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2025年4月29日,山西安泰集團(600408.SH)因1.5億元非經營性資金占用問題收到山西證監局警示函 。這已是這家山西老牌民企近年來的第N次違規。事件背后,是實控人關聯交易的暗流涌動,還是公司治理的長期失靈?本文深挖事件細節、涉事高管履歷,并探討對資本市場治理的啟示。
01
事件復盤:
資金占用與信披違規的雙重暴雷
違規核心
2024年9月至10月,安泰集團以“支付股權交易定金”名義向對手方轉出1.5億元,同時實控人李安民關聯企業向同一對手方借款,構成資金占用 。該操作未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直至2025年4月資金歸還后才被監管“抓包”。
違規定性
山西證監局認定其違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及《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8號 》,屬于典型的“非經營性資金占用+信披滯后”組合違規 。李猛(實控人代表)、楊錦龍(董事長)、郭全虎(總經理兼董秘)被認定為主要責任人 。
歷史頑疾
安泰集團并非首次踩雷:
2019年:因未披露近2億元關聯擔保被警示 ;
2020年:因關聯交易不規范被責令整改 ;
2025年初:實控人李安民因關聯擔保債務糾紛,所持3.18億股被司法凍結 。
此次事件再次暴露其關聯交易風控的長期漏洞。
02
涉事高管履歷:
財務出身掌舵,信披老將“翻車”
楊錦龍(董事長)
財務背景:1972年生,會計師出身,2001年起歷任安泰集團財務負責人、控股股東財務總監,2016年接任董事長 。
歷史污點:2018年因業績預告偏差達13倍被上交所通報批評 ,2019年因信披問題被警示 。
郭全虎(總經理兼董秘)
信披“老將”:2000年起擔任董秘,任職超25年,卻多次因信披違規被罰 。
角色矛盾:兼任總經理與董秘,或導致內部監督失效。
李猛(實控人代表)
資本操盤手:長期負責關聯企業新泰鋼鐵融資,曾主導安泰集團“摘帽”重組 。
關聯擔保慣犯:2024年中報顯示,其控制的新泰鋼鐵關聯擔保占凈資產170% 。
03
深層問題
民企治理困局的三重啟示
關聯交易失控
安泰集團與新泰鋼鐵的“兄弟公司”關系已成風險溫床。2024年6月,公司為關聯方擔保28.35億元,遠超凈資產規模 ,此次資金占用進一步暴露實控人“掏空”上市公司的嫌疑。
內控形同虛設
制度缺失:2019年監管曾指出其內幕信息登記制度不合規 ;
執行漏洞:財務、信披關鍵崗位由實控人嫡系把控,獨立董事未能制衡 。
行業周期沖擊
焦炭行業持續低迷,公司連續4年虧損(2021-2024年累計虧損超13億) ,或加劇實控人通過關聯交易“輸血”的動機。
04
下一步:
整改能否破局?
公司承諾
公告稱已歸還資金并“加強內控” ,但歷史整改多次流于形式(如2020年關聯交易整改后仍暴雷) ,市場信任度存疑。
監管壓力
30日內需提交整改報告 ;
若再違規可能觸發退市風險(*ST安泰曾因類似問題戴帽) 。
投資者應對
關注2025年一季報負債率攀升至67%的償債風險 ;
警惕實控人股權凍結引發的控制權變動 。
結語
安泰集團的警示函事件,是民企治理困局的縮影:實控人“一言堂”、關聯交易失控、信披淪為形式。當“救火式整改”成為慣性,唯有強化獨立董事權責、引入第三方審計、剝離高風險關聯資產,才能真正重建市場信心。對于投資者而言,需警惕“歷史污點企業”的合規風險——畢竟,狼來了的故事,資本市場的耐心有限。
參考資料:山西證監局警示函公告,高管履歷披露,關聯擔保及歷史違規記錄,財務數據及風險提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