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白新鑫
5月7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山東省煤田地質局負責同志等介紹山東深化地質工作改革創新,以高水平安全護航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情況。
會上,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總經濟師、二級巡視員楊平介紹了省煤田地質局在開發利用煤層氣時如何有效防治災害發生的相關情況。
楊平介紹,相對于煤層氣,大家對它另外一個名字可能更為熟悉,那就是瓦斯,它是賦存在煤層中以甲烷為主要成分的烴類氣體。一方面,瓦斯存在爆炸與突出等潛在大風險,是威脅礦井安全的“頭號大敵”,其爆炸產生的高溫瞬間可達1850℃以上,釋放的爆炸能量破壞巷道設施并引發冒頂或坍塌,嚴重威脅著礦井生產、礦工生命安全。另一方面,瓦斯又??屬非常規天然氣,兼具重要經濟和環保價值,是關鍵的戰略資源。近年來,省煤田地質局在瓦斯災害防治和煤層氣開發利用領域深耕細鉆,完成了“變害為寶”理論到實踐的重大突破。
一是聚焦礦井瓦斯災害防治,成立全省首家礦山瓦斯災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圍繞提高瓦斯抽采治理效率和治理效果、降低治理成本等技術難題,投入資金2000余萬元,開展了“高瓦斯突出煤層強化增透高效瓦斯抽采關鍵技術理論研究”等4個科研項目。其中,在破解傳統水力聯動機械造穴機械刀臂展開緩慢、造穴直徑偏小等技術方面,歷經3次迭代研制成功新型水力聯動機械造穴裝置,孔內造穴直徑達700毫米,煤壁內平均展開時間僅需約5分鐘,較原機械割刀1小時展開時間提高12倍,煤段內施工效率是水力沖孔工藝的3倍。該裝置目前已完成工業化試驗,穿層瓦斯治理鉆孔施工臺效由800米/月提升至1900米/月,大大增強了抽采效果,降低了煤層瓦斯含量與壓力,減少了瓦斯突出風險,累計解放5000余萬噸煤炭資源。
二是聚焦煤層氣開發利用,在山西、內蒙古、安徽等地施工地面煤層氣抽排井97口,鉆探進尺11.7萬米,完成工程產值累計近2億元,實現降低瓦斯災害與提高煤層氣產量及利用效率的“雙贏”。同時,開展井下瓦斯開發利用技術攻關與實踐,克服地質條件復雜、施工難度大等難題,完成了井下瓦斯鉆探進尺70余萬米,抽采瓦斯純量逾1000萬立方米,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5萬噸?,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三是聚焦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參與編制《煤層穿層鉆孔水力沖孔技術規范》等國家能源行業規范2項,獲相關領域專利授權30余項,獲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中國發明協會二等獎,協同卸壓增透關鍵技術及裝備等科研項目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形成了地面瓦斯采動井與井下穿層鉆孔區域治理,與集預測、預防、設計、施工、評價于一體的煤礦瓦斯災害防治工程技術體系,拓展了煤礦生命周期地質技術服務新領域。其中,封孔新技術研究通過集中多項技術優勢,實現了瓦斯抽采鉆孔帶壓鉆屑回填高效封孔關鍵技術突破,使封孔時間及成本節省超50%,封孔成功率達到98%以上,瓦斯濃度、抽采流量明顯提升,鉆孔有效抽采時間大大延長。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