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白面書誏
編輯|白面書誏
2005年,《家有兒女》橫空出世。
一經播出就創下收視新高。
其中,齊耳短發,總是圍著碎花裙的“劉星姥姥”,更是成為了全民記憶。
標志性的笑容加上溫柔的語調,讓人瞬間感到家的溫暖。
只可惜,在熒幕上幸福美滿的她,現實生活卻經歷著各種波折。
01
16 歲那年,孫桂田跟著舅舅來到了北大荒農場。
遠離了熟悉的城市,眼前是一望無際的黑土地,周圍是陌生的面孔,她心里既緊張又期待。
幸運的是,從小就對京劇癡迷的她,憑借著扎實的基本功和靈動的表演天賦,順利加入了農場的京劇團,開啟了她的藝術之旅。
在京劇團里,她認識了嚴老師。
他比她大 16 歲,身上有著東北人的豪爽和熱情,對這個初來乍到的北京小姑娘格外照顧。
每次她在排練中遇到困難,他總是耐心地指導她,給她示范動作、糾正唱腔。
生活里,她也像大哥哥一樣。
在寒冷的冬天為她送來熱乎乎的飯菜,在她想家的時候,陪她聊天解悶。
當時的社會環境,大家的思想都比較傳統,劇團領導覺得嚴老師和孫桂田很般配,便出面撮合他們。
那時她16歲,涉世未深,面對領導的好意,不好意思拒絕,再加上嚴老師平時的照顧,讓她心里也有了一絲依賴。
于是,兩人很快就結婚了。
婚后,她生下了女兒,一家人的生活簡單而溫馨。
然而,命運似乎總愛捉弄人。
京劇團突然解散,他們失去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只能靠種田維持生計。
每天天還沒亮,她就要跟著丈夫下地干活。
除草,
施肥,
收割。
繁重的農活壓得她喘不過氣來。
她不愿女兒和她一樣,于是為了讓女兒有更好的生活,她狠下心,把女兒送回北京,交給大媽照顧。
自己則留在東北,和丈夫一起扛起生活的重擔。
那時候,通訊不便,她只能通過一封封家書,寄托對女兒的思念。
每次收到女兒的來信,她都迫不及待地打開,看著女兒稚嫩的筆跡,想象著女兒的樣子,淚水總是忍不住模糊了雙眼。
日子一天天過去,孫桂田的兒子出生了。
本是一件喜事,可大媽的一個意外,讓這個家庭再次陷入了困境。
大媽年紀大了,不小心摔骨折,無法再照顧女兒。
無奈之下,她只能帶著兒子回到北京,一邊照顧受傷的大媽和年幼的女兒,一邊還要想辦法賺錢養家。
為了補貼家用,她開始做一些小手工生意。
她用彩紙折出精美的花朵,用毛線織出可愛的玩偶,拿到集市上去賣。
每天,早早地起床,把孩子和大媽安頓好,就帶著做好的手工出門,在寒風中一站就是一整天。
有時候,一整天都賣不出一件,她的心里滿是失落。
生活不易,感情也一樣。
因為長期分居,兩人感情也漸漸疏遠。
她知道,這樣的生活不是長久之計。
經過深思熟慮,她主動提出了離婚,并且選擇凈身出戶,只希望能給丈夫減輕一些負擔。
離婚那天,嚴老師送了她一個小板凳。
她至今都還記得,那天的陽光有些刺眼,丈夫把小板凳遞給她。
明明什么也沒說,可她從嚴老師的眼神里,看到了不舍和無奈。
如果第一段婚姻是遺憾,那么第二段婚姻就是無奈。
02
在孫桂田人生最困難的時候,大林出現了。
他每次來看望她,都會給孩子們帶些小零食,陪孩子們玩耍,孩子們也很喜歡這個和藹可親的叔叔。
他還會幫著孫桂田做一些重活,修修家里的家具,挑挑水,讓她在疲憊的生活中感受到了一絲溫暖。
漸漸地,大林開始追求孫桂田。
他對她說,他欣賞她的堅強和善良,想要和她一起照顧這個家,給孩子們一個完整的家。
看著眼前這個真誠的男人,又想到孩子們渴望父愛的眼神,她嫁給了他。
婚后,一家人的生活還算和睦。
他對她關懷備至,而她也努力扮演好妻子和母親的角色。
不久,他們的女兒陽陽出生了,這個小生命的到來,給這個家帶來了更多的歡樂和希望 。
她每天看著三個孩子在身邊嬉笑玩耍,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然而,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隨著陽陽的長大,她漸漸發現大林對大女兒和兒子的態度變得越來越冷淡。
有一次,兒子不小心打破了一個碗,他立刻板起臉,大聲呵斥兒子;大女兒考試沒考好,他不僅沒有安慰,還數落大女兒不用功,讓大女兒委屈地哭了很久。
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于是多次和大林溝通,希望他能對孩子們一視同仁。
可每次他總是敷衍了事,甚至摔門而出。
孩子在這樣緊張的家庭氛圍中變得小心翼翼,原本活潑開朗的他們,漸漸變得沉默寡言。
忍無可忍,她又一次選擇離婚。
她再次選擇凈身出戶,一個人帶著孩子們離開這個充滿痛苦的地方。
生活的壓力如山一般壓在她的肩上,沒有了丈夫的支持,她的經濟更加拮據。
為了養活孩子們,她每天天不亮就出門,找各種零工做。
直到踏入演藝圈,生活才好轉。
精湛的演技讓她被馮小剛發掘,而后一舉成名。
陸續參演了多部作品,甚至登上了春晚。
生活一天天變好,本以為是苦盡甘來。
卻不料,竟成為了家庭矛盾的導火線。
03
隨著北京房價的飆升,孫桂田的四合院價值一路水漲船高。
曾經花費 2.6 萬元購買的四合院,如今市值竟然高達數億。
也正是如此,引發了子女們的不滿。
大女兒覺得自己是家中的長女,從小就幫著母親分擔家務,吃了不少苦,理應得到更多的財產。
而兒子則認為自己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按照傳統觀念,四合院就應該歸自己所有。
小女兒呢,一直陪著母親生活,她覺得母親把四合院留給自己,是對自己陪伴的認可,也是母親的心意。
三個孩子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一開始,只是在家庭聚會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爭論幾句,她還能從中調解,讓大家不要傷了和氣。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矛盾越來越激烈,爭吵也越來越頻繁。
大女兒甚至在沖動之下,做出了讓人意想不到的舉動:
在法院外舉起橫幅,寫著“還我房產”。
她滿臉怒容,對著周圍的記者訴說著自己的委屈,聲稱母親偏心,把大部分財產都給了小女兒,自己的權益受到了嚴重侵害。
她得知此事后,整個人都懵了。
她怎么也沒想到,自己的女兒竟然會用這樣極端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她的心仿佛被一把刀狠狠地刺痛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018年兒子被查出癌癥。
盡管已經找到了最好的醫院治療,但還是沒能抗住,最終去世。
如今,孫桂田已經 80 多歲了。
原以為實現財富自由,生活就能步入正軌,可一切事與愿違。
她的人生,充滿波折。
【免責聲明】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
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