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磨耗磨損與粘滯磨損
1. 磨耗磨損(磨粒磨損)
指硬質顆粒(如金屬碎屑、灰塵)侵入軸承內部,在滾動體與滾道間形成研磨作用,導致表面材料逐漸剝離的現象。
2. 粘滯磨損(粘著磨損)
因潤滑不足或油膜破裂,導致金屬表面直接接觸并發生“冷焊”,造成材料轉移或黏著的現象。
癥狀體現
1. 磨耗磨損的典型癥狀
- 表面損傷:滾道或滾動體表面出現凹痕、槽痕或劃痕,呈現粗糙的磨砂狀紋理。
- 異常噪音:摩擦阻力增大會產生規律性“沙沙”聲或高頻異響。
- 振動加劇:因表面不平整導致運轉穩定性下降,振動幅度明顯增加。
- 游隙擴大:長期磨損使軸承內部間隙增大,影響旋轉精度。
2. 粘滯磨損的典型癥狀
- 表面黏著:接觸面出現光滑亮斑或條狀金屬轉移痕跡(如滾道與滾動體間材料粘連)。
- 溫升異常:局部摩擦生熱導致軸承溫度驟升,可能超過正常值30~50℃。
- 卡滯或卡死:嚴重時滾動體與滾道黏著區域擴大,引發轉動阻力突增甚至抱死。
- 潤滑脂變色:高溫使潤滑脂碳化或氧化結塊,呈現焦黑色或深褐色。
驗證方法
1. 目視檢查:拆卸后觀察表面紋理,磨耗磨損呈線性劃痕,粘滯磨損有金屬黏著斑塊。
2. 潤滑脂分析:磨耗磨損的潤滑脂含金屬碎屑,粘滯磨損的潤滑脂可見碳化顆粒。
3. 振動頻譜:磨耗磨損表現為高頻諧波,粘滯磨損在特定轉速下出現沖擊峰值。
危害及對軸承的影響
1. 磨耗磨損
- 危害:
① 表面損傷:污染物(如金屬碎屑、灰塵)侵入導致滾道或滾動體表面粗糙,形成凹痕或槽痕。
② 性能下降:摩擦阻力增大,振動和噪音顯著增加,影響設備運行穩定性。
③ 壽命縮短:長期磨損導致軸承游隙擴大,加速疲勞失效。
- 連帶影響:污染顆粒可能擴散至其他機械部件,引發連鎖性故障。
2. 粘滯磨損
- 危害:
① 表面黏著:潤滑不足或油膜破裂導致滾動體與滾道金屬直接接觸,引發材料轉移。
② 溫升異常:局部摩擦生熱,導致軸承溫度驟升,甚至引發燒蝕。
③ 卡滯風險:嚴重時可能造成軸承卡死或保持架斷裂。
預防與保養措施
1. 加強密封與防污染
- 密封優化:使用多層迷宮式密封或高性能油封,防止灰塵、水汽等侵入。
- 環境控制:在粉塵多、濕度高的工況中加裝過濾裝置,定期清理設備周邊。
2. 潤滑管理
- 潤滑劑選擇:根據負載和轉速選用適配潤滑脂(如高速工況選低粘度合成油,重載選高粘度鋰基脂)。
- 潤滑量控制:填充量為軸承腔容積的1/3~1/2,避免過量引發攪拌熱或不足導致干摩擦。
- 定期換油:監測潤滑劑狀態,發現老化、乳化或污染時及時更換。
3. 安裝與維護規范
- 精準安裝:使用液壓工具或加熱法安裝,避免敲擊導致變形;校準軸與軸承箱的同軸度,減少偏載。
- 負載控制:避免超負荷運行,在沖擊載荷設備中增設緩沖裝置。
4. 監測與維護
- 狀態監測:通過振動分析儀、紅外測溫儀定期檢測軸承噪音、振動和溫度,早期發現異常。
- 清潔保養:拆卸檢查時用柴油或煤油徹底清洗軸承,去除殘留污染物。
5. 材料與設計優化
- 選材升級:采用高純度鋼材(如真空脫氣鋼)或表面滲碳處理,提升抗磨性。
- 結構改進:優化滾道曲率半徑和保持架設計,減少滑動摩擦。
典型案例參考
- 磨耗磨損案例:某鋼廠軋機軸承因密封老化導致潤滑脂污染,更換密封并采用合成潤滑脂后壽命提升3倍。
- 粘滯磨損案例:電機軸承因潤滑脂填充不足引發黏著磨損,改用耐高溫潤滑脂并調整填充量后溫升降低4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