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發展的宏大脈絡中,不同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社交模式與價值觀念發生了滄海桑田般的變化,尤其在婚姻與生育觀念上,代際差異表現得淋漓盡致。與此同時,全球范圍內生育率下滑的嚴峻態勢,正深刻影響著各國的社會結構與未來走向。
當下社會發展到新階段,物質富足讓溫飽不再是困擾,服務業繁榮解決了日常瑣事的煩惱,網絡發達確保訴求能得回應。社會文明的進步,促使人們構建社交網絡時,不再單純依賴血緣,而是更看重性情、事業與志趣等因素。社會規則愈發清晰科學,信息獲取也有了更多可靠途徑。然而,老一輩人生活的時代,親戚間的緊密互助至關重要,從紅白喜事到生活難題,從農事生產到人生抉擇,親戚們的圍坐商議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但部分老一輩人社會化程度有限,在與外界打交道和獲取科學信息方面存在困難,且過度依賴血緣關系。在生育與個體存在觀念上,代際差異同樣顯著,老一輩人將生育視為必然,“斷子絕孫”“孤獨終老” 是他們難以接受的失敗;而年輕人則把生育當作一種選擇,更注重個體自由與價值的多元實現。
2025 年 2 月 8 日,民政部公布的 2024 年全國婚姻登記數據令人矚目,僅 610.6 萬對,相較于 2023 年減少 157.4 萬對,降幅約 20.5%,創下 1980 年以來近 44 年的最低紀錄。如今的年輕人對結婚生育的態度,與過去相比出現了根本性轉變。
互聯網與短視頻的飛速發展,使信息觸手可及,這讓年輕人發現,曾經文藝作品所描繪的婚姻美好圖景與現實大相徑庭。現實中的婚姻更多是長期單向、無回報的付出,圍繞孩子的各類問題成為夫妻日常焦點,許多夫妻甚至在孩子高考后便選擇離婚。這代年輕人成長過程中吃苦較少,對婚后承擔養育孩子和照顧雙方父母的壓力心生畏懼。過去,在熟人社會環境下,結婚生子被視為理所當然,在父母、親戚觀念的影響下,很少有人質疑其合理性。但如今,信息交互的發達讓持有相同想法的年輕人相互匯聚,形成一種思潮并逐漸發展為牢固的理論體系,例如不少年輕人秉持獨自輕松生活,不愿給他人添麻煩、不想讓孩子受苦的觀念。
從婚姻制度的演變來看,古代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雖存在問題,但明確了婚姻作為經濟互助體的本質,使婚姻相對穩定。在農業或前現代社會,女性因生存需求依附于男性。而現代社會,女性就業率與社會地位提升,婚姻對女性不再是必需,高學歷、高收入女性對婚姻要求苛刻,部分甚至成為 “不婚主義者”,這表明婚姻與經濟因素關聯緊密。此外,老一輩 “婚姻是搭伙過日子” 的觀念難被當下年輕人接受,發達資訊拉高了人們對婚姻的預期,同時放大了婚姻中的瑣碎,使許多人對婚姻生育望而卻步。傳統熟人社會壓力機制在城市化進程中逐漸失效,大城市里家庭單元化,熟人評價體系影響力減弱,小眾思想能找到共鳴者,這也是許多人不愿返回小城市的原因。
生育率下滑已成為全球性難題,眾多國家深受其擾。日本自上世紀 70 年代起,總和生育率持續下降,盡管政府出臺鼓勵政策,仍遠低于理想水平,面臨嚴重少子老齡化,如 “消失的村莊”、學校關閉、房屋閑置等問題頻發。韓國 2024 年總和生育率跌至 0.72,創歷史新低,下降速度驚人。美國在二戰后 “嬰兒潮” 后,自 2007 年開始生育率持續下滑,經濟壓力和社會文化觀念變化是主要原因。荷蘭生育率在過去幾十年間也顯著下降,社會發達、觀念開放以及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影響了人們的生育意愿。中國 2023 年出生人口僅 902 萬,為 1970 年代末以來最低點,按聯合國推算,若生育率持續當前狀況,到 2100 年總人口將減半。
人們不愿生育的原因錯綜復雜,生孩子被視為長期賠本且消耗時間與情緒的 “投資”,房價、育兒、教育、醫療等成本高昂,雙職工家庭中媽媽生育后面臨事業與家庭的兩難困境。在現代社會,個人自由被高度推崇,人們不愿為生育放棄夢想與自由,承擔無盡責任,自由與繁衍的矛盾致使越來越多人選擇自我。當生育率跌破 1.0 進入 “低生育陷阱”,如日本,便會陷入惡性循環,社會負擔加重,年輕人壓力劇增,更不敢生育。生育在農業社會是生存策略,而在現代社會變成了 “奢侈品”“情緒負擔”,從 “不得不生” 到 “要不要生” 再到 “為什么要生”,人們的生育意愿在社會變革中逐漸降低。
面對生育率下滑,各國紛紛出招,日本、韓國、中國、美國、荷蘭等都推出了補貼、送房、送錢等鼓勵生育政策,但多數成效不佳,因為這背后是社會結構、文化價值觀與人生觀的深刻變革。若女性在事業與生育間難以抉擇,若年輕人對自身生活缺乏掌控,若社會不認可普通人的養育付出,生育率便難以提升。生育需要溫暖、安全、充滿希望的社會環境,只有當人們相信未來、相信孩子值得來到世上、相信世界會善待新生命,才會愿意生育。
對于婚姻生育困局,雖難以徹底根治,但可采取措施緩解。人們對婚姻大致有三種態度,其中騎墻派為多數。若要提高結婚率與生育率,可針對騎墻派,設置結婚生育獎勵機制,創造良好婚姻環境,提高生育補貼,延長產假等。同時,為應對可能出現的企業不愿雇傭女性職員問題,可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對雇傭女性職員的企業給予退稅獎勵,向不結婚、不生育者征稅。或許,正如《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為爭取圖書館持續努力一樣,網友們持續呼吁政府為結婚生育家庭提高福利,形成影響力,才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這一局面。畢竟,在這場關乎社會未來的困局中,每一個選擇與努力都至關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