得知消息后,躲在自己的宮中,生怕被懲罰。
只可惜“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因為珍妃也參與國變法,加上慈禧太后對她不喜,現(xiàn)在終于有了懲治她的借口。
這一次,珍妃在劫難逃,被關(guān)進了一個窄小的房間中,由專門的人看守。
沒有特殊的情況,珍妃不被允許出去,更不允許與人交流。前來送飯和衣服的宮人,微微打開那扇活窗,將東西送進去之后,便匆匆離開。
久而久之,再活潑的人遭受這樣的處境,也會變得精神錯亂。
再加上,一些教習婆婆對其多有打罵,珍妃的精神愈發(fā)恍惚,終日頭發(fā)凌亂,送來的食物抓起來就吃。
其實在剛開始的時候,珍妃是抱著希望的,她希望光緒皇帝能夠前來救她。只可惜,與珍妃處境相似,光緒也被關(guān)進了書房中,沒了自由。
珍妃眼中的光亮瞬間消失,迎接她的只有無盡的黑暗……
不知過了多少天、多少年,那道被鎖上的大門終于被打開了,一些太監(jiān)宮女沖了進來,直接就將她拉了出去。
此時的珍妃尚且不知她的生命已經(jīng)即將走到盡頭。
她被帶到了寧壽宮的后面,看見了刻薄的慈禧。
只不過那時的慈禧錦衣綢緞、珠光寶氣,如今的慈禧太后卻穿著百姓的衣裳,臉上都是慌張的神色。
原來距離珍妃被關(guān)起來已經(jīng)過了兩年的時間,現(xiàn)如今八國聯(lián)軍侵華,清軍快要頂不住了,慈禧太后決定帶著光緒皇帝,還有一眾大臣離開。
不過,在離開之前,珍妃這件事必須要處理。
于是,慈禧太后一聲令下,珍妃便被投入井中,隨后眾人便逃離了紫禁城。
當時執(zhí)行命令的是李蓮英的手下崔玉貴以及一名叫做王德環(huán)的宮女,他們每次想起這件事的時候都心有余悸,根本不愿回想這件事。
不過,由于時代久遠,加上沒有考證,一些人認為推珍妃下井的人竟然是小德張。
小德張極為冤枉,他四處奔走,到最后終于找到了親眼見證的人……
貝勒與太監(jiān)的自述
珍妃被推入井,與小德張什么關(guān)系呢?
原來小德張也是一個重要人物,除了李蓮英被慈禧賞識之外,小德張也曾因為會演習,得到慈禧太后的青睞。
這之后,他來到李蓮英的手下做事,可以說是李蓮英的半個徒弟。
不過,太監(jiān)之間也有職位差別,而小德張的目標便是李蓮英。因此,他模仿李蓮英的一舉一動,對慈禧太后愈發(fā)恭敬。
只不過,小德張也有自己的心思,游走在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之間,曾對二人都表過忠誠,在宮中愈發(fā)順風順水。
僅用幾年的時間,小德張便成為了太監(jiān)總管,對宮中一些私密的事情也十分了解。
他也知道在西北方的一間小屋中住著光緒皇帝最愛的妃子,也聽說過曾經(jīng)珍妃的“傳說”,只不過沒過多久就消香玉隕了。
他跟珍妃都沒見過幾面,怎么可能就將其推下井了呢?
因此在晚年的時候,他為這件事四處奔走,言真意切地表示珍妃那件事不是他做的。
而在這件事愈演愈烈的時候,一位名為玉祥的晚清貝勒站了出來,表示推珍妃下去的就是崔玉貴和一名宮女。而他也親眼目睹了那件事。
八國聯(lián)軍侵華的那段日子,也是他記憶最為深刻的。
當時他與其他幾位貝勒到皇宮中閑逛,不經(jīng)意便來到了壽喜宮,看到了令他們大為震驚的一幕。
那口井,是珍妃最后的歸宿。而珍妃臨死前的不甘,也讓他記憶猶新。
不過,他們的自述都是在清朝滅亡之后。在他之后,崔玉貴也曾回憶這件事,只說了一句,那就是“珍妃真的很了不起”。
清朝那段歷史,對于我們來說只是一段可聽的故事,但對于那些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人來說,可能是一段不忍回首的記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