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漢蹲在田埂上,盯著墨汁似的云層直吧嗒旱煙。華北平原的李大姐翻出壓箱底的棉襖,瞅瞅日歷又直搖頭。這才五月初,老天爺咋跟鬧著玩似的,南邊下瘋了,北邊凍瘋了。
打4月下旬起,南方就像被捅了天窟窿,福建廣東地界,雨水跟倒豆子似的沒個完。廣東中北部的稻田早泡成了水塘,秧苗歪歪扭扭漂在水面,像極了沒娘的孩子。中央氣象臺的警報一天三響,大暴雨、特大暴雨輪著來,連江堤都開始冒冷汗。
可別忘了,山里的土都泡軟了,去年福建那滑坡,可是沖走了半畝茶園。再看北邊,內蒙古的風像刀子似的,把剛露頭的玉米苗吹得直打顫。
石家莊更離譜,昨天還熱得穿短袖,今兒就得裹棉襖,明兒又說要飆到30℃。
老百姓都說,這氣溫比川劇變臉還快,莊稼哪兒受得了這折騰?
田里的小麥正灌漿呢,忽冷忽熱的,穗子都長不飽滿,愁壞了種地的把式。
南邊的老茶農急得直跺腳,明前茶早過了,可這雨不停,夏茶新芽都泡爛在枝頭。廣東陽江的阿婆守著被淹的菜地嘆氣,菜苗剛移栽三天,一場雨全打了水漂。
北方的果樹開花正盛, sudden 一場冷空氣,花瓣落了一地,坐果率怕是要減半。
農諺說“五月雨貴如金”,可這雨下得太瘋,金貴變了味,成了燙手的山芋。
咱農民靠天吃飯,可這天越來越讓人摸不透,咋辦呢?
氣象專家說,這是冷暖空氣掐架太狠,南方暖濕氣流撞上北方冷空氣,誰也不讓誰。可落在地里,就是實實在在的損失,排水泵24小時轉,田里還是汪著水。北方的大棚戶倒是松了口氣,可露天種地的,只能眼巴巴盼著天放晴。
社區喇叭天天喊,山區居民趕緊轉移,別等滑坡來了再后悔,可老宅哪能說走就走?看著電視里的暴雨畫面,東北的老張頭直念叨,當年自家苞米地被淹的場景,跟現在一個樣。這天氣就像脫韁的野馬,咱人類在自然面前,還是得服軟,可咋服軟才對呢?
是多修點排水渠,還是給莊稼上個“保險”?
老百姓心里都沒個準譜。
我個人覺得,老輩人傳下來的看天經驗,如今得跟上新科技,雙管齊下才穩妥。可眼下最急的,是趕緊救救地里的莊稼,別讓一年的辛苦白費了。這場南北兩頭的天氣大戲,還沒唱完,接下來的小滿節氣,又該盼著啥樣的天?
“人算不如天算”,可咱不能坐著等,排水的排水,補苗的補苗,總得跟老天爺較勁。但說到底,氣候變化這事兒,不是一家一戶能解決的,得大家伙兒都上心。雨還在下,風還在刮,地里的莊稼還在遭罪,咱老百姓的日子,跟天氣緊緊拴著呢。
這場反常的天氣,就像一記重錘,敲在每個靠地吃飯的人心上,讓人不得不尋思:以后的天,會越來越難伺候嗎?可不管咋樣,日子還得往前過,跟著天氣預報走,學著科學防災,或許能少點損失。只是這老天爺的脾氣,啥時候能穩當點,讓咱農民能踏實種個地呢?
這個問號,懸在每個人心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