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由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校友會、北京知識產權法研究會、北京知識產權研究會聯合主辦的第六十七期“知行天下講堂”活動順利舉辦。
第六十七期講堂活動榮幸邀請到2009級研究生校友、高德地圖訴訟負責人陳思佳律師,帶來“互聯網地圖場景下商標侵權探析”主題講座。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校友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科學技術法學會副會長、北京知識產權法研究會副會長、北京知識產權研究會副會長劉瑛擔任本期講堂活動主持人。
陳律師曾任職北京法院系統,在商事爭議解決領域有豐富經驗,處理過多起涉及著作權、商標、數據、不正當競爭等重大案件。
主講人 陳思佳律師
主持人劉瑛教授在開場致辭中介紹到,在當今數字化時代,互聯網地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其中涉及的商標侵權問題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法律議題。陳律師將從“互聯網地圖服務的基本邏輯”這一基礎層面出發,結合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司法案例,與大家共同探討互聯網地圖場景下商標侵權問題,希望各位知產同仁、對知識產權和電子地圖感興趣的同學、校友及各位同行,都能在今天的講座中有所收獲。
主持人 劉瑛教授
講堂中,陳律師以“互聯網地圖服務是平臺模式嗎”這一極具思辨性的問題切入,從監管要求、用戶參與形式等維度,深入剖析互聯網地圖服務的底層邏輯。她明確指出,互聯網地圖服務需由獲得相應行政許可的提供者主導,盡管部分地圖數據有用戶參與,但服務主體與性質始終保持不變,不存在用戶自主提供地圖服務的情形。
隨后,陳律師通過精準解讀相關法律法規,結合互聯網地圖服務面向用戶的多樣化表現形式,系統論證了此類服務并不構成商標性使用。在案例分享環節,她選取多起典型司法案例,對地圖用戶行為進行細致區分與專業評價,并著重強調,在地圖功能不斷融合發展的趨勢下,判定用戶與平臺責任必須緊密結合具體使用場景。講座尾聲,陳律師基于我國廣袤國土、復雜地理環境的國情,呼吁大家給予地圖服務更多容錯空間與包容度,鼓勵用戶積極反饋使用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共同助力地圖數據質量提升。
本期講堂陳思佳律師的講座主題新穎、內容豐富,贏得了現場和線上聽眾的廣泛好評。講座結束后,現場聽眾積極踴躍,就講座中感興趣的問題以及自身研究和思考中的疑惑,與陳律師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現場氣氛熱烈。
現場參會人員合影
“知行天下講堂”主要邀請行業法務專家和司法實務專家分享知識產權領域實踐經驗和職業體會,每月舉辦一期,是學生的“第二課堂”。講堂活動已得到北京乃至全國知識產權領域從業者和在校生的廣泛關注。
內容來源 | 中國政法大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