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傳播高度發達的當下,網紅“柴懟懟”與胖東來的紛爭引發了廣泛關注。2025年4月,“柴懟懟”發布視頻質疑胖東來玉石業務暴利,言辭激烈且毫無事實依據。隨著許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魏都區分局調查結果公布,胖東來銷售合規,平均毛利率不超20%,“柴懟懟”的言論被證為造謠。
令人咋舌的是,網傳“柴懟懟”在直播間透露,他對造謠胖東來一事毫不在意,認為大不了賠償三五千元再加道歉便可了事。這種對造謠后果的輕視,反映出當下部分網紅法律意識的淡薄和對流量利益的盲目追逐。在他們眼中,造謠似乎成了一種低成本、高回報的“流量生意”。
“柴懟懟”的這種想法,是對法律和商業道德的雙重漠視。從法律層面來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經營者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損害競爭對手商業信譽,需承擔停止侵權、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若情節嚴重,如給胖東來造成重大損失或有其他嚴重情節,還可能觸犯刑法中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面臨刑事處罰。胖東來已向法院起訴“柴懟懟”,索賠金額高達五百萬元,且證據確鑿,勝訴可能性極大。這表明,“柴懟懟”所預估的“三五千元賠償”不過是他的一廂情愿,實際面臨的將是法律的嚴懲和巨額賠償。
從商業道德角度而言,“柴懟懟”的行為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作為玉石領域網紅,他本應憑借專業知識和誠信經營贏得消費者信任,卻選擇通過造謠詆毀競爭對手來獲取流量。這種行為不僅傷害了胖東來的商業信譽,也誤導了消費者,破壞了整個行業的生態環境。倘若此類行為得不到有效遏制,將會引發更多的惡意競爭,讓誠信經營的企業陷入困境,最終損害的是廣大消費者的利益。
“柴懟懟”事件并非個例,其背后反映出網紅經濟的畸形發展和網絡治理的困境。部分網紅為了快速獲取流量和利益,不惜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線,而平臺監管的滯后和法律懲罰力度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這種行為。平臺在面對此類爭議時,應建立更快速有效的審核和處理機制,及時遏制謠言傳播。法律也需與時俱進,加大對網絡造謠行為的懲處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形成有力威懾。
網絡并非法外之地,網紅更應珍惜自身影響力,遵守法律法規和道德準則。對于“柴懟懟”這類造謠者,必須讓其付出沉重代價,才能維護公平正義的市場秩序和清朗的網絡空間。希望這一事件能成為一個警示,讓更多人明白,造謠誣陷的成本遠不止“三五千元加道歉”這么簡單 ,任何企圖通過不正當手段謀取利益的行為,最終都將自食惡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