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水滸傳》中,梁山好漢一共一百零八位,分為三十六天罡以及七十二地煞。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些好漢其實并非施耐庵想象出來的,他們是有歷史原型的。
雖然他們在歷史上的表現與書中的表現大不相同,但是依然是一眼就能看出來誰是誰……
三十六豪杰
在北宋歷史上,宋江等人的造反是確實存在的,他們被招安也是真事。施耐庵寫到最后,為什么非要讓梁山眾人被招安?也許是他不想改變歷史。
小說里的梁山泊兵強馬壯,完全可以跟朝廷分庭抗禮,因此才會有人指責宋江想要招安是在背叛。
但如果在梁山上只有三十六位豪杰,而且兵馬糧草都不充分的情況下,宋江招安是不是就好理解多了?
歷史上的梁山好漢便是這種狀態,他們只是一個三十六人的小團隊,除了投降就只剩下死路一條。
按理來說,哪怕是小說里的梁山,也不可能與宋軍打持久戰。
宋徽宗時期,有位叫侯蒙的亳州知府,他曾在給宋徽宗的上書中提到: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
這里說的“江”便是宋江,侯蒙向宋徽宗介紹這個情況,其實就是想讓皇帝招安他們,但是這一次招安失敗了,宋江拒絕了他們。
歷史上的宋江倒是沒有被招安,他們兵敗被俘,這比直接投降還難受。
在《水滸傳》中,梁山上這些人雖然自稱好漢,但是真正算是好漢的人屈指可數,而歷史上的宋江等人,確實是真的好漢,他們那是真的被逼得沒辦法了。
公元1119年,北宋朝廷陷入了經濟危機,朝廷沒有錢了,只能從百姓手里拿。
那時的梁山泊真的有八百里水域,當地的百姓都靠著這片水域生活。
但是朝廷的命令是,現在這八百里水泊成了朝廷的財產,百姓要是想下水,就必須交“重稅”。
不管打魚的還是挖藕的,只要是從這水泊里拿東西,都得上交大量稅款。
百姓的生活本來就很壓抑,北宋朝廷還要這樣胡鬧,被逼得走投無路的百姓,只能選擇聯手反抗朝廷。
由當地百姓組成的起義軍,便是梁山好漢們的原型,只不過這里的領頭人只有三十六個。
而且這三十六個人與小說里的三十六天罡也不是一一對應的,也有不一樣的地方。
這支起義軍在宋江的帶領下,到處劫富濟貧,幫助窮人,他們才是真正的好漢。
只可惜這些好漢的力量太過弱小,很快便被宋軍抓了起來。
之前侯蒙跟他們提過一次招安的事,但是那時候的宋江不愿意投降,但是被抓起來后,他們不降也得降了。
宋徽宗倒是沒有太為難他們,于是便給了他們幾個官職,把這件事給解決了。有了官職的眾人也不再造反,乖乖上班去了……
各司其職
整本水滸中最倒霉的人便是楊志,小說里說他是楊家將的后人,這個說法沒準是真的。
因為他被招安之后,很快便到軍營中當了軍官,而且手里還有了兵權。
一般情況下,像楊志他們這樣的叛賊,政審都過不了,怎么可能讓他們去軍營呢?
而且就算是能去軍營,也不過是當一個大頭兵罷了,但是楊志卻當上了“小種經略相公”的先鋒軍統制。
如果楊志沒點關系,他根本不可能坐上這個位置。小說中的楊志雖然倒霉,但他至少也是一條漢子,歷史上的楊志,卻是個小人。
楊志的上司種師中,是在支援太原時戰死的,而他之所以會戰敗,就是因為林沖。
當時負責統領先鋒軍的楊志,居然望風而逃。
史書里寫著“招安巨寇楊志為選鋒,首不戰,由間道徑歸……遂首先潰退,陷師中于死”。
也就是說,楊志當了先鋒,卻不敢與金軍交戰,自己抄小路先跑了。
既然他是臨陣脫逃,那他肯定不會給種師中報信,所以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種師中的大軍便遇上了金軍主力,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種師中也因此戰死。
楊志逃回家后,朝廷也沒有放過他,把他拉出來砍了。
與臨陣脫逃的楊志相比,李逵這個向金軍投降的人,顯得更加可惡。
在《宋史·高宗本紀》中的一句“建炎三年閏八月,守將李逵一密州降金”,由此便可證明李逵的罪行。
那就有人要問了,這個李逵就是水滸傳中的李逵呢?萬一只是同名同姓呢?
這倒是真的沒辦法證明,不是這里投降的李逵與小說里的李逵官職都一樣,這也許就是一個關鍵信息。至于當時的情況具體如何,恐怕已經沒有人知道了。
前面這倆一個臨陣脫逃的,一個投奔敵國的,沒一個好人,然而他們與接下來這位相比,那根本不算什么。
參與過宋江起義的史斌,從山東來到了陜西,并且在這里又掀起了一場起義。
上一次起義的時候,宋軍沒有殺他,這一次他可就沒有這么幸運了。
先不說史斌他是“二進宮”,光憑他自立稱帝這件事,朝廷肯定饒不了他。
這個史斌,其實就是“九紋龍”史進,史斌稱帝,史進紋龍,其中不可能沒有關系。
如果是一般的江湖人士,紋上一條過肩龍也就夠了,但是史進他偏偏在身上紋了九條龍。在古代,“九”這個數字很尊貴,皇帝才是九五至尊,史斌肯定就是史進的原型人物。
最后一位重量級好漢,便是魯智深,看過水滸的都知道,魯智深曾經參軍,而且在老種經略相公種世衡的手底下打過仗。
那么種世衡手下真有和尚嗎?你還別說,他的軍隊真的有一個花和尚,為什么說他是個“花和尚”呢?因為這個和尚他真的有媳婦。
種世衡手下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和尚是叫法崧和尚,他的事跡在歷史上十分有名,而且他的各種行為與魯智深也不符,因此他并不是魯智深的原型。
真正的原型是另一個人,此人并未在歷史上留下名字,只留下了一個綽號“花和尚”。
關鍵是這個“花和尚”的媳婦,他的媳婦也沒有留下名字,只留下了一個綽號叫“一丈青”。這“一丈青”在水滸里不就是扈三娘嗎?
如果這兩個名字同時出現,那基本就能確認他們的身份了。
施耐庵與羅貫中這對師徒,寫起小說來確實有些類似。
他們其實都比較尊重歷史,他們的創作也是在歷史上進行改編,然后再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像楊志這種靠門路的小人,施耐庵便讓他在小說里倒霉,讓他諸事不順。
而像李逵這樣投敵之人,施耐庵就讓老虎吃掉他的母親。其實施耐庵也是在利用這件事影射北宋的現實。
李逵的母親就是北宋,老虎就是金國、遼國、西夏、吐蕃等國家,李逵為了一碗水(小利),就離開了母親(祖國),最終導致母親被吃(北宋滅亡)。
《水滸傳》的內容雖然很“通俗”,但是其中的隱喻和影射卻沒有那么簡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