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的美國奧馬哈街頭,空氣中彌漫著復雜的心緒。94歲的巴菲特拄著拐杖緩步上臺時,與會者的掌聲久久不息。
隨著"格雷格·阿貝爾年底接任伯克希爾CEO"的宣告意外落地,這不是一次尋常股東大會的閉幕,而是對一個時代的送別禮。
這位曾揭示了價值投資真諦、預言了全球貿易動蕩的耄耋老者,在退休前夕的"最終箴言"中避談個股秘笈,卻留下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比喻:
美國現代經濟如同"大教堂與賭場的共生體",而他自己畢生所追尋的投資真諦,仍然是"有足夠的現金流作為基礎,繼續確保伯克希爾能夠往前進"。
當市場充斥著貿易政策的喧囂與新一代科技革命的不確定性,這個歷經十輪經濟周期的智者,悄然為A股投資者指明了下一站路標。
01 價值投資的“最后一課”
——關于自由現金流的哲學
巴菲特宣布退休之際,伯克希爾賬上超過300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成為全球焦點。刷新歷史新高的數字背后,更暗含著一場關于價值投資的本質哲學。
在股東大會的問答環節里,巴菲特對此坦言,自己賺了很多錢是因為從未全倉投資。換言之,在不確定性中,自由現金流既是防御的盾牌,更是進攻的利刃。
回顧歷史,這一策略貫穿了伯克希爾60年的輝煌。
2008年金融危機時,巴菲特用現金抄底高盛,獲得高額回報;2020年衛生事件沖擊下,他逆向投資日本五大商社,不到五年時間便獲利頗豐。
這些經典投資操作的核心邏輯,正是在于“等待好價格、買到現金流穩定的資產”。
這種關于安全墊與確定性的思考,在當下顯得愈發珍貴。畢竟蛇年尚未過半的資本市場,已經上演了多輪震撼與沖擊。
關稅清單與科技封鎖形成的地緣裂痕、美聯儲降息謎局下的資金暗涌,都在加劇市場的鐘擺式震蕩。即便是經驗豐富的投資者,也難免陷入抉擇的迷局。
巴菲特似乎早已洞察先機,但當下“現金為王”的智慧,本質是對企業內在價值的敬畏,其核心還是在于,如何在風浪中保持耐心、沉淀價值、尋找長期大概率正確的機會。
對于普通投資者,這種智慧轉化為兩個啟示:
第一,當市場估值高企(如去年Q4的美股),現金不是累贅而是武器;
其二,真正的價值錨點不是K線波動,而是企業持續產生自由現金流的能力。
畢竟,擁有強大自由現金流的企業往往具備以下特點:
- 業務模式成熟,無需持續大規模投入;
- 財務健康、負債可控,抗風險能力強;
- 股東回報穩定,有能力分紅或回購股票。
這樣的公司或是細分領域的定價權掌控者,或是成本控制的藝術大師,這些稟賦在風暴中更像是一個“避風港。
它們不依賴外部融資,也不容易被流動性危機擊垮;相反,它們往往還能利用行業低谷逆勢擴張,同時通過分紅或回購提升股東回報。
這也恰恰解釋了,自由現金流為何被巴菲特稱為"股東價值的終極答案"。
02 尋找股東價值的源頭活水
——A股“現金流時代”的價值重構
在美股市場,自由現金流投資策略早已被驗證。
以全球最大自由現金流ETF——Pacer US Cash Cows 100 ETF(又稱現金奶牛ETF)為例,自2016年成立以來,該產品憑借更高的夏普比率和在牛熊周期中下行期的超額收益,成就了250億美元的規模傳奇,更成為海外投資者長期配置的重要工具。
歷史不會重復,但會押韻。值得欣喜的是,隨著自由現金流ETF及其聯接的推出,這種價值發現機制正在A股落地生根。
國證自由現金流指數(代碼:980092)策略的革新性在于,其編制方式穿透了傳統估值體系的四大迷霧:
第一,聚焦自由現金流/企業價值,破除"紙面利潤"的幻覺;
第二,通過自由現金流測算,規避"資本黑洞"陷阱;
第三,用自由現金流率代替單純股息率,穿透"分紅不可持續"的風險;
第四,捕捉“隱形冠軍”,讓現金流優異的中小市值企業,有望獲得不同于市值加權體系的價值發現。
這套法則締造了獨特的收益曲線。自2012年指數基日以來,其全收益年化回報達17.34%。在市場最艱難的時刻(比如單邊熊市的2018年),它同樣會經歷回撤,但也同樣以更快的速度收復失地;
來源:Wind,指數歷史收益率不預示未來表現。
任意時點買入該指數持有三年,正收益占比達89%,若有幸持有完整的2013-2024年周期,10萬元會成長為37萬元。
來源:Wind,統計區間: 2013-1至2024-12,正收益比例計算方式為各滾動持有期收益率為正的天數/所有回測樣本,指數歷史收益率不預示未來表現。
自由現金流策略這種“熊市抗跌,牛市跟上”的特質,恰是持有體驗優化與緩解焦慮的具象表達。而這種“大概率正確”的體驗,能夠更好地幫助投資者避開追漲殺跌的陷阱,真正踐行長期主義。
事實上,當下的配置機遇兼具歷史深意。
隨著自由現金流ETF綜合費率降至0.2%的歷史低位水平, 這意味著投資者可以用更少的成本獲取更多的投資回報。畢竟在復利的魔力之下,哪怕只是微小的費率差異,經過時間的累積,在長期對于收益率的提升同樣不容小覷。
對于微觀層面的普通投資者而言,如果有意將自由現金流ETF作為長期資產配置的底倉,這無疑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利好;
而對于宏觀層面的財富管理行業來說,這更是標志著一個故事的新篇與一個時代的開啟。
94歲的巴菲特用“最后一課”告訴我們,價值投資不是復雜的數學模型,而是對商業本質的深刻理解與對人性的克制。
六十年歲月風霜,從紡織廠到蘋果公司的投資變遷背后,始終貫穿他對現金創造能力的執念。
在ETF時代,我們未必可以復制巴菲特的個股傳奇,但通過自由現金流策略,這種執念正在A股開出新芽、長出茁壯的枝丫。
正如《滾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一書中所揭示的真理,投資的本質是在濕潤的雪地上尋找漫長斜坡。
而自由現金流,或許正是這個不確定時代最確定的濕雪。
AI基金投資小助手——對話&菜單欄入口
風險提示
以上不構成證券推薦。本資料觀點僅供參考,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以上內容不構成個股推薦。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管理人不保證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市場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