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的黃河故道古桑樹群漫步,滿目皆綠。一陣微風掠過,桑葉和桑椹在枝頭輕輕搖晃,幾個果農正在樹下忙著施肥。
“天氣轉暖,來騎行和露營的游客也多了起來。等過一陣桑椹成熟了,游客會更多,鮮果不愁賣。”夏津縣蘇留莊鎮西閆廟村村民閆發剛說。
夏津縣擁有山東省唯一一處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黃河故道古桑樹群,保存古桑林6000余畝,其中百年以上古桑樹2萬余株。這里也是中國現存樹齡最高、規模最大的古桑樹群。
保護古桑樹群,首先要摸清“家底”。“我們通過查閱相關歷史資料、開展實地調查等方式,掌握了全縣古桑樹的數量和分布范圍。并對每株古桑樹的樹高、胸徑、冠幅等進行測量,拍照留存,統一編號,做到‘一樹一檔’。”夏津縣林業發展中心果樹站站長趙學燕說,夏津縣的每株古桑樹都有自己的專屬“身份證”,記錄樹名、別名、樹齡、編號、管理單位等信息。
在科學養護古桑樹方面,夏津縣總結出一套科學有效的經驗。夏津縣林業發展中心林木病蟲害防治站站長孔勝利介紹,用土炕坯將古桑樹圍住,可以達到施肥、防蟲的效果。為了減少病蟲害,當地正探索在古桑樹群中原有香椿樹、山楂樹的基礎上,補植櫻桃樹、棗樹,以及灌木和草本植物,從而形成生態系統更加穩定的混交林。
“采摘桑椹時,村民們采用的是‘抻包晃枝法’,即一人手執長鉤,鉤住枝條后輕輕晃動,桑椹落下,被樹下幾人抻起的布單悉數接住,能夠最大程度保護古桑樹的枝條不被折斷。”孔勝利說。
此外,夏津縣還積極推動古桑樹群與社區居民和諧共生。“林間道路都是用透水材料修筑,不干擾古樹的生長環境。各種配套設施都是‘見縫插針’,確保沒有擋住樹木采光。”閆發剛細數古桑樹群保護發展規劃,很是欣慰。
西閆廟村不遠處,是德百溫泉旅游小鎮,鎮里有5000余株古桑樹。“在建設小鎮的過程中,我們始終遵循‘保住珍稀古樹,保留歷史痕跡’的原則,對設計圖紙進行了10余次修改。”德百溫泉旅游小鎮總經理張春雨介紹,“最初的圖紙設計主城門進深比較大,但為了保護建筑南北側的古樹,最終的施工方案避開了它們;有3棵古樹所在地勢較低,為了防澇,特地在此設計了一個土坡,并種草修橋加以裝飾。”
小鎮里有300多棵古桑樹掛有木質牌子,上面是認養單位或認養人的名字、電話。通過定期管護古桑樹,認養單位、認養人能獲贈新鮮桑椹和深加工產品。
百姓愛樹護樹,古樹也以生態價值“反哺”經濟社會發展。
依托古桑樹群資源,夏津縣研發出古桑茶、桑椹干等產品,形成了集種植、加工、文化體驗、生態旅游于一體的產業鏈。截至目前,全縣共有桑類產品加工企業、合作社、農戶傳統加工作坊40余家,桑產業綜合開發年產值達10億元。2024年,全縣接待游客343.4萬人次,實現綜合旅游收入21.8億元。
“我們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保護優先、合理利用,讓古桑樹群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夏津縣委書記沙淑紅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07日 16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