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識,小龍蝦今日分享第1200期,歡迎關注!
許多人會這么說:大家都退休了,退休后個人不再創造價值,養老金應當一視同仁!
養老金是對勞動者的延遲補償。
一位在工廠車間勞作四十年、經歷產業轉型陣痛的技術工人,與在辦公室從事輕松文職工作的職員,他們的工作強度、職業風險、知識技能投入存在天壤之別。
前者可能因長期高強度勞動落下職業病,后者或許能在退休后迅速開啟第二職業。
簡單將養老金拉平,實質是對勞動者幾十年默默付出的漠視。
簡單的說:我那么努力的工作,不就是為了退休后能輕松點?哪能一樣多呢?
養老金制度的 “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原則,是長期實踐檢驗的公平。
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中,企業和個人每月按照工資比例繳納保費,高收入群體繳納基數更高,為社保基金注入的資金更多。
若突然推行養老金平等化,高繳費人群會失去繳費動力。
而社保基金一旦失去充足的資金來源,最終損害的將是全體參保人的利益。
簡單的說:我繳納的多,你不給我多拿?我為什么還要多繳?
絕對平均的養老金制度無法推動進步。
試想,若無論學歷高低、崗位風險、工作強度如何,退休后都領取相同數額的養老金,誰還想進步?。
反正都一樣,為啥不躺平呢?
現在已經沒有大鍋飯了!
公平,是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機會均等與結果正義。
養老金制度需要兼顧效率與公平,既要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又要尊重高貢獻者的合理權益。
唯有如此,才能讓社會保障體系既充滿溫度,又不失對價值創造的尊重,真正實現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的社會理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