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陳俊伶
近日,省政府辦公廳發布《四川省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于6月1日正式施行。這是全國首個省級層面專門規范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工作的規范性文件。
廢舊動力電池等可循環利用的廢棄物也被稱為“城市礦山”,具有可觀的“剩余價值”。四川將如何挖掘這座“礦山”?《辦法》將給相關企業帶來哪些變化?5月7日,《四川省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政策吹風會上,這些問號被逐一拉直。
為何制定?
市場前景廣闊,然而大量“小作坊”影響市場環境
為何要制定該《辦法》?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曾吉明表示,主要基于兩方面考慮。
一是產業前景。截至2024年底,全省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40.2萬輛,預計未來2—3年我省廢舊動力電池將迎來第一輪大規?!巴艘鄢薄?,回收利用市場前景廣闊。
在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產業上,四川也有一定基礎。四川是全國鋰礦儲量最豐富的省份,省委、省政府將動力電池產業鏈納入全省“建圈強鏈”,把四川打造成產業鏈最完整、綜合競爭力最強的世界級動力電池產業集群,動力電池產量約占全國五分之一。同時,四川現有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企業11家、回收服務網點512個,綜合利用能力約6.9萬噸。
其次,制定《辦法》也是現實所需。曾吉明介紹,四川雖然是全國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省份,但符合國家綜合利用規范條件的企業只有2家,僅占全國的1.2%。“這反映我省行業規范化發展對比國家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回收、貯存、運輸各環節的不規范現象一定程度存在?!?/p>
從市場環境來看,由于市場成本等原因,大量廢舊動力電池流入小散亂的“小作坊”。曾吉明通過三元鋰電池舉例,“小作坊”收購價較正規企業高出約15%,因此大量廢舊動力電池流入“小作坊”,但由于“小作坊”不具備規范條件,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和環境風險,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在此背景下,《辦法》應運而生。
如何規范?
強化車主、企業責任,創新設立區域中心
《辦法》共7章27條,從區域中心建設、回收利用規范、鼓勵支持措施、監督檢查、法律責任等方面,為規范全省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提供制度支撐。
在回收循環利用行動中,“回收”是首要環節,規范難度也較大。對此,《辦法》明確,廢舊動力電池應交售給回收服務網點或綜合利用企業處理,并對新能源車主、回收拆解企業提出要求。
“不少回收拆解企業反映,回收的新能源汽車半數以上缺動力電池。主要原因是廢舊動力電池價值較高,車主多將其私自拆卸轉賣后,再把‘缺電’的新能源汽車交售給回收拆解企業,由此讓動力電池脫離監管,產生環境和安全風險。”商務廳資源再利用處處長楊俊表示,《辦法》強化了車主的義務,新能源汽車達到報廢條件時,車主應將其送至回收拆解企業拆卸動力電池;報廢的新能源汽車缺動力電池的,按照國家《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有關要求執行。
回收拆解企業的責任也進一步強化?!掇k法》規定,回收拆解企業應將報廢的新能源汽車車輛識別代號及動力電池編碼、數量、型號、流向等信息,錄入國家有關溯源綜合管理平臺,妥善保管拆卸后的動力電池,并交售給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建立的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或者符合有關要求的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綜合利用企業。
還要從源頭管控退役動力電池流入“小作坊”的問題?!掇k法》創新提出建設集成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儲運、拆解、檢測、維修、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等多功能的區域中心,促進廢舊動力電池應收盡收、就近回收、就近利用。
“可以把它理解為全省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的‘心臟’?!苯洕托畔⒒瘡d環境和資源綜合利用處處長魯譯表示,后續,將按照“條件成熟一個、建設一個”思路在全省分片區試點建設4—5個區域中心,根據其運行實際情況,強化市場優勝劣汰機制,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良性循環。
如何落實?
聯合協會、科研院校,明確多項技術標準
為保證《辦法》落地實施,后續配套方案、支持措施已經箭在弦上。
比如,《辦法》創新提出實施省級綜合利用“白名單”企業培育工作,發揮優質企業示范帶動作用。曾吉明透露,將研究起草“四川省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明確省內“白名單”企業的技術標準、安全環保要求等,通過遴選培育一批水平高、行業帶動作用顯著的標桿企業,淘汰一些不規范、技術水平低、安全環保不達標的企業,推動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與此同時,行業協會、科研單位、院校也將在全省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工作中發揮作用,多方面協助推動《辦法》落地實施。
省循環經濟協會副會長、高級工程師湯一凡表示,協會接下來將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和動力電池產業鏈龍頭企業等,研究制定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技術規范等標準,引導行業規范發展。
在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王瑞林看來,科研單位、院??陕摵闲袠I協會、龍頭企業制定省級回收利用技術規范,明確拆解流程、安全閾值等技術要求,填補區域標準空白。同時,推動建立檢測標準,提升再生材料品質認證能力。
“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以‘依托省級行業組織和專家委員會,整合上下游企業及科教資源,實現技術共享和標準共建’模式更為穩健可靠?!蓖跞鹆终f。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