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文彥波 李諶涵 記者 陽錫葉)撿垃圾、掃地、擦窗戶……近日,在湖南城市學院的校園里,參與校園環境衛生清潔的學生越來越多,參與晚了還很難找到勞動地點。該校啟動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只要完成一定時長的公益勞動就可以拿到學分。
近年來,湖南城市學院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以“五五三”勞動教育模式為引領,為學生全面發展指引方向。
何為“五五三”模式?即堅持勞動教育與勞動實踐、文明養成教育、專業教育、社會實踐、雙創教育“五結合”,從勞動觀念、勞動知識、勞動實踐、勞動技能、創造性勞動實踐“五維度”構建勞動素養評價指標體系,同時通過“雙主體”評價(教師、家長與學生共同參與)、“雙度”評價(勞動素養達成度和勞動表現滿意度)、“雙域”評價(學校和居家表現),實現對學生勞動教育的全面、科學評價。
“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模式,構建起一套科學、全面、有效的勞動教育評價體系,讓學生在勞動中成長,在評價中進步。”該校學生工作部部長余洪介紹,這一模式打破了傳統勞動教育的局限,將勞動教育融入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
特別是在專業教育中,學校結合不同專業特點,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勞動實踐活動,讓學生提升專業勞動技能;在雙創教育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類創新創業競賽,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性勞動能力。
為確保勞動教育的有效實施,湖南城市學院修訂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勞動教育在各學科專業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中的地位,為勞動教育的開展提供了頂層設計。在課程內容體系建設上,該校構建了“通識教育必修課+專業實踐必修課+綜合實踐必修課+勞動教育特色選修課”四位一體的勞動教育課程群,涵蓋勞動價值觀教育、勞動知識學習、勞動技能訓練等豐富內容。
“自入校以來,每周四下午,我都會參加學校的勞動實踐課,拔草、打掃衛生……勞動強度雖然不大,卻讓我們在勞動中感受到收獲的喜悅。”湖南城市學院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董振昊表示,學校的勞動實踐課培養了自己的責任感、奉獻精神和吃苦耐勞的品質。
畢業后,董振昊來到新疆,用奮斗譜寫青春的贊歌,并獲評“全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湖南省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優秀典型人物”。
“眾多校友的卓越事跡,無一不是學校勞動教育成果的生動展現。”該校副校長孫倩說。未來,湖南城市學院將進一步深化勞動教育評價改革,不斷優化“五五三”模式,持續探索勞動教育新路徑。
作者:文彥波 李諶涵 陽錫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