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4+4”憑借一己之力打破了大家對醫學教育的固有印象,原來在普通人苦苦堅守“5+3”的本碩博連讀以及三年起步的醫院規培時,富家子弟搖身一變,就能在二十出頭拿到醫學博士的學位、三十歲不到直接成為拿上手術刀的醫生,何其諷刺?
而隨著“協和4+4”走紅之后,有家長后知后覺的發現:志愿報考指導名師張雪峰,幾乎從未在直播間主動談及過“4+4”項目,原因也很真實,這個項目不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能實現的,而直播間提問的家長,不說100%,至少九成以上都是普通的家庭背景。
而張雪峰給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所規劃的路線,都是基于家庭情況“求穩的最優解”,張雪峰曾力薦過電氣自動化專業、計算機專業、通訊工程專業等等,但卻鮮少主動推薦醫學專業,是這個專業含金量低嗎?似乎并非如此,回顧張雪峰在直播間的連麥,有一個女孩的提問令人印象深刻,直播間20w觀眾都為之沸騰了。
全校第一學霸想學醫,張雪峰一句話警告:讀不了本博連讀,別碰!
距離高考的時間越來越近了,女同學面對著課桌上堆成小山的試卷,腦海里想著的,卻是自己的夢想——學醫,這個夢想隨著高考時間的臨近變得越來越清晰,她迫切的希望自己的夢想能得到肯定和支持,于是她想到了連麥張雪峰。
作為志愿報考指導名師,張雪峰總能用最犀利的語言給予學生和家長最真實的建議,可盡管女同學已經做好了這樣的心理準備,可當她聽到張雪峰老師的回答后,還是難掩悲傷。
女同學先是介紹了自己的基本情況:高中成績優異,成績穩定在全校前七名,也經常斬獲全校第一名,作為同學眼中的學霸,女同學很清楚自己的短板——物理,對比前十名其他同學的分數,自己的物理算是弱勢學科,因此她也經常擔心這會耽誤了自己的學醫夢想。
“張雪峰老師,我這種情況適合學醫嗎?”沒想到張雪峰沒有回應關于物理學科薄弱這一問題,實際上對于能在全校斬獲第一名的學霸來說,所謂的弱勢學科,也不過是相對而言,總體分數只要夠用,學醫是不成問題的,但是張雪峰老師卻從另一個角度給了女孩一句話的警告:"聽我一句,讀不了本博連讀,千萬別碰醫學!"
這句話猶如一枚炸彈,在二十萬觀眾中引發軒然大波。張雪峰老師的話直指醫學教育中一個不成文的現實:本博連讀的學生往往比傳統路徑的學生擁有更多隱形優勢,尤其在進入頂級三甲醫院時,二者之間的差異體現的淋漓盡致。
本碩博連讀的優勢體現在多方面,但也要結合學生自身情況再做決定
而這種差異不僅關乎學歷層次,更體現在資源獲取和職業發展上。本博連讀,全稱是八年制本博貫通培養,從本科到博士一氣呵成。傳統的"5+3"則是五年本科加三年碩士,畢業后還需三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才能獨立行醫。
表面看后者似乎更短,但前者卻能在關鍵環節——三甲醫院招聘時占據明顯優勢。去年,上海某三甲醫院招聘啟事明確寫道:"博士學歷起",這直接將眾多碩士畢業生排除在門外,對醫學生來說,這種學歷差異足以改變職業軌跡。
為什么醫院招聘對本碩博連讀的醫學生格外青睞?評論區不少過來人的經歷說明了一切,復旦大學醫學院本碩博畢業生小林回憶:在華山醫院規培期間,導師直接將自己推薦給人事科:"這孩子從大二就跟著我做課題,手術室閉著眼都能找到路。"
相比之下,那些普通路徑申請的博士生,簡歷還在主任辦公桌上堆積如山。本博連讀的優勢不僅在于學歷,更在于與導師建立的長期緊密關系,這種關系在醫療行業尤為珍貴。
可即便清楚了解本碩博連讀的優勢,也得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再做決斷:自身學習能力、家庭經濟條件、心理承受能力等等,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分數情況,全校第一的成績固然令人驕傲,但還是要根據自己的模考分數再做決定,畢竟省重點的全校第一和縣城中學的全校第一還是有區別的,認知正確,才能少走彎路。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